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意气非凡:手机街拍探索昆虫王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他有一个童话世界

卢跃刚昆虫摄影展览,是在映画廊办的。那是北京798艺术区颇吸引摄影人的地方。据说,俞敏洪抖音现场直播展览点看人次350万,加上视频回放,点看人次过千万。动静实在太大。

展场上,我还看到了罗伯特·普雷基。这位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来访中国不下二十次了吧?圈内人都知道,他对推动中国新闻摄影融入世界居功甚伟。对国际风云图片论说短长的老普前来观看小小虫子的图片,是碰巧还是特意,不得而知,但我确实看到了他拄着拐杖在现场饶有兴致的样子。

卢跃刚,何许人也?他不是摄影圈的,而是我中国青年报社几十年的同事。他刚来报社时,在总编室夜班当编辑,我俩还不算熟,印象最深的是他那与众不同的大笑,频率快,音量足,豪爽、狂野,极具感染力!

后来他先后调到报社经济部和新闻编辑中心,期间发表了一系列的调查性报道。他的报道事实充分,逻辑缜密,以人心、法治监析官场,以公理之道扶搀弱者,轰动一时。

再后来,跃刚出任中国青年报社《冰点周刊》副主编,他们一干人马在有限的空间里,秉持新闻推动社会进步的职业公义,传播常识,针砭时弊,左突右冲,依然把这个问世不长的舆论版块办成了大受读者欢迎、享誉全国的名牌。

我和跃刚逐渐成了无话不说的挚友,就是他在《冰点周刊》工作的这段时间。一个原因是《冰点周刊》对我的吸引,另一个原因是《冰点周刊》办公室搬到了摄影部的隔壁,是我上班的必经之路,不少时候,我在他们那里比在我办公室待的时间都多。

跃刚是记者兼作家,20世纪90年代,他写的报告文学《长江三峡:半个世纪的论证》《以人民的名义》《在底层》《大国寡民》等作品,甫一发表,便洛阳纸贵。那时,卢跃刚在业内已有“卢大侠”的美称了。

因为某机缘,跃刚转型研究历史,跟我说他迷上了摄影,拍昆虫。我没在意。一是退休老头喜欢上了摄影,满大街都是,不稀罕。二是我觉得跃刚呕心沥血,刚完成了大部头著作,也需要休息,拍拍虫子,也是没事找事,闲得无聊吧。

没想到,跃刚弄得挺认真,时不时地发几张照片给我。发多了,水平在提高,慢慢让我有些惊诧,感觉到他在钻牛犄角了,像是在做一个重要的新闻采访,由表及里,观察,找寻,选择,捕捉……他曾让我猜,是用什么拍的?我说是手机吧!从景深看,好像是用“照片”那个挡位拍的。

不服中华扁锹Serrognathus titanus platymelus

我也拍过昆虫,还买了支180mm的二手微距镜头。但是,想拍照的时候,个头太小,难寻踪影,即便突然发现一只,好不容易对上焦,刚要按动快门,它又不知蹦到哪儿去了。虫子不容易找,也不容易拍。

后来我知道,跃刚这位阅尽人间沧桑的汉子,心底里有一个童话世界。他在追问,有了遐想和强烈的好奇心。他研究博物学、昆虫学,从网上下载了54卷的《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读过大量的西方博物学、昆虫学著作,从中悟出了观察和拍摄昆虫的新视角。8年的时间里,他从四川到云南,拍了15万多张昆虫照片。

跃刚说,他的昆虫摄影新闻纪实摄影,是抓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是通常想象中的漂亮虫子,而是容易让人忽视的昆虫与昆虫、昆虫与人、昆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时惊喜,我曾把跃刚的照片传给一位摄影家朋友看。这位并不以为然,马上传给我一些昆虫摄影作品。它们看上去都不错,但都是专业相机加微距镜头的标本、宠物唯美之作,跟跃刚的作品完全是两码事。

跃刚在798映画廊办昆虫摄影展,先睹为快,给我发来170多张展出作品,我看后给他回信说:你的这些照片不错,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哪个拍摄昆虫的能达到这个高度。这充分证明:一,影像呈现的差别在于摄影者的眼力;二,业余创作者也能够拥有专业水平;三,人人都可以摄影的时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拍出好照片!

跃刚是个读书又会读书的人,是个写书又会写书的人,如今,他是个摄影又会摄影的人。我在想,这个家伙,假如是个摄影记者的话,他的作品也一样会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