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之间的冲突
我们上面谈到的很多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如:自私霸道的爱、对孩子的过度焦虑、对孩子能力的质疑以及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与要求等,都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激烈冲突的重要原因,这种冲突就像性别之间的冲突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激烈的冲突,不仅仅是由于性格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矛盾频发的问题背后,一定存在更深层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对权力的执着导致了如此激烈的利益冲突。
在当今社会,人们总是能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个人的经济前景、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影响力等都越来越不稳定。因此,个人的社会地位时常会遭受外界的挑战。人们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充满危机和屈辱的世界里是多么微不足道,因此他们便会不断地去寻求各种防御屏障。正因如此,他们对孩子的爱才会变得格外自私,他们紧张不安,急于为自己寻找一处远离所有潜在危险的庇护所。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用各种方法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自然而然地,他们想到从孩子那里来寻求这种心理安慰。至少,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孩子。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想错了。孩子也许看起来弱小,需要大人的照料,但如果有人敢与孩子斗智斗勇,他很快就会发现,在这场与长辈的较量中,孩子往往更能够坚守阵地。他们不考虑后果,因此在战术的选择上果断干脆,而且他们的思维通常比成年人更敏捷、更灵活、更有创造力。在意识不到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会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实际上,孩子们几乎拥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并能从中制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方案。父母在这场斗争中陷得越深,自己的权威就损伤得越严重。随着后面的处境越来越不利,他们只能更加努力地战斗以维持自己的优越感和个人威望。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这一系列的教育方式(2)早已被证明是徒劳无益的,但他们至今仍在使用,原因仅仅是这些方法似乎能帮助父母在与孩子的斗争中赢得优越感。以前,这些方法或许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父母维持表面的权威,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平等,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徒劳的。
近年来,因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当而引起的矛盾越来越多。父母的处境,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家外,都比以前更加不利,地位也更加不稳固。更重要的是,如今小型家庭(三口或四口之家)比以前更加普遍,所以现在的情形也比以前更加复杂,这更增加了家长的不安与焦虑。他们的感情只倾注在一个或两个孩子身上,他们个人的期望和要求往往只能由这一两个孩子来满足。而以前的父母则是将爱与期望分给一大群孩子,在众多孩子中,最年长的或最年幼的往往最容易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但总的来说,在一个大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对于单个孩子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孩子们更专注于彼此,父母的注意力也会更加分散。
当然,我们知道,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不仅局限于家庭,它在企业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也非常普遍。在企业里,年长者觉得后生可畏,而年轻人则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争吵、猜疑、虚荣、怨恨,在两代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城墙。结果就是老一辈试图用保守阻碍年轻人的活力,年轻人则希望这些老家伙都能靠边站。但实际上,如果把年轻人的热情和老一辈的谨慎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然而现在,年长者一旦失去了年轻时的品质就会受到排斥。我们无法分辨这些矛盾是先从家庭而起,向外蔓延,还是从外部渗透进了家庭。或许,这两个过程同时发生,并行不悖。人类似乎总是被失望、沮丧的情绪控制,大家完全忽略掉了人类最基本的合作精神,反而去追求个人优越感的较量。
父母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使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他们从不反省自己的言行,反而一味地去放大孩子们身上的每一点小错。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贬低孩子,有意无意地强调自己的能力,并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他们对孩子是这样,对同事、朋友也是如此。人们总是试图通过贬低和诋毁他人来安慰自己受挫的自尊。一些人甚至会出于私心,只对别人的缺点感兴趣,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以下案例可以说明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一位母亲带着她十六岁的女儿来进行心理治疗,她的女儿有明显的焦虑症状。母亲抱怨女儿邋里邋遢,从不收拾自己的衣服,把自己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自己该做的事情都让别人去做。因此母亲不得不专门叮嘱、再三督促、反复提醒她做她该做的事情。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女孩是一个独生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而且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该如何自己承担责任。我们没花多少时间,就帮助她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她也欣然接受了。但很快,这个女孩就开始抱怨了。她说,她的母亲总是不断地去催促、训诫她,即便她意识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母亲也总是在她行动之前喋喋不休。这位母亲一方面认为提醒、训诫女儿是她的职责;另一方面,她又总是阻止女儿干活。她的理由是:女儿是病人,而这个病人必然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我把那位母亲请过来,向她解释道,如果她希望女儿乖巧懂事、乐于助人,那么她就得给女儿更多行动自由。我很明确地告诉她,除非她改变自己对待女儿的行为方式,否则我对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她答应采纳我的建议,给女儿更多机会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快女儿就告诉我,家里还是老样子,就好像我和她母亲的谈话从未发生过一样。每当女儿抗议母亲的干预,表达出自己能够轻松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都会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最后,我不得不再次把这位母亲请过来,询问她为何在这方面如此固执己见。她变得非常激动,拒绝承认自己有错。她坚持认为,是女儿笨手笨脚、太不靠谱,所以不能放任不管,并声称如果真的让女儿自己来管自己,那女儿的生活肯定会乱七八糟。经过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我才得以让这位母亲认识到本次治疗的重点——这个女孩应当体验一下她的邋遢懒散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第二天,我接到了女儿的一通紧急电话:她的母亲精神崩溃了。事情发展至此,呈现出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病人一家曾经住在一幢豪华的房子里,但是由于形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缩减开销,搬进了另一处相对简单的公寓。父亲和正在上大学的女儿整天都在外面活动,因此这位母亲对家庭所做的贡献变得十分有限,她开始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离开她,她的丈夫和孩子也能生活得很好。随便一个管家都可以取代她的位置,只有她的女儿还略显无助。显然,照顾女儿成为她仅剩的价值所在。她的女儿越笨拙、越邋遢,她就越有价值。一旦她的孩子学会了自立,她就完全变成了一个没用的、多余的人。当然,她从未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她才认识到自己一直出于私利维持着女儿的缺点,并无意识助长了这些缺点。
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通过对母亲和女儿同时展开治疗,治愈了女儿的精神焦虑,并在她们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更好的母女关系,同时以另一种方式满足了母亲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