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走向一流:中国绩优企业的必然目标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是一批绩优企业的成长和企业家集群的扩大。
所谓绩优企业,即为业绩优良企业。何谓业绩优良?是不是一段时间内超过两位数的增长就是业绩优良?本书所称绩优企业,指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业绩持续优良的企业,这不仅体现在收入规模的扩大、利润的持续增长,更强调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与品牌口碑社会认可度的提升。
参照绩优中央企业(简称“央企”)的业绩评价标准,本书对研究范围进行了扩展,发现不少地方国有企业(如上汽集团、京东方、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如华为、海尔集团、晶澳能源、福耀玻璃、新希望、威达集团、方太集团等)也体现了与绩优中央企业同样的持续绩优特征。也就是说,在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价值创造能力、行业引领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可持续发展性,持续增长超过20年,甚至有的超过30年,尤其是华为、海尔集团、新希望、福耀玻璃都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另外方太集团也过了28岁的生日。尽管这些企业不像某些企业或上市公司所展现出的短短几年市值超千亿元的“指数化”增长,但是连续20年以上的持续发展足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因为它们创造的价值不仅限于短期亮眼的经济指标和庞大市值,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力量,也为中国企业的成长模式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对象。
当然,如果与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进行比照,我国不少绩优企业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迈向一流就成为绩优企业的必然目标,也是社会的呼唤,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仅停留在业绩优良的企业,不一定具备国际竞争力,更难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
走向一流,是不能凭空实现的。我们首先要看看绩优企业有没有走向一流的潜质?不可否认,目前业绩突出的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具有一定程度的行业垄断性,但是,我们需要问的问题是,同样具有垄断性的其他央企为什么未能像它们那样能够做到持续绩优?如果连业绩都很难做到持续优良,走向一流就必然是无源之水。而招商局集团这样的企业则是纯粹的市场竞争类企业,可持续发展态势让我们对其充满期待。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北新建材、海康威视这样的地方国有企业或市场化中央企业子公司成长为行业巨头,它们展示出来的强劲市场竞争力是走向一流的关键动力。华为、海尔集团、福耀玻璃、新希望、方太集团等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同样展现了它们走向一流的决心和潜能。
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观察,结合对“炮仗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失败企业的分析,上述持续绩优企业都具有走向一流的潜能,也深深体现了中国特色。本书力图向读者展示中国绩优企业的核心特征并期望寻找到持续绩优的原动力。而这些特征及原动力都必然成为“走向一流”的关键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