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是谁住在深海的大菠萝里
回到现代的徐远有些挫败,就像新版本跟新后火急火燎去开荒的玩家,碰的灰头土脸的回来了。不过不破不立,破后而立。雪球地球结束后,徐远知道新一轮的生命会彻底占据世界的主流。
此次投影时间较短,休息了两天之后徐远再次回到了7亿年前的地球,此时的雪球地球还未彻底结束,但是回溯仪表示已经可以稳定工作。
苍茫的冰原覆盖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纯洁无瑕,万籁俱寂。在它肃杀的外表之下,生命却在萌动着新的变革。徐远来到赤道附近的海底,1米多厚的海底下随处可见的是当初自己关注的领鞭毛虫聚合体。
徐远观测到雪球地球期间,越来越多的单细胞生物决定抱团取暖向着多细胞生物演化,慢慢的演化出了那支名为动物的族裔。其中就包括人类的远古单细胞祖先。
徐远关注的领鞭毛虫更是此类先驱。多细胞的生活方式对于领鞭毛虫而言优势巨大,因为越多的鞭毛同时舞动就能搅起更大的水流,继而带来更多的食物,终于随着这些多细胞领鞭毛虫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天意义上的动物登上了历史舞台。
看着眼前的这个生物,徐远不知道怎么形容,非要对比的话十分类似于今天多孔动物门的海绵,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动物——贵州始杯海绵。
从表面上看始杯海绵既不会运动,也不会对外界刺激做出任何反应,构成始杯海绵的绝大多数细胞依旧保持着领鞭毛虫的样子,被称为“领细胞”,实际上始杯海绵的每一个领细胞也都和它们的领鞭毛虫祖先一样,完全可以独立生活,所以就算你把始杯海绵碾碎成一个个单细胞也丝毫不妨碍它或者说它们继续活着,而这样的特性现代海绵依然具备。
结合回溯仪的分析徐远开始深度分析其始杯海绵的构造。由于细胞众多,为了不让自己被体重压垮,始杯海绵演化出了坚硬的骨针与发达的胶质支撑起自己,使之像个酒缸一样支棱起来。
为了防止被包在内部的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与氧气,这个“酒缸”壁上就得遍布细小的孔道,然后这个海绵的全体领细胞还必须齐心合力挥舞鞭毛搅动水流,让海水穿过其体壁的孔道。
这就意味着有些细胞必须“脱产”出来从事摄食以外的工作,比如为了制造支撑身体的巨量骨针就得有专门负责制造骨针的“成骨针细胞”,为了调节孔道中的水流就得有专职充当孔道闸门的“孔细胞”,为了维持结构还必须有一些细胞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修复损伤等等。
随着“脱产”的细胞增多,就又得有一些细胞出来专门负责“送饭”,于是又有了“变形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变形,从而像史莱姆一样四处运动,做好一名合格的搬运工。
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变形细胞们必须有很强的吞噬能力,才能很高效地从领细胞那里接收养料,同时它们还得善于分泌,才能把养料输送给那些“脱产”的细胞。
随着时间的演化很快徐远又发现了这些变形细胞新的妙用,始杯海绵的领细胞每时每刻所过滤的水流中可不止有食物,还有各种无法吸收的脏东西乃至病原体,因此领细胞用来过滤的领子也需要经常清理。
顺理成章的又能移动又善于吞噬的变形细胞刚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于是又有一部分变形细胞从“搬运工”摇身一变成了“清洁工”,整天就在那些领细胞表面爬来爬去,吞噬那些脏东西和病原体。
突然徐远仿佛想到了什么,眼前这些能够移动,又很善于分泌和吞噬的细胞似乎很对应现代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同时又和神经细胞也有点相似。
徐远接着观察了下去,那些变形细胞已经有了四处活动消灭异物的能力,又有了超强的变形能力,接下来为了更加高效省力地使用这份力量完成任务,它们就改成伸出一条条细长的触手本体稳坐钓鱼台就可杀敌于数微米之外。
毕竟能够卡在领细胞表面的异物大多都是些小东西,比如细菌什么的,要消灭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免疫细胞整个挪过去,只需要伸出细胞的一部分就够了嘛。乍一看就和某些神经细胞简直一模一样。
看着眼前的这些细胞似乎在向着免疫细胞又在向着神经细胞发展,徐远升起了浓厚的兴趣,开启了定向加速,徐远打算看看这些细胞的演化。
只可惜始杯海绵的“神经”的演化在这里也就到此为止了,它们终究是没能迈出那成为真正“动物”的关键一步。漫长的定向加速神经细胞没有任何发展,倒是始杯海绵进行了多次演变,最终成为了现在的海绵。
结束了定向加速,徐远也不得不承认,眼前的始杯海绵最终是没有进化成海面宝宝,还是一个静止的“动”物。
海绵原始的生存方式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取食那些比自己细胞小得多的蓝细菌,而对于体型更大的真核藻类乃至多细胞生物往往就无能为力了。
在雪球地球期间蓝细菌本就遭受重创,极端耐寒又极端耐缺氧的海绵却在冰穹之下缓缓壮大,选择性地摄取蓝细菌,顺便就一点点地给真核藻类腾出了生存空间。
徐远开启了加速模式,就这样过了数千万年,这些海绵在冰穹之下肆意扩张,在数千万年间贪婪地滤食着海水中的蓝细菌,由此浑浊的海水日渐澄清,原有的生态秩序终于被生生打破。
史上第一次,真核藻类成为了光合作用的主力,而藻类的体型远大于蓝细菌,因此它们死后,尸体来不及充分腐烂吸收氧气就迅速沉积到了海底,最终变成石油被封印起来。从此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再被内部消耗。
6.3亿年前雪球地球终于消融,地球进入了埃迪卡拉纪。幸存的藻类带着全新的光合作用格局飘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在雪球地球期间陆地上无处不在的冰川就像是锉刀一样在数千万年间不断刮锉着岩石,随着冰川消融,巨量饱含着矿物质的岩石碎屑也随之涌入大海,又为繁盛的藻类海洋狠狠施了一把肥。
氧气汹涌而来,那个曾经阻挠生命演化,窒息了两亿余年的困境自此彻底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海底沉积的巨量尸体也吸引了一大堆微生物前来安营扎寨,它们很快就在全世界的海底铺就了一层厚实的菌毯,这又为新时代的多细胞生物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
虽然海绵们没有成为真正的“动”物,但是为后来的动物出现创造了条件。这前所未有富裕的氧气与食物,彻彻底底将多细胞动物演化的桎梏打破。
而徐远终于发现了现代动物的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