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不忙从0到1写好一篇文章
你的写作流程一般是怎样的呢?
有一个想法,提笔就写,从开头第一句话开始想,然后边写边想?这种写作流程对应的是随遇而安型的写作者;有一个想法,从网上找一个模板,或者找一些范文,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借鉴一下,然后开始模仿?这种写作流程对应的是迷信模板型的写作者。这两种写作流程都有很大的随机性,如果写作者有幸遇到了自己比较有感觉的题目,可能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如果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可能会一直卡顿,甚至中途放弃。
真正专业而稳定的写作者,一定是谋篇布局型的。只有不慌不忙,才能进行深度思考,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如何从一个闪念,到一篇完整的好文章?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个适用于各种文体和应用场景的通用写作流程。这个流程包含5个步骤:放飞思绪,收敛主题,搭建框架,写完初稿,推敲修改。这5个步骤顺序不能颠倒。
放飞思绪
写作往往是由某个点触发的,可能是一个热点事件,可能是某个突然生发的感慨,或者是某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很多人以为,这时候就要开始写,毕竟灵感来了。
但是实际上,往往这时候我们脑子里的想法还太单薄,甚至连自己到底想写什么都不清楚。为了让想法更丰富、思路更清晰,第一步要基于某个灵感,放飞思绪。一边任凭思绪奔涌,一边记下这些想法的关键词。这时候,可以是无目的、无逻辑地放飞思绪,以打开思路,让更多的想法和素材进来。
让思绪充分放飞、酝酿,是让真实想法充分显露的过程。如果缺失这一步,文章就会越写越窄,越写越没有素材,或者一边写一边有新思路蹦出来,导致频繁推翻重改。
此时,可以通过追问下面这3个问题,来充分还原事件和感受。
●问初衷,还原写作冲动。 为什么很想写这个话题?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写作冲动很强烈?
●问事件,搜集故事素材。 有哪些事是想写和值得写的?有哪些和这个话题相关的具体事件?把那些想写和值得写的,都先概括并罗列下来。暂时不用考虑最后要留下哪些素材,先搜集。
●问感受,如实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你对每件事的感受是什么?结合写作主题,思考每件事和主题的关系。
学员Amber是一位新手妈妈,也是一位全职妈妈,当妈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难忘的事,她自己也成长了不少。她很想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这一年。但是过去一年发生的事太多了,她的想法也很杂,就像一堆散落的珠子,没办法串起来。
下笔写文章之前,她先允许自己进行第一步:放飞思绪。追问完上述3个问题,她开始尽可能多地把零碎的想法都写下来。把大脑清空,把纸写满。
放飞思绪,然后记录下这样一些散点,可以是具体事件,也可以是一些想法或感慨。
1.去年5月,我晋升为一名宝妈,在没有老人、没有月嫂、没有保姆的情况下,我和老公把一个“睡眠困难户”宝宝拉扯大。我想记录过去一年的心路历程,给自己留一个纪念。
2.当妈是我做过的最艰难的工作,没有之一。艰难在于我的“客户”是一个完全不受控制的人,以及我一直在经受一系列身体不适:乳头痛、涨奶痛、产后抑郁、睡眠严重不足。除此之外,还要忍受孩子生病时的手忙脚乱,哄睡不成的挫败感,没有自由的窒息感,等等。
3.孩子打破了原来的秩序,我需要重建一个新秩序。自己被迫从深睡眠切换到浅睡眠,从自由自在到随时响应孩子的需求,这些会倒逼我快速学习,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
4.关于孩子的一切(吃喝拉撒玩),我需要从头学起,还要能分辨信息真伪。很难,但快速学习能让我发现自己的潜能。
5.身边的朋友都是职场妈妈,小区只有我一个全职妈妈遛娃,我这样做的价值在哪里?
6.既然选择意味着取舍,那么我有所得,也会有所舍。
7.当妈很有成就感,宝宝非常可爱、软萌,宛若小天使。
8.我也崩溃过,完全没有时间让我觉得窒息,但我后来允许自己不做100分妈妈,爱孩子之前先爱自己。带娃越来越顺了。
在提笔写作之前,写作者脑子里的闪念其实有很多。如果没有思绪放飞和盘点这一步,写作者很可能会随意选一个点去写,但那个点未必是自己真正想写且有话可说的。
经过充分的思绪放飞,我们会写下很多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对应两类内容:事实和感受。想起一些值得写的事,衍生出一些感慨、想法、情绪或者结论。如果不是情感故事文,而是以传递信息价值为主的干货类的文章,那么很可能奔涌而出的是零散的方法和信息。不管是什么,都先写下来。
这个看起来让思路更混乱的方法,其实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把能想到的都先写出来,才能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哪些是我们真正想写的,哪些只是一个模糊的闪念。穷举不仅能防止以偏概全,也能尽可能保证最后选择的准确性。
收敛主题
先放再收。充分放飞思绪之后,我们可能得到了一张写满了各种灵感点的A4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收敛思路,确定最终要写的主要内容,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
在收敛主题这一步,可以追问自己下面这两个问题。
●问读者:这篇文章我是写给什么样的读者看的?
