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让我用第三人称描述你
我出生在沿海的城市,却从不曾见过海。每每与朋友聊起天来,我便不厌其烦地说起:“好想去海边啊!”
愿望许了一年又一年,但一直等到了19岁的那个夏天,我才第一次看见它。
那时,傍晚的余晖把我的脸晒红,顶上的绿叶在我手里碎成绚烂的光斑,岸边的沙砾在我身影下染成橘黄色的锦缎。
我在这里荡起了秋千,荡啊荡,荡到太阳已经烧光了,一切都将变得朦胧,仅剩下海的灰烬,在我的眼里无尽地闪灼……
这片海叫坛南湾,位于离我家不远的平潭。
平潭有一个简称,“岚”,这也是她名字的由来。
小学四年级,我的学校从村子里搬了出去,我才有机会在第二年遇见她。
我以为:“朋友是自然而然来到我身边,陪伴我的”。所以从12岁开始,她便来到我身边,成为我的朋友。
小学时候的玩伴大多都进了同一所中学,我们也一样,幸运的是,仍在一个班级。初三那年,在一次任意调换位置的机会下,我们成为了同桌。
我始终认为那是我们最亲密的一段日子。
初中的教学楼旁有道旧铁轨,五点钟的夕阳时常追随着几阵鸣笛,一起在窗外浮现,再将我们拓在课桌上,两束身影常常贴在一起,我们有聊不完的习题和八卦。灿亮的阳光还打在我们背后的黑板报上,框里绽放的花叶,飘摇的柳絮,还有读书的少女,都是她画的。
在我的生日,她送了我一幅《美少女战士》,用我喜欢的配色,粉与黑。我把它收进相框里,挂在了我的房间。
比起美丽的事物,我更喜欢,或说是羡慕,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能力。而在我眼里,她便是这般能力的具象化,她不仅在创造自己的美丽,也在将自己的世界打造得美丽。
而这一点,是我在很久很久之后,才逐渐明了的。
我们的友谊如神助一般,延续到高中,不过我们没有再次走运地在一个班级了。各自结交新的朋友,我们便慢慢比不过初三时那样的深挚。
一次放学途中,我和朋友碰巧在公交车站遇见她。我打招呼想着我们三个人刚好一起回家,而她却尴尬地没有回应我,黯淡地朝着反方向离开了。
那是我的心第一次触动,但我却道不明其中的情愫。
只是后来的日子里,每每想到这件事,我才发觉自己是个多么晚熟的人,处理感情的迟钝,以及追寻永恒的木讷……
19岁的海,将我的生活倒置。
在这以前,我从未意识到“离别”是我的命题,我一直像12岁那年一样单纯地以为,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地来陪伴我,永恒地陪伴。以至于我在面对恋人,朋友甚至家人的离别时,才显得惊慌失措。
之后我们升入大学,早已注定不在一座城市。我以为我们会就此渐渐走散,直到她在一个寻常不过的午后,拨通了我的电话:“我好想你”,我才明白有些东西,是需要我主动去抓住的。
不然,它们便会朝着反方向离开。
面对无常的变化,我是一个习惯原地徘徊只顾悲伤的人。而她,却是不断创造美丽,将那份明媚毫不吝啬给予我的人。
或许对于我来说,我才是那晚海面上燃烧闪灼的灰烬,在银光下摇摇晃晃,而她是顶上亘古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