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下甘泉宫
“咸阳看似无事,却仍要小心行事。”
扶苏听了这话想起了一件事,大秦帝国中说过,李斯与赵高领着御驾也不是进的咸阳而是甘泉宫,这地方有什么特殊的吗?
“蒙将军可知道甘泉宫。”
蒙恬点了点头,“公子,这座行宫坐落于泾水东岸的甘泉山,因林木茂密,位置明亮,官命林光宫,民间称之为甘泉宫,陛下于早前对北方草原就极为防备,就扩建为城邑式建筑,内修屋舍宫殿,也有藏兵与其他机密事物的窑洞。”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这里也是中枢指挥北方大军之所。”
这些事扶苏前世也不知道,两千年后甘泉宫早就没了,历史的车轮将繁华兴衰都碾碎在地上。
“扶苏欲停驾于甘泉宫,召集朝臣前往议事,等朝议决断结束再行返回咸阳。”
蒙恬听了也是觉得好办法,跳出咸阳那势力交错之地,待大局稳定再行返回。
“公子可与丞相商议,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也是要拉拢的,不过他们忠于陛下,应该不会有异议。”
“如此大善。”
“公子南下,此行定要小心,蒙恬于上郡为公子助威。”
“有蒙将军,扶苏心中安稳许多。”
等第二天丞相才令人通知几人前往大帐。
扶苏进去之时姚贾,顿弱,杨端和都已经跪坐,见他进来都起身拱手示意。
待大家坐好,李斯才看着众人开口,“诸位皆知陛下骤然病逝于沙丘,李斯提议秘不发丧按原定计划巡游,一是为了大秦朝堂的稳定,避免因为动荡给了暗中之人可趁之机,二是因为山东世族复辟之时,若知道陛崩天必然会借机闹事,于大秦法治冲突,如今当快速南下,处理陛下丧葬事宜。”
“廷尉姚贾,陛下崩天之事依照秦法发布,由廷尉负责监督此事,你要有所准备。”
姚贾起身,“诺”。
“蒙将军负责上郡九原等北方诸郡对草原匈奴防备事宜。”
“诺”
“卫尉杨端和明日巳时出发南下,你要提前准备所需补给。”
“典客顿弱,负责伴驾之事。”
“诺”
“诸位若无异议就散了吧!”
扶苏没想到这次来就是吩咐这些事情。他以为李斯会有什么大动作,说的这些事本来就是要准备的。
于是在其他人走后,他私下去了李斯大帐。
看着眼前的扶苏,李斯似乎并不惊讶。
扶苏也看到了他眼中的蕴藏的其他神色,虽然说服了此人,但李斯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猜不透,作为一国丞相李斯混迹于朝堂数十年,党羽众多,城府之深也只有始皇能够驾驭,自己也只能与他达成同盟,顷刻间觉得自己脖颈上的刀子还未远离。
不过还是不动声色,“扶苏见过丞相。”
“公子不必多礼,日后还要仰仗公子可。”
“丞相此言差矣,扶苏不敢当此之语。”
“公子私下而来,所为何事。”
“为南下咸阳之事而来。”
李斯有些好奇,前面不是都安排妥当了吗?
“南下何事?”
“扶苏以为,车驾不宜直接进入咸阳,应在甘泉宫处理一切事宜,等大事稳妥再入咸阳。”
李斯脑中思索片刻便同意了,咸阳宗室官僚以及山东势力探子众多,虽然对大事无碍,却也很是烦人,索性如扶苏所言,不进咸阳城了。
“好,就如公子所言,车驾前往甘泉山,待事毕再入咸阳。”
扶苏点了点头,不过虽然李斯答应了他仍然不敢放松警惕,如今二人利益一致还没有什么,日后为了大秦能够长治久安,宽刑施仁是必须要做的,而且年底就要开始,明年就要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了,这揭开了秦末天下逐鹿的序幕,刘邦,项羽,张良,韩信都在耐心等待着崛起的机会,自己如果不想死就要一定要改了秦法,同时也会与一众拥护秦法的人站在对立面。
他看着面前的李斯,希望能够说服对方,他不希望与这位缔造大秦帝国的功臣成为对手。
“我已于昨夜与蒙将军商议,之前五万大军回咸阳有点太多,只需一万即可。”
李斯觉得这也没事,“公子做主就好,唯有一事要说与公子。”
“请讲”
“入甘泉山后,李斯与公子不得背盟,此前之事一笔勾销,朝议之时斯定会一力支持公子继位。”
扶苏俯身行礼,“大善。”
从九原南下,因为直道的修建,速度很快,并且很少有颠簸,扶苏一路看去,直道两边有排水的沟渠,路面是用石碾子,石墩夯实,听闻最下面是用碎石,糯米汁混合而成,其硬度不下于混凝土,两边树木也被砍伐,防止有人埋伏。
直道只有一条,就是咸阳直通九原的一条军事通道,主要作用于对草原作战兵力以及后勤物资运输。
之前他还见过驰道,虽然有所差别,驰道是咸阳连接各郡府县的主要交通要道,共有九条。
李斯指着一路上的事物给扶苏介绍,何地何时修建,有何作用。
扶苏一路上也见识了很多,他是继承了原扶苏的记忆,但一些事情只有记忆就跟看视频一样,没有亲身经历是理解不了那种感受的。
经过十几天的时间,也终于到了甘泉山,位于泾水东岸的林光宫矗立于河谷之地,扶苏还是喜欢民间的说法称其为甘泉宫。
甘泉宫不是一座宫殿,而是很多宫殿,亭台楼阁构成的庞大建筑群,类似的行宫在咸阳周围有两百多处,扶苏这才明白为何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那句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是真的没错。
大秦是真的强,始皇陛下也真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但对于百姓是真的没有怜悯,只讲大局是走不了多久的,根据他看到的记载,如此赋税能收到一半以上,不行此事暂不能提,唯有权力才能改变一切。
丞相李斯为领政大臣,已经下令召三公九卿前来甘泉宫决议国丧。
数日之后除因病远在邯郸的治粟内史郑国,奉常胡毋敬,大将军蒙恬,镇守咸阳的陇西侯李信,其余人等皆已全部到达。
第一件事就是勘验陛下骤然病逝之事,所有经过情形都需要清楚的禀报,史官记录在册。
丞相李斯,廷尉姚贾,典客顿弱,卫尉杨端和,以及公子胡亥,还有当时在场的太医都是见证之人,皇帝因暗疾突发而身亡,并无他因。
此事勘验结束,众人与一众臣工,御史大夫冯劫与在会人员商议,对此事做了书面论定,并且由廷尉姚贾报予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