●问价值:我能为这些读者提供什么价值?
Amber继续思考,这篇文章她想写给新手妈妈或者准妈妈,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参考。她不希望把这篇文章写成纯粹的生活记录,或是一篇堆满牢骚的文章。那么,自己的这些经验教训里,哪些是最值得分享出来、最有价值的呢?它们能给读者提供什么借鉴和启发?
先确定目标读者和价值点,再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自嗨”、锁定内容焦点。
从奔涌而出的众多思绪中提炼观点,需要重点关注“感受词库”。找到所有代表感受和判断的词,先对这些词进行分类,然后合并同类项。很多感受词本质上是在说同一件事,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比如Amber提及的“艰难”“窒息感”“挫败感”虽然是三种感受,但其实是同一类,都属于养娃很“艰难”这个层面,把它们归到同一类即可。把全部的感受词归类后,Amber最终剩下的感受词大类是:艰难、成就感、快速学习、重建秩序、取舍、爱自己。
观点来自感受,通过对这些感受的追问,可以筛选并最终确认核心观点。
Amber在众多的感受词里选择了“爱自己”这个点,“成为妈妈,让我学会了好好爱自己”。确定主题之后,就可以在众多思绪里选择和这个主题更相关的事件,进行一轮素材筛选。
有了具体的主题和感受,还不能算是提炼出了观点。为了提炼出独特且有价值的观点,还需要追问3个经典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是怎样爱自己的?为什么成为妈妈反而要好好爱自己?不爱自己会怎样?怎么做到爱自己?关键的方法是什么?这样追问之后,Amber开始对主题观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我是一个隐忍的人,善于照顾他人,任劳任怨。如果说出我需要什么,我会感觉到羞愧,似乎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我这次纯粹是因为被带娃的压力压垮了,身体和情绪都在严重抗议(失眠与暴怒)。它们要求我:一定要正视自己的需求,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爱自己”对我来说,就是看见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不以此为耻。
妈妈要看见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只有先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写到这里,Amber的文章就从一片混乱中梳理出了一个特别清晰、独特的观点。
搭建框架
先确定观点,再根据观点来组织素材,精心编排,搭建逻辑框架。在搭建框架阶段,首先要筛选素材,选择关键事件。在众多的故事中选择最能证明文章的观点、有戏剧性冲突的故事。
有些文章的观点虽然不错,但整体表达不够有力,通常是在关键故事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了使文章逻辑清晰,论证有力,需要配备强有力的论据。
选择故事素材时可以自我追问下面这4个问题:
●哪些关键事件能更有效地论证观点,为观点服务?
●这个故事中最有冲突/矛盾的关键情节是什么?
●我写的哪个场景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读者可能会因为哪种情绪而产生共鸣?
