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与卫星通信融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5G基础知识

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不同的国家、组织以不同的方式阐述了其概念。

一、5G概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为,“综合5G关键能力与核心技术,5G可由标志性能力指标和一组关键技术来共同定义(见图1-1),其中,标志性能力指标为Gbps用户体验速率,一组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1]

图1-1 5G概念[1]

国际电信联盟(ITU)使用8项关键技术指标定义了5G,如表1-1所示。

表1-1 5G的关键技术指标

5G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极高的传输速率、极低的端到端时延和前所未有的设备连接。这些变化源于关键技术的支持: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

5G拥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催生了eMBB,它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更极致的应用体验;URLLC时延低、可靠性高的特点使其适用于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行业;mMTC主要面向以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如智慧城市建设、家居智能化、环境数据采集等。国际电信联盟为这三个应用场景分别制定了R15、R16和R17三个5G标准。R15是基础标准,R15非独立组网(Non Standalone,NSA)在2018年发布,R15独立组网(Standalone,SA)晚一年发布,主要满足eMBB和URLLC的应用需求。完整标准R16在2020年发布,关注垂直行业应用和系统的整体提升。增强标准R17直到2022年才发布,采用一系列新技术,以满足新业务的需求。

二、5G的发展历史

移动通信历经了1G、2G、3G、4G、5G的发展过程。目前,移动通信在大规模应用5G的同时,向6G迈进。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阶段如图1-2所示。

图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阶段[2]

1G,即第一代移动通信,采用了模拟语音通信技术,实现了移动语音通信,掀开了人类通信历史新的一页——个人移动通信时代。1G采用了模拟调频技术,它的出现是革命性的,但是其缺陷十分明显。一是系统容量小,频谱利用率偏低,交换技术十分落后,无法接入大量用户,因此1G仅供少数人使用;二是保密性差,易于被截取;三是相互独立的网络标准不能实现漫游,北欧建设的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s,北欧移动电话)、德国建设的C-Netz(C网络)、英国建设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全接入通信系统)、北美建设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高级移动电话系统)等,相互之间都不能互联互通实现漫游,网络建设成本也随之上升。

2G,即第二代移动通信,是数字语音通信,于1982年开始研发,至今仍在使用。相较于1G,2G取得了巨大进步。一是除少数国家外,实现了全球漫游;二是首次引入了混合多址方式——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从模拟技术迈向了数字技术,通信容量显著扩大,可供大多数人使用,为通信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是迄今为止覆盖面积最广、使用时间最长、运行最稳定的通信网络,至今仍然在大规模使用。2G也有其局限性,首要问题是不能满足移动宽带的流量需求。虽然2G也能够提供数据业务,但是采用的是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技术、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和CDMA(码分多路访问)技术。后两项技术源于GSM,虽然至今仍然在预警、监控等领域使用,但是其传输速率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有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路访问)、WCDMA(宽带码分多路访问)和CDMA2000(码分多路访问2000)三大技术标准。它提升了网络传输速率,使人类社会迈进了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传输速率提升具体表现在:3G不仅拥有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处理能力,而且使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网络服务成为现实。3G网络早在1999年就已经出现,但是早期建设3G网络的国家并不多,随着2007年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3G网络也开始大规模部署,我国也在这个时期步入了3G时代。

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它的诞生推动着人类社会更进一步,步入了数据通信时代。3G刚刚部署完成,4G就到来了。4G技术标准——LTE(长期演进)技术在2008年被提出后,仅过了一年就开始部署全球第一个LTE商用网络,发展速度之快,远超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初,4G网络不支持语音通信,原因就在于4G是由分组数据业务催生的,直到后来采用了VoLTE(长期演进语音承载)技术,语音通信问题才得到了解决。相比于3G,4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容量的特点,在统一标准方面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有FDD-LTE(分频长期演进)和TD-LTE(分时长期演进)两种制式标准。此外,4G还支持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和机器对机器通信,从而拓展了移动宽带的使用范围。

5G是4G的延续和增强,速率更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更高,让人类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5G的组网方式有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提供两种关键技术:网络切片技术和网络虚拟化技术。

网络切片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网络虚拟化技术不仅能帮助运营商节约成本,还能给快速升级部署提供保障。5G无论是在提升速率和网络切片方面,还是在开放性支持虚拟化部署方面,都充分考虑了稳定、可靠和安全等因素,推动了移动通信领域发生革命性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和社交方式,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化。

