1.2.1 国际物流的含义与特点
1.国际物流的含义
所谓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指物品的供给地和接收地分别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术语》(GB/T 18354—2021)中定义国际物流为:“跨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由此可见,国际物流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是跨越国境的物流活动方式。
国际物流是伴随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分工而产生的,以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为特征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物流的迅猛发展。国际物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国际物流包括了各种形式物品在国际上的流动,通常包括:进出口商品转关,进境运输货物,加工装配业务进口的料件设备,国际展品等暂时进口物资,捐赠、援助物资,以及邮品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
从狭义上理解,国际物流就是指为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而进行的物流活动。由于物流跨越国境,因此国际物流的职能包括为物品通过海关而发生的作业,如报关、商品检验检疫、国际货物保险等职能。而一般的物流职能也会因为货物的国际流动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包装需要适应远洋海运的需要,包装的尺寸规格需要符合国际通行标准,木质包装需要灭害处理并提供证书,等等。因此,我们可以把国际物流的职能归纳为:仓储、运输、包装、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报关、商检、国际货物保险和国际物流单证等。
2.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的差异性。
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性,即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物流适用的法律不一致使得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国内物流。各国不同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使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不同国家的物流标准,也造成了国际物流接轨的困难。物流环境的差异性,使得国际物流需要在多个不同语言、法律、人文、风俗、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大大增加了国际物流的难度。
(2)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和系统已十分复杂,而国际物流中又增加了不同国家的要素,其地域和空间更为广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
国际物流作为将货物在国际进行路径移动的国际商务活动,是一种集各种一般物流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系统。它既包含一般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如装卸、搬运、包装、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国际配送、信息等子系统,还涉及海关、报检和国际结算等,这些都使得国际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大大提高。
(3)物流系统的多样性。
国际物流系统构成复杂,物流节点众多,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港口作业、货物保险、海关、检验检疫、信息管理等。复杂系统的管理带来高成本和高风险。保证和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和规避物流风险是国际物流管理的艰巨课题。比如,长距离的运输不仅增加了在途时间和装卸搬运的频度,还直接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和货物受损的风险,并且为了应对长时间在途而产生的较长的交货周期,企业需要增加库存据点和库存数量,这同样会导致库存成本的增加和货物受损的风险,风险一旦出现将影响顾客服务水平。
(4)物流标准的专业性。
国际物流标准化要求严格,建设成本高。国际物流参与者多、节点多,对物流的标准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包装规格尺寸,如果远洋运输、内陆运输以及装卸、搬运各个环节都能够高效地作业,那么包装就必须确立一个统一的基础模数,然而事实上由于各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同,要建设统一的基础模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再比如信息的标准化,一些领先的国家或企业率先提出更先进、更低成本的信息技术,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往往多种技术并存,这些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确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样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而且标准化的推进,往往离不开相应政府机构的支持,各国政府的态度也左右着标准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