选择最能论证文章观点的故事,要先做排除法。Amber这篇文章是围绕“爱自己”这个关键词来写的,所以“我要快速学习育儿知识”“孩子生病时的慌乱”“全职妈妈的价值取舍”等和主题关系不大的故事,哪怕再难忘,都需要忍痛割爱。在“爱自己”这个主题上,Amber选择了一个关键事件:长期压力致使彻夜失眠之后,在某晚,她突然情绪崩溃,深夜暴走,莫名大哭,在小区台阶上独坐1小时。这是关键转折事件,并且非常有戏剧冲突,也非常有画面感。符合一个好故事的几乎所有要求。
写作者想把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融入这篇文章,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曾经如何忽略自我,现在如何认识到爱自己的重要性。这是成长和变化的故事线索,对比是很好的论证结构。
●背景事件:没看到自己的需求时是怎样的,有什么具体的事证明了这种自我忽略。
●转折事件:哪件事是转折事件,让我开始看到自己的需求。
●结果事件:我看到自己的需求后都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紧紧围绕主题,按照这样的结构来讲述全职妈妈的成长之路,具体如下:
●深陷在带娃泥沼中的妈妈,眼里只有孩子的需求,完全看不见自己。因为压力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妈妈开始彻夜失眠,但她依然隐忍着。
●经历了几晚失眠后,妈妈情绪失控,深夜暴走,莫名大哭,深夜在小区台阶上独坐1小时。
●决定改变后,和老公认真谈了一次,开始争取自己每周的自由时间,说出自己的需求。现在每周六都是自己的独立日,每周有时间给自己充电以后,身体也变好了,带娃也更顺了。
这三个故事都是很有冲突性的故事,而且和主题强相关,凸显了变化和成长的过程,很好地论证了主题。核心观点、逻辑结构、关键素材都一一确定之后,写作者要考虑以怎样的顺序和框架来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文章逻辑怎样层层递进。这些都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像工程师一样去画图纸,像司机那样去规划路线。
与其期待灵感降临,不如主动驾驭灵感。列大纲就是写作者给自己画的导航图。列大纲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详细地编排,再次从宏观角度评判自己的主题观点是否明确,关键故事是否凸显,是否有利于论证主题,整体逻辑结构是否顺畅。真正有用的大纲是非常细致的,通过大纲能预先看到文章成品70%的样子。
详细列大纲时,我一般主要做两件事。
●确定文章框架和层级:根据主题和故事素材,确定文章的整体框架。把不同层级用小标题标记,再标记出每个层级的分论点和所选用的故事。
●确定主次及其篇幅:根据详细框架,标注每部分理想的素材比例。比如开头占5%,中间的3个层次各占30%等。把理想的字数篇幅标注出来,再检验每部分的素材量是否相符,不相符则继续修改大纲。
如果发现开头的理想篇幅是300字,但准备的素材太多,那么写作者应在列大纲阶段就完成删减工作;如果准备了3个故事,列大纲时发现其中2个故事的内容有重叠,那就需要替换一个故事,让论证层次更严谨,依此类推。写作者要把谋篇布局的工作在开始写作之前完成好。
把最重要的思考在列大纲时完成,开始写作后才能更专注于故事和语言的渲染,最终呈现效果才会更好。先思考再写,而不是边写边思考。成熟的写作者,未必把大纲真正写在纸上,但一定会以腹稿的形式在心中详细列出来。只有督促自己把写作习惯从提笔就写切换到预先谋篇布局,写作时才能摆脱慌乱,有条不紊、游刃有余。
写完初稿
做完前面的准备工作,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写初稿。此时,不会再出现写到一半卡住,边写边想,最后离题万里的情况。因为最重要的思考和逻辑梳理工作已经完成了,所以在下笔之前就算是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
即使你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写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新灵感冒出来,或者出现选定的内容写出来效果一般的情况。写初稿的过程中冒出来的新灵感,往往看起来美妙,但未必真正有价值,因为它没有被放在整体框架中去推敲。就像开车按照导航走一样,当你突然发现岔路口有一小片美景时,停下来短暂地看看可以,不建议贸然放弃导航,转而沿着花径往前开。那条花径可能只有短短的三五百米,之后更长的路是坦途还是险途,以及是否能带领你抵达真正的目的地,都未可知。
如果不是有巨大的想法改变,建议按照大纲先写完一遍,写的过程中随时标注灵感。全部写完再返回,综合考虑修改方式。如果在写的过程中,确有重大想法改变,也不建议直接改,可以暂停写作。重新返回搭框架列大纲这一步,根据新想法,重新梳理大纲,梳理完再继续写。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你严格按照我分享的流程在列大纲阶段完成了系统的思考,初稿阶段不会出现巨大调整。除非你在列大纲阶段仍然没有想明白。
很多人之所以永远写不出一篇文章,就是因为总有新想法冒出来,而且每次一有新想法,就要停下来。但是新想法也未必走得通,于是一直卡顿。
因此建议先完成一遍不完美的初稿。写初稿时,影响写作速度的还有一个关键卡点:开头怎么写。每篇文章都需要写一个精短且吸引人的开头。开篇的首要价值是吸引读者看下去,其次才是为文章做适当的铺垫。要做到“与读者有关”“对读者说话”“让读者产生好奇”。
还以Amber这篇文章为例,她原本的开篇是这样写的:
