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191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马关条约的签订~春帆楼(二)

第二天

李鸿章一行人结束了第一次会谈,走出会谈室时,接近下午四点半。

房屋外有一顶中国式轿子在等着。上轿时李鸿章还挤出微笑,但马上又困倦了。坐轿子的只有李鸿章,陈龙、李经方等人分乘人力车。到阿弥陀寺町镇守神社前的栈桥,距离才不过二百多米。

乘上汽船“小野田号”,驶向住所休息,等待第二天的会谈。李鸿章和李经方等另外几名官员由随从抬上汽船,陈龙步行走上去!李鸿章年老体衰,倒还罢了,其他人正当壮年,根本用不着扶持,自己就能走上去。对此,当时报纸评论说:“这是大国大员的一种礼仪形式。”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令人稀奇,观者如堵。从码头沿途整齐地排列着警察和宪兵。

其实在会谈中,日本并不着急,着急的应该是战败国,而日本是受降国。伊藤博文在第一次会谈言行中表现出这种态度,但实际上,对这次谈判最着急的是伊藤。事后,他表白了这一时期的心境:“想什么办法诱使大清政府尽快地再派议和使臣,迅速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因为他察觉到“欧洲形势渐渐趋向不稳”。

不稳,意味着欧洲诸国有可能出面干涉。伊藤博文在东京同各国公使接触,深感忧虑。

驻日德国公使哥特斯米德收到本国的情报—一些欧洲列强中已有国家决定干涉中日纠纷。

当然,他向日本政府转告了此事:“日本如要求割让中国本土领土,将成为惹起干涉之媒介。”

德国公使劝告日本,不要向清廷提出过分的要求,但日本政府已决定要求割让辽东半岛。

英国报纸《泰晤士报》报道:俄、英、法三国联合,准备干涉中日战争。

德国也打算和英国采取同一步调,因为英国外交大臣提出了合作意愿。

英国认为,日本是想同中国建立一种排除列强的同盟关系。驻英日本公使青木周藏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过:“日本完全没有灭亡中国的意图,相反,倒是想努力再建中国。”英国最害怕中国发生混乱,那样就没法儿做买卖了。它在长江下游拥有巨大权益,还有一个贸易生命线——香港。一旦亡国,出现无政府状态,会给英国以沉重打击。

青木公使准确地抓住了英国的心病,保证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然而,适得其反,他的话产生了副作用。

中日同盟一一东亚两巨人联合,这就是外交大臣所领会的日本意图。英国政府认为:无政府状态所产生的混乱,会阻断通商,但那是暂时的,新政权恢复了秩序,就可以重新开放。而一旦建立起排他的中日同盟,就将强行禁止通商,更为可怕。

英国为干涉日中同盟的形成,想拉上德国,而德国也正想借日中纠纷之机同英国合作。

不过,没多久,英国明白了青木公使的发言并不含有排他的日中同盟之意。《泰晤士报》曾援引日本官方的可靠消息:“在与小国通商方面,日本不打算得到超过其他国家的利益。”

在通商方面没有了忧虑,下一步就该关心防止俄国势力南下了。

为在东亚防止俄国南下,让这个较强大的日本立足于中国大陆,岂不更好?英国改变了主意,认为完全没必要干涉日本的所作所为。

德国刚想握住英国主动伸过来的手,英国却把手缩了回去。

“除了维持现状,英国什么也不关心。”驻英国的德国公使向本国政府报告。

于是,德国又向俄国伸出了友谊之手。这时俄国正同法国商谈对日干涉问题。德国加进来,形成了三国干涉的萌芽。

欧洲的这些动向时刻抽打着伊藤博文的心。他害怕朝清政府首脑们知道,那他们就会拖延议和,越迟,干涉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大清政府也就越有利。

不过,从清廷的外交体制来说,它是不可能正确分析这种情报的。列强干涉,是李鸿章大人所企望的!

李鸿章在议和谈判之前提出了“休战”的要求。惧怕列强干涉,希望尽快收场的伊藤认为,这不过是追认现状罢了,不如爽快地应承,做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但是,休战必须尊重军部的意向。由于连战告捷,军部一定会坚决反对休战。

为使军部能够接受,就得给它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于是,第二次会谈中,伊藤博文提出休战条件:一、把大沽、天津、山海关让与日军。二、该地清军解除武装,交出军需品。三、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交日军控制。四、停战中军费由中方负担。

这些条件无疑是在首都北京的咽喉处插上一把匕首。日本军部早就想这么做了,只是由于兵力和战费不足,至今还无法实现。不流一滴血便得偿夙愿,军部当然会满意,不会有任何异议。

使日本军部满意的条件,对于清朝廷来说,就是极其苛刻的条件。

李中堂以依据现状附加上一条休战条款就行了,不禁被这个苛刻的条件弄得瞠目结舌。

“太苛刻了,过于苛刻…超出根象的苛刻方案…”陈龙说道。

看了摊在桌上的日方条件译文,李中堂大人嘴唇颤动,他的身躯突然变小了。在当时的中国人中,他属于高身材,有一米七几。他能当上淮军领袖,恐怕也沾了高大的光。比起其貌不扬的曾国藩来,他在体格方面占了便宜。

李鸿章声调也变了,比以往低沉得多,说道:“这次战争,缘起于朝鲜国内乱问题,日军把朝鲜全土夺到手中,又进兵我国领土之内,如真正希望永久和平,日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立场,还应当考虑中国的名誉,天津、大沽、山海关是我国国都的门户。我认为这个方案太过分了。日军在战局上握有主动权,什么条件都提得出来,这一点,我们也明白,但是,物有极限,若一意孤行,则恐怕日本得和平之空名,也将有失掉实利。”

伊藤答道:“我倒不认为这些条件超过了限度。天津等处的占领,只作为一时的担保,我们并不想破坏城镇。”

“我们的目的是议和,不是休战,伊藤阁下你不也这么想吗?”

“是的,我们希望尽早恢复和平。停战是贵方提出来的,为此,我们才提出条件。先休战后讲和,不过是中国的意向。至于日本,不休战议和也行,休战议和也行,现在提出了后者的条件,我们没准备第二套方案。”

“那么,请拿出议和的方案吧。”

“贵方不撤回休战问题,就不能拿出议和方案。而且,请注意,一旦撤回,休战的事就不能再议了。”

“让我考虑几天吧。”李鸿章希望宽限时间。

“考虑倒可以,不过,两国人民现在都注视着这次会谈。尽可能快些达到会谈的目的,是我们的义务,所以不能老这么拖延,三到四天为限吧。”

伊藤给了李鸿章三天的考虑时间。

返回住所,李中堂把日本提出的休战条件电告总理衙门,并告知:“昨日电报所说去台湾方面之五千日兵,或是开赴北方,望通告各地军队严加防范。”

三天后,举行了新一轮第三次会谈。中方拿出了答复的备忘录:休战问题撤回,希望立即进行议和谈判。

中方代表要退出时,陆奥宗光对李经方说:“关于明天的谈判,想预先商量一下事务性问题,您可否稍留一会儿?”

“好,为使谈判成功,留多长时间都可以。”李经方用流畅的日语回答,然后用汉语向中堂大人讲了陆奥的提议。李鸿章轻轻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