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肉模糊,看过之后你就永远无法忘记受难的耶稣。
3.《华氏911》
如果不是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棕榈奖,那么《华氏911》也就不会引发强地震感。
这部由迈克.摩尔创造了记录片的票房记录。作为纪录片,摩尔不能像好莱坞大片那样用煽情的故事、恢宏的音乐来得到观众的认可,他只能用事实说话,看到911事件中遭受着痛苦的人们,看着伊拉克战场上那些受到伤害的平民,你也许会忘记摩尔的政治立场,而是感受到一种真诚的令人信服的力量。即使这其中有些东西我们已经了解,但当导演迈克尔.摩尔把这些重新组合,回看的我们就仿佛经历了一场对历史重新的凝视。
4.《十面埋伏》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影坛也不是张艺谋一个人的讲台。但是目前所有的舆论却都在说张艺谋和他的《十面埋伏》,这是因为,迄今为止张艺谋仍然是中国电影一面鲜明的旗帜。张艺谋因此而不平凡,张艺谋的电影因此而不能平凡。
张艺谋为《十面埋伏》付出了自己高超的想像力,牡丹坊中错落的鼓乐、奔马驰过鲜花摇曳的草地,还有鲜血滴落在缤纷白雪上的搏命,这些场景无论在美术、动作设计、运镜、光色处理、节奏上,都让中国的武侠电影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观众并不因此而满足,他们还想要更多。他们在一部影片中,不仅要看到唯美的画面,还要看到画面所铺陈的故事
是否有沉着的庄严、深情的诗意和凝重的力量。张艺谋的电影曾经让人们震撼,所以人们期待坐在影院中再经历一次震荡。观众们对于张艺谋是越来越挑剔了。
故事仍然被认为是张艺谋的软肋,而《十面埋伏》的1.5亿国内票房和其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又足以鼓励张艺谋继续勤奋下去,于是有了现在严阵以待的《千里走单骑》。
5《新警察故事》
人们都希望英雄不老,但是谁又能真的做到?从成龙在《警察故事》系列中的变化,就可以听到岁月中一声叹息。影片中的成龙已经不再是18年前那个冒失却活力四射的“陈家驹”,而是一个会颓废也会哭泣的失意警察“陈国荣”。
时光飞逝,成龙的儿子房祖名也已经成为新一代艺人。不倒的英雄成龙在接受采访时言谈之间透露出浓重的舐犊情意,说到往事,一度情绪激动。也许,他已经到了珍视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是,最终成龙的一声“我要打到不能动为止”,让人们猛然意识到,眼前的他,仍然是一位气冲云天的大丈夫。
也许在好莱坞的“水土不服”、票房失利、评价渐低促使成龙返回香港,《新警察故事》让成龙以“王者归来”的面貌出现。这部于2004年9月24日在亚洲同步上映的电影,让人怀想起成龙横扫亚洲、威风凛凛的年代。
成龙在这部电影中变得有些“文艺”,他有些难看地哭了几场,其实《新警察故事》的剧本原本就是一个文艺片,是成龙的加盟,使该片再次成为成龙式的动作片。
6《可可西里》
“我为什么会拍《可可西里》?因为这个题材充满了力量。”一个简短的意图让导演陆川用两年半的时间艰难地完成了一部作品。而《可可西里》的最终面目也如陆川的回答一样,简短而朴素。
比银幕更宽阔的东西出现在影片之中,那其中仿佛已经盛满了人间世界的残酷与震撼,透过美极了的藏歌,那种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生存中挣扎与焦虑一点一点地降临心中。
《可可西里》是导演陆川执导的第二部作品,看完影片,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值得人敬重的影片,对于娱乐片当道的电影市场,这种电影的出现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个发现良心的过程。
影片与我们所看到的任何类型的影片都有些不同,因为在这里没有蓄意的煽情,没有刻意的友情和爱情,演员们既不偶像,也不光鲜,个个很邋遢,衣着破旧,脸上都是皱纹和泥。但是它很简洁,大气。这也是《可可西里》让人悟到的最深刻的东西,电影应该是怎样的?也许结结巴巴地说一个真理比光鲜地不知所云更好。影片的结尾很悲壮,全片最后的字幕是“献给我们特别的朋友葛路明”———就是那位在车祸中去世的哥伦比亚公司工作人员。
7.《2046》
“懂还是不懂?”是舆论对于电影《2046》预先设下的屏障,它似乎在提醒着每一位试图买票进入影院的观众———你要拥有足够的勇气,你将面对消耗两个小时看一个不知所云的电影的危险。而实际上,如果真的看过《2046》,你会觉得“懂与不懂”实在不是一个成年人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所应该抱的态度。
第11届华语音乐榜中榜三星YEPP好礼送不停
新浪会员免费滑雪!快来这里吧
对于《2046》的诸多反映,喜欢与不喜欢的态度各异,对其的争论也构成了2004的一幅盛景。其实看王家卫的电影就像欣赏一幅抽象画,比如《重庆森林》,你可以说看懂了也可以说看不懂,但你可以感受,感受王菲追逐梁朝伟的快感,感受金城武吃着过期的凤梨罐头依旧惦记着他的阿MAY的爱情执着。王家卫的电影非常风格化,他没有想到和观众交流,他的形式化,他在《花样年华》里的对旗袍的迷恋,他的《东邪西毒》对古典精神的迷恋,他在《重庆森林》里那种世纪末的感觉,这些全是他个人化的东西。他从来都是做自己的文章,至于别人要怎么卖怎么看,那是别人
2003年7月,《神雕》筹备开机,第一个上场被炒的是谢霆锋,但没多久就传来金庸老人家坚决“不认”的消息。接着是陈柏霖,从2004年开始又轮到了聂远、黄晓明、佟大为,甚至是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