5G提供了一个应用平台,推动了物联网发展,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正如上文所提到的,5G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如图1-3所示。

eMBB能够实现超高的传输速率,保证广覆盖条件下的移动性。在5G发展初期,eMBB是面向消费市场(云游戏、云办公、超高清视频等)的核心应用场景。

在URLLC场景下,连接时延可以降低至1ms,在时速为500km的移动条件下,仍然能够保证高可靠性连接(99.999%),因此能够满足智能工厂、自动驾驶、移动医疗等行业领域提出的特殊需求。

mMTC的传输速率低、对时延不敏感、终端成本低,在5G强大连接能力的支持下,能够推动垂直行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的深度融合,实现对生活各方面的覆盖,真正让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图1-3 5G的三大应用场景[2]

三、5G的现状

5G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加快了全球应用落地。5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截至2022年10月底,提供5G服务的电信运营商已经达到了233家,提供了43张5G独立组网网络,使全球88个国家/地区受益。从覆盖人口来看,5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人口总数的27.6%,其中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41个国家/地区的5G网络人口覆盖率超过了50%。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工业互联网和文体活动领域是5G行业应用最为集中的领域,占全球已经开展或部署的644项行业应用的一半以上。从应用覆盖行业范围、场景应用落地等来看,世界主要国家5G行业应用多处在起步阶段,虽然拥有众多的示范项目,但是可大规模复制的成熟应用仍然相对较少[3]

我国5G发展无论是在网络覆盖方面,还是在用户发展方面,在同时段内均快于4G。我国已建成的5G独立组网网络,是世界上已建成的43张5G独立组网网络中技术上最领先的、规模上最庞大的。它的覆盖范围包括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地区。

在个人应用方面,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5G移动用户数量达到5.1亿户,全球领先。5G网络速率提升,对直播、社交、游戏、线上会议和学习等应用提供较好的改善效果,推动流量消费快速增长。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探索超高清视频、扩展现实(XR)在日常生活中的全新应用模式,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行业应用方面,我国行业应用项目数量全球最多,应用领域全球最广。5G应用已经深度融入工业、矿山、医疗、港口等行业,且正在快速发展。5G应用在文旅、物流、教育等行业的解决方案正在加快推出,技术验证也已经在金融、水利等行业积极推进。5G应用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行业领域对5G的高度认可,80%行业主体认为5G应用将提质降本增效,实现安全可靠的生产。

2019—2020年是我国5G商用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2018年年底,“新基建”概念被首次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也被确定为国家2019年的一项工作任务。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12月26日发布的数据,全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5G基站总数达到了228.7万个,比2021年年底增加86.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1%。

四、5G的未来

目前,在5G大规模部署的背景下,5.5G和6G也已经全面萌芽。5G技术持续演进,5.5G时代加快到来。2020年年底,华为提出要与行业一起定义5.5G,对于消费者而言,2025年前后,5.5G网络速率将进一步提高:下行峰值速率——10Gbps,上行峰值速率——1Gbps。2021年4月,5G演进的名称被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正式确定为5G-Advanced,即5.5G。同年8月,中国移动发布的《5G-Advanced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2021)——面向万物智联新时代》成为首个5G-Advanced网络架构演进和技术发展白皮书。它所阐述的5G-Advanced网络技术发展理念和关键技术涵盖了融合、使能和智慧。同年12月,面向5G国际标准增强版本R18的网络系统架构方面的28项课题在3GPP第94次全会上立项,5.5G标准化正式开始。

5.5G相对于5G的改进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家庭接入宽带从1Gbps提升到10Gbps,提升了家庭宽带用户体验。

(2)网络能力向工业级提升,时延进一步下降至微秒级,网络可用性从99.99%优化至99.9999%,为电网高频调度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3)从光通信提升到光感知,实现对振动、应力和温度的感知,并且精准度达到米级。

(4)利用光技术的低能耗特性将网络效能提升10倍。

6G将迈向太赫兹通信,提供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时延,支持1μs甚至是亚微秒的延迟通信。6G的传输能力将比5G提升100倍,拓展功能范围,打造一个集地面、卫星、海洋通信为一体的全连接通信世界,沙漠、无人区、海洋等目前无法覆盖的盲区将有可能在6G时代实现信号覆盖。

6G通信支持5种应用场景,即eMBB-Plus(增强移动宽带Plus)、安全的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SURLLC)、大通信(BigCom)、三维集成通信(3DInternet)、非常规的数据通信(UCDC),如图1-4所示。

图1-4 6G应用场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