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让决策者深陷困境的臆断
渡边裕子:除此之外,你在写基辛格传记过程中的收获,也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弗格森:嗯。有一个,就是他所说的“臆断问题”。就结果而言,不仅仅是政治,在许多场合都有这样的问题。基辛格描述了所有决策者都面临的一种困境。
比如,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比方说自己是首相。假如你意识到有可能会发生灾难,但是可能性不大,仅仅只是在风险层面有发生的可能。这时候,你将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公布风险,或者哪怕不公布风险,也要采取行动,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另一个是什么都不做,虔诚地祈求好运。大家会选择哪一个呢?
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就算你为了防止灾难发生而先发制人,不惜代价地采取了行动,但也未必会有回报。因为没有人会为了一场没有发生过的灾难而感激你。另一方面,什么都不做就不需要付出成本。但是,运气不好的话,就有发生大灾难的风险。灾难过后,如果被曝出事先预见到了危险却无所作为,那么你将会面临严厉的批评和问责。这就是决策者困境。
因此,民主主义国家的决策者们往往只会祈祷,什么都不做。这是因为,为避免一场可能不会发生的灾难而付出的巨大成本令人心疼。而且即便成功地避免了一场灾难,既不会有人夸赞,也不会有人表示感谢,更不会有任何的回报。正如基辛格在《臆断问题》中明确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也存在于经济领域。无论是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每天都会面临臆断的问题。假如你是经营者,在为了规避风险的投资与祈祷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同样的,我认为美国央行的经济学家也面临着“臆断”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FRB)的官员和经济学家选择不作为。他们轻视了雷曼兄弟破产将会产生的影响,仅仅只是等着收集完数据,然后打算照着按他们自己的模型而制定的手册去做非常有限的应对。这简直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
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1)也面临这一问题。幸运的是,曾经学过金融史的伯南克及时预感到会发展成为全球大萧条的危险性,因此他驳回了官僚们的选择,采取了不拘泥于惯例的、激进而带有风险的金融政策。其实,这是以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验为蓝本的政策。
然而,他推出的这一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获得好评。因为金融危机已经发生了,许多人开始批评美联储。
我认为他的判断非常正确,如果那时候不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话,全球可能会遭受如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那样更大的危机,但因为这是“幸免了的大灾难”的典型案例,其成就几乎得不到认可。
(1) 经济学家,出生于1953年,在2006—2014年期间担任美联储主席。——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