做全职妈妈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身份转变真的让我感慨万千。当我想写下来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一年的成长是什么?做全职妈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给孩子过完一周岁生日之后,我就一直想写这篇文章,但思路太乱。现在终于决定好好梳理,希望我的梳理能对妈妈们有所借鉴和启发。
这是一个非常平淡的铺陈,没有提供太多信息价值,也没有太多吸引读者的点。或许可以换一种叙事方式,直接进入故事,用反差来吸引人。
修改后的版本如下:
今天是我当全职妈妈的第400天。
每周六的早上,是我给自己的“特别时光”,雷打不动。
(“全职妈妈”和“周六时光”,形成了身份反差,一开篇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早上起床,我问自己:“你今天想做些什么呢?”然后完全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那些让自己身体舒服,把心打开的事情,比如泡澡、上课、游泳、打拳、身体按摩、尝试最新的甜点……
看起来,我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妈妈,但半年多以前,我完全不是这样的。那时,别说泡澡了,连上厕所我都觉得没时间。新手妈妈第一年那些蓬头垢面、深夜大哭、在小区长椅上独坐个把小时的艰难日子,总算过去了。
(用剧透故事的形式写出画面感和对比,让人产生期待。)
从至暗时刻爬出来,我仔细回望全职妈妈的不堪和艰难,并把它们分享出来,不是自揭伤疤,而是希望不再有妈妈和我经历一样的事情。与所有妈妈们共勉。
(直接对目标读者说话。)
写初稿时如何写好故事,如何修饰语言,这里不赘述,本书第4章和第5章会有详细方法和难点拆解。
推敲修改
很多作家在提到写作经验时,都提到过:请允许我先写出一篇全世界最糟糕的初稿。
初稿一般都是非常惨不忍睹的,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常我自己写完初稿要修改3~5遍,甚至更多遍。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改稿步骤。
●第一遍:看主题和层级。先整体看一下,整篇文章的主题观点是否明确,论证的层级是否严谨,选的故事素材是否足够有力。
●第二遍:看详略,做精减。确认主题观点没问题,开始检查逻辑结构,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开头有没有很拖沓,中间有没有啰唆段落。总之,这一遍修改要保证结构清爽,因而可以大刀阔斧地做减法。
●第三遍:推敲语言句段用词。从头到尾,一字一句,仔仔细细地通读和修改句段用词。把啰唆的句子改精练,把平淡的句子写得有趣。有质感的语言是改出来的,金句也不是完成初稿时就能想出来的。关于语言的修改、推敲,本书第5章有详细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遍:检查闪光点。重新看一下标题、开头、结尾、故事细节这4个地方,是不是足够好。通常这4处在前面三遍中也会改到,但最后都需要再确认一下。
一篇文章写完之后,写作者可以自我追问:“看完这篇文章,读者可能会记住哪个点?”读者肯定无法记住全貌,所以写作者要在故事细节或者叙事方法上多下功夫。总之,要为每篇文章至少创造一个闪光点。
●第五遍:视觉美化。文章是用来读的,也是用来看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视觉美化主要包括让分段、分行更舒服,用小标题、配图、金句加粗等方式创造文章的视觉层次感。本书第5章会详细讲解具体方法。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作者都是文字匠人。
从一闪念到一篇好文章,我习惯用这5个步骤写所有类型的文章,不仅仅是写故事文。这5个步骤的核心要义是:先放,再收;先想,再写。
无论是写观影感受、对某个人的怀念、对某个事件的看法,还是写一份年终总结、项目汇报、传播方案等,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在放飞思绪这一步,如果是写故事类文章,就要在脑海里搜集具体的事件;如果是写观影感受,需要搜集的既有电影片段,也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是写分享摄影技巧这种干货文,需要搜集的就是所有的方法点;如果是写项目汇报,需要搜集的就是你做的事情、做事情的方法、想法的初步提炼等。
在收敛主题这一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文章,方法都一样,都是想办法透过事实和感受,提炼出一个观点,再围绕观点去编排素材。
在搭建框架这一步,不同的文章类型,讲述的逻辑不一样。故事文、观点文、经验解惑干货文的框架大相径庭。本书第2章会分享一些模板。
写初稿和推敲美化这两步更通用,只须根据最后的呈现形式和文章类型,进行适当调整即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必须多留点时间反复修改。写作是有正确流程的,按照流程来写,写作就变成了一件不慌不忙的事。想的时候全身心去想,写的时候集中精力去写,修改的时候就心无旁骛、仔仔细细修改。每一步都专注去做,而不是在没想清楚时就开始写,没写完故事就开始停下来雕琢语言。这样容易顾此失彼,永远写写停停,永远无法令自己满意。
写作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