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陵别院
王安波澜壮阔的大明人生,从找房子开始。
都说:“长安居,大不易。”在这大明朝的南京城,找到一处物美价廉的住所,同样也不轻松。
王安找到一处牙行,身着一身士子服饰的他立马受到了牙行小厮的热情招待。
“这位公子,不知您是买房卖方,亦或是租赁?”
“有没有价格合适的小院我想租一间?”
听着王安的口气,小厮就知道这是不差钱的主,立即去请了牙行掌柜的出来。
黄掌柜得知来了有钱的主顾,当即也是笑嘻嘻地迎了上来,并立即吩咐小厮给王公子上茶。
“王公子,在这金陵城中,我们黄氏牙行的名下有上百间院子,其中最好的一间当属位于城南。那里住的都是金陵城的达官显贵,公子可否...”
“不用考虑了,我只租一间离国子监附近的院子,越便宜越好!”
顿时黄掌柜脸色刷的一下就变了,感情是一个穷酸秀才!
“那个老刘,你来招待一下这位客人,我里面还有贵客等着去交割!”
正在一旁擦着门窗的编外人员刘老头,一听掌柜的今日竟破天荒让自己去招待客人,他一个激灵,手里的帕子直接就飞出了数丈远。
“马上就到!”
“公子,您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小人!我们黄氏牙行在金陵城内经营了几十年,那是有口皆碑,信誉绝对没有问题!”
王安瞅了一眼这位老刘,胡子都白了,怎么也得有五六十,比他大了好几轮。
“这位老伯,我只要一间离国子监近一点的小院。房子不用太大,就我和家父两人住,暂时先租一年。”
“没问题,国子监附近的戴家巷恰好就有一座待租赁的小院,公子若是得空,小人这就带您去看房!”
擦了这么多年窗户刘老头,没想到掌柜的还能想起自己,让他接待客人,自然是热情的让王安都感到一丝过分。
“那行,那就有劳老伯了!”
“公子您太客气了!小人这就带您去戴家巷,那间院子...”
坐在马车上,王安一边听着刘老汉介绍院子的情况,也知晓此人从前也是牙行中的经历,且资历丰富。后来因为得罪了一位贵人,这才被打入深渊,由正式员工降为勤杂工。
“若不是今日公子登门,小老儿这辈子只怕也再难干一回老本行!”
看着刘老头那语气中浓烈的辛酸气,王安都为之感到不平。不过,想归想,他们爷俩自身都难保,还不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可没那闲功夫去替他人抱不平。
戴家巷隔着国子监有足足十里路,再往远了就出南京城了,几人坐着马车紧赶慢赶,总算是在日落前感到了那间待字闺中的小院。
望着眼前这间掩藏在尘土和枯叶之下的小院,刚从醉酒中醒过来的王兴文和王安父子二人发出不一样的感慨。
“此等破院,岂能住人?”
“这地方不错,我喜欢!”
父子二人说完,眼神互动一番,并未觉得任何尴尬。
“老伯,劳烦你把院门打开,我想进去再看看!”
趁着刘老头开门的空档,王安将老父亲拉到一旁小声道:“爹,今时不同往日,这次分家出门,我们只求有一个地方落脚。再者说,你我父子二人,这间小院完全住得下。”
王安其实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自打出了王府大门,咱们父子二人就成了负二代和负三代,要想在金陵城内生存,可不能再摆王家二爷的谱了!”
“可这间院子明摆着是多年无人居住,那牙行也租不出去,想让我们当冤大头,这怎么行呢?”
“爹,行不行,等开了门进去看过才知道,现在说...”
没等王安把话说完,只听“砰”的一声,院子的两扇门直挺挺的倒在地上,要不是刘老头跑得快,只怕早已成了门下亡魂。
“你看,你看!就连大门都坏了,这样的院子能住人吗?”
王安真想抽自己一嘴巴,又看了看一脸哂笑的刘老头,此时一阵风吹过,尘土四处飘散,他还是决定先进去看看,没有拒绝这间破旧的小院。
刚一走进院子,父子二人又被院内的景象给惊住了。
一间正堂,一间厢房,一间柴房,一口老井,地上满是青苔,墙上布满了爬山虎。
“这就是我们今后要住的地方?”
刘老头知道王二爷对这间院子不满意,他也觉得不好意思,只知道这间院子很偏远,但没想到里面竟是这番模样。早知如此,他就不应该这么着急待王家父子过来看房。
这都是热情过度导致的,多年没有跑业务,重操旧业难免有些手生。
“老爷,公子,这间院子许是有一段日子没有住人了,但只要打扫出来,也是一处不错的居所。而且,此院的租金很低,一个月只需二两银子即可。能在金陵城里租到这般便宜的院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知二位...”
“不用说了,这间院子我要了!马上就回牙行办理交割,我先租一年。”
正捂着鼻子在正堂参观的王二爷,一听王安竟如此爽快就要租下来,他当即就要反驳回去。
“爹,住哪儿不是住?虽然房子是破了点儿,地方也偏了点,但胜在院子够宽敞,价格很实惠,咱们先落个脚。等您高中了,那来年说不定还得换地方,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话是这样说,可...”
“既然爹也赞同,那就定这间院子了!”
不等王二爷把话说完,王安就拉着刘老头回牙行交割,临走前还叮嘱他在院内等自己带晚饭回来。
看着远去的马车,王二爷有些心虚道:“为父刚才是想说,要是我高中不了,那咱们就一直住在这破院子,以后还有脸回去吗?”
“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唐有刘梦得之《陋室铭》,今有我王汝孝之金陵别院,何陋之有?”
很快就想通的王二爷就找了一块儿干净的地,坐等儿子王安的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