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会非常复杂,无法用简单的公式来解释
渡边裕子:让我举一个颇具争议的例子。此前,日本央行前副行长岩田规久男曾是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崇者,但很多人,特别是诸多经济学者都反对他所采取的政策方案,甚至连折中的方案都无法通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意见呢?是不是也与每个人的经验、兴趣以及社会观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呢?
决策者往往是在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作出决定,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知道政策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呢?会不会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弗格森:有些经济学家从来不想厘清社会的复杂程度,而他们的影响力又很大,这可以说是政策决定时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比如日本这样的社会,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网络与市场经济以及现代官僚制度相互交织在一起。如此复杂的系统,用线性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理解的。复杂的系统并不是一个平衡系统,它只是看起来不平衡而已,些许的冲击或动荡会使它转而变得混乱。
经济学家不喜欢承认社会是复杂的,他们更喜欢用简化了的线性数学模型来描述社会。连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他们都找到了简单的相关性——菲利普斯曲线,它显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在过去10年间,经济学家一直在寻找能证明菲利普斯曲线的案例,但他们还没有在数据上找到。就算它作为模型存在,但在现实世界里根本没有这样的事例。如果盲目崇拜经济模型,将会作出错误的预测。所以,最好把简化了的模型作为理解复杂模型的一个途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们预测不了的风险,要远比那些你能预测出的风险多得多。
当然,有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是明确的。例如,我们能知道一年内遭遇交通事故以及患癌症的概率。但是,我们不清楚年内发生战争或大地震的概率。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总有一天会发生大地震,即便知道这些也无任何意义。
国家也好社会也罢,都是复杂的系统。通过风险模型能把握的,只是人们行为的一小部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属于不确定性的领域。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人们不喜欢不确定性。
然而,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各种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用经验法则去判断,从历史或者宗教中学习借鉴。比如,宗教会开导我们:“没事儿的,别担心。神明会保佑我们的。”这也算人们处理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
承认社会的复杂性,并接受自己生活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这个事实,是很困难的,让人不想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