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教训无耻亲戚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第一桶金

“打一只凳子,一张吃饭的矮桌子。”

来人是名女知青,穿着咔叽布衬衫,脚上蹬着回力鞋,属于目前很时髦的打扮。

周江陵之前和她在客运站见过,彼此很面熟。

“工钱两块,木料如果用松木的话,就是一块钱。加一起总共三块。”

周江陵报价道。

对方看起来是个不缺钱的主顾,报这个价格应该能接受。

果不其然,女知青听完价格后很痛快:“总共三块是吧,行。你什么时候把家具给我?”

“三天之内。你先预付两块,尾款交货后再付。”

“给你,两块钱。”

女知青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一块,两张五毛的票子交给周江陵。

女知青走后,陆续又有两名知青找周江陵打家具。

一个是做条凳加木盆,一个是做椅子和柜子。

周江陵总共收了他们8块,还有6块尾款同样是交货后再付。

昨天在新知青那边的宣传效果很好啊,转眼间就接了17块的活。

收完钱,周江陵心里寻思道,去找生产队长周成旺请假,好购置木匠的工具。

周成旺家位于小队西北角,标准的上风上水位置,场院也要比普通农家大一些。

周江陵进院子时,周家的婆娘正在烧午饭,周成旺本人正蹲在地上,吸自制的卷烟。

“叔,我下午请个假。”

周江陵对周成旺说道,“去公社有点事。”

“哦,我知道了,留下来吃个饭吧。”

周成旺抬起头,手里夹着烟卷道,连周江陵具体要去干嘛都没问。

周江陵哪里能留下来吃饭:“不了叔,我还得去办事,先走了啊。”

请完假,周江陵连午饭都没吃,直接前往公社。

青石岭小队地处偏僻,社员平时都是去十多里外的公社周边买东西。

经过许多道山路,跨过好几条河,周江陵抵达公社所在地。

这里位于十里八乡的中心,地势平坦,又有一条直通县城的道路。

社员们围绕这里,自发地形成一座集镇,出售鸡蛋、山货什么的。

供销社也在集镇上设立了代销店,供应各类生活用品。

现在正是中午饭点,集镇上没什么人,周江陵沿着泥路寻找,最后在一处麻袋铺成的摊位跟前停下。

只见麻袋上摆着锯子、曲尺、锛等常见的木匠工具,后边蹲着一位脸皱得跟枯树皮一样的老人。

看到周江陵止住脚步,老人立即开始兜售:“小伙子,学木匠啊?”

“告诉你,真学木匠的话,买我这一身行头准没错。”

“随便看看,还没想好。”

周江陵假装不在意地说道。

老人不愿错过难得的成交机会,赶忙热情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学门手艺在身,不管遇到什么年景都不怕。”

“而且我这些东西,都是用好料子做的。你看看这锯子,用上二十年都不会坏。”

“多少钱?”

周江陵蹲下检验了一遍工具质量,确定没问题后问道。

老人伸出手:“一起卖给你,五块钱。”

“那不行,太贵了。我身上拢共都没有五块。”

周江陵起身就走,急得老人站起身。

“那你开个价呗。”

老人在他身后喊道。

周江陵定住脚步:“三块钱。”

老人摇头:“那不行,三块钱跟白送都没区别了。”

“你这些东西都不是全新的,能卖到三块钱不错了。”

周江陵转过身道,“算上麻袋,三块五爱卖不卖,不行我去找下一家。”

老人垂下眼睛,最后一咬牙一跺脚:“三块五就三块五,就当落个人情了!”

周江陵从口袋里掏出钱交给老人,将木匠工具全数收下,装进麻袋里背走。

回家前,他花一毛钱在代销店买了半斤水果糖。

背着整整一麻袋的劳动工具回到家中,周江陵找出斧头,带上锯子,从邻居家借了辆推车,去生产队边上的林地砍树。

青石岭小队位于山区,耕地不足而林木资源富裕。

上级为贴补小队生计,将国有林场以外的一部分林木采伐权下放到小队,再由小队按人丁平摊到各户。

队里自然不可能精准计量每一户砍了多少方的木料,一般来说只要别太过分就行。

周江陵砍下一棵中等粗细的树,用斧头削去树枝,将树干锯作数段,装入推车运回生产队。

路过一户熟悉的人家门口时,周江陵敲开对方家门,用刚砍下的木材,换了对方一批晾晒已久,份量相同的木头。

刚砍下的木头含水量高,既不适合当柴火烧,更不能用来打家具。否则打成后随着水分蒸发,家具会变形。

熟悉的人家间会经常互通有无,碰到急用时拿着刚砍下的木材,去别人家换晾好的木头,免得误事。

周江陵推着换完的木材回到家时,屋里只有大哥周海波一人,问他才知道父亲是去看爷爷奶奶,李招娣是去娘家了。

“家里不缺柴火,弄这么多木头回来干啥。”

周江波望着一推车的木材,奇怪地问道。

“打家具。”

周江陵边卸货边说道,“在外头接了点木匠活。”

周海波听完面露喜色:“好啊,我弟弟会挣钱了。”

这年头农村挣钱的办法不多,无非就是打猎、瓦匠活、木匠活。

打猎要进深山老林,还要摆弄枪支弹药,一不留神走火命就没了。

瓦匠得登高作业,同样不安全。

而木匠是唯一能挣钱又安全的活计,周海波很乐于见到周江陵干木匠。

还了小推车,周江陵回到家,将院门带上开始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