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管理职能的划分目前还不够统一,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组织和控制”、“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人事和通讯联系”、“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等。从项目管理的特点出发,现将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分述于后。
(一)计划职能
计划涉及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也是管理各职能中的首要职能。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管理的内容不同,有不同的管理目标,项目的计划管理,就是把项目目标、全过程和全部活动纳入计划轨道,用一个动态的计划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项目的进程,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建设项目协调有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计划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计划工作,即确定项目的目标及其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的子目标和具体工作内容;二是计划方案,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与决策,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1.确定目标
项目管理必须以项目目标为基本出发点,在保证项目总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合理、可行地确定项目的各分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一般归结为三大目标:
一是投资目标。每个建设项目所需总投资是预先计算和确定的。由于项目的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在这个过程中情况不断发生变化,控制预定的投资额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工程项目的周期内,一般以投资估算控制项目的设计概算,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预算。1988年,国家计委(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了计标[1988]30号文件《关于控制工程造价的若干规定》,1990年,能源部、水利部颁发能源水规[1990]677号文件,实行水利水电工程限额设计,将国家批准的设计概算静态总投资作为建设项目设计的最高投资限额,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具体办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投资目标的控制机制也必将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在水利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造价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分级管理,各负其责。
二是进度目标,就是建设工期目标。进度控制,是带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中心环节。建设项目的工期长,由于进度目标失控,造成间接费用增加以及投产受益迟延,必然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效果。如在施工阶段,工程进度拖延,必然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拖延工期后赶进度,项目建设的直接费必然增加,甚至影响项目的工程质量;在关键施工环节(如截流、下闸蓄水等)赶不上工期,错过有利时机,将造成工程的重大损失。如果工期大幅度拖延,工程不能按期投产,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效益。延误工期固然会导致经济损失,但是,盲目地、不协调地加快工程进度,同样也是片面的,也会增加项目建设的直接费。
三是质量目标。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满足规定的标准、规范、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并发挥其功能所需的各种隐含需要的特征,如性能、时间性、可信性、适应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工程质量是项目的生命,是实现项目目标的一个最基本的保证。我国《合同法》工程建设合同分则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人应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进行验收”;“建设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由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决定的。只有通过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质量,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所要求的作业技术和活动,通过控制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在现行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建设管理体制下,形成了政府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项目法人、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7号令)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负全面责任,监理、施工、设计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
2.估计与预测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安排,计划工作的主要困难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工程项目计划编制前,应首先进行两方面的基本工作估计和预测。估计和预测贯彻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尤为重要,其效果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效果。项目前期的估计和预测主要有项目法人和勘测设计单位负责,项目在施工阶段的估计和预测就要根据合同有相应的主体负责,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规定对施工合同项目进行估计和预测,监理单位根据监理合同的规定对监理合同项目进行估计和预测。
(1)估计。尽管项目建设中的某些要素在客观上是确定的,但是,由于计划编制者主观的局限,无法准确地确定其数量或状况(如天然建筑材料储量、基岩完整情况等),需要加以估计,如估计建设项目的工程量及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估计劳动生产率、作业时间及工程工期等。这项工作属于计划者对工程项目客观情况的估计,需要在大量的调查、勘察和经验基础上进行。
(2)预测。工程建设中有很多因素在客观上具有不确定性,如水文、气象、社会与经济等。预测的任务就是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性以概率的方式确定下来,据以编制计划。预测的方法是以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推测事物未来可能的状况。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计划实施的可靠性和风险。
对不确定因素的不同估计与预测,影响着计划编制者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决策,从而影响计划的经济性。过分保守的计划可能带来大量浪费,但是,冒险的计划可能会遭遇大的风险,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最终影响项目的投资效果。
3.决策
决策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互相替代的方案进行的选择。决策的关键是对事物或方案“优”与“劣”的判断。在决策实践中,经常遇到多因素决策问题,有时各替代方案间不存在绝对的“优”与“劣”,需要作出权衡抉择。决策不仅存在于工程项目计划编制的方案选择中,而且,在项目计划实施中针对发生的具体情况,经常需要加以决策,可以说决策贯彻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4.资源的配置
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保证。因此,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需要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编制资源配置性计划。如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材料物资供应计划、大型设备供应计划与金属结构加工计划、劳动力需求计划、施工机械设备需求计划、施工现场内外运输计划等。
5.计划的实施环境
任何项目的建设,都受到建设环境的影响,如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等环境。要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在编制项目计划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利用有利时机,避开不利因素的干扰。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的风险和干扰一般来自水文和地质方面,例如截流时间的安排、导流洞的施工进度等,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予以充分考虑,以使进度计划与实施环境相协调,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职能
组织是项目建设计划和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组织的结构,即根据项目的管理目标和内容,通过项目各有关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建立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明确权力与责任;其二是组织行为,通过制度、秩序、纪律、指挥、协调、公平、利益与报酬、奖励与惩罚等组织职能,建立团结与和谐的团队,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能动作用,激励个人与集体的创新精神。
(三)协调职能
项目在不同阶段,管理在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存在大量的结合部,这些结合部之间的协商与沟通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职能。协调的前提在于不同阶段、部门或层次之间存在利益联系与利益冲突,协调的依据是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设计文件以及规定这些不同主体之间利益联系的合同,协调的目的是正确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与当地政府各有关部门之间存在多方面的联系。因此,必须做好项目建设的外部协调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保证和建设环境。
(四)控制职能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度计划,通过监督、检查、对比分析、反馈调整,对项目实行有效的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职能。项目控制的方式是在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预测、预控和检查、监督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将其与计划目标值对比,若实际情况与计划目标之间出现偏差,则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力争使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目标值之间的差距减小到最低程度,确保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建设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一般包括质量控制、工期控制和投资控制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