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乞活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三代之治亦如此

二月初,张征回到了阳信,与徐惑相见后,二人谈了很久。

都是关于民生和教育的事情。

现在张征治下,已经包括后世河北全境还多一些。

辽宁全境少了东部和北部山区地带。

内蒙东南部地区。

可以说,都是一些精华之地,华北平原,辽东平原,库伦大草原。

这些地方都是能够养活大量人口的地方。

现在除了库伦哪里的人口数量还没有报上来,别的地方的人口统计已经全都报上来了。

现在暂时不算库伦那里,张征治下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千万人口大关,有了一千三百万人口了。

一个是去年一年,从各地逃难而来的人口就有三百万人,再一个就是辽西、辽东地区的人口了。

哪里也有三百多万人口。

去年这一年可也是很不好过的一年,旱灾还在持续,蝗灾根本就不停。

这一年,来到张征这河北幽燕之地逃荒的,就不只是那些穷苦人了,连很多中小贵族都来到这里逃荒了。

那司隶河洛之地,现在是真的不能待了,旱蝗就不说了。

那羯奴石勒过境之时,简直比蝗虫还要厉害,。

蝗虫是吃草,吃麦田,可是那石勒不仅吃麦田,还吃人,还吃那些贵族门阀们的财货啊。

这就要了亲命了,所有被波及到的基本都完蛋了。

那些远一点的,也都赶紧携家带口的逃命去了。

不逃就是全家灭门,而往南逃已经没有了路径,那石勒就是往南走呢。

往东逃,那江淮之地也未必是他们的天堂,多少豪门也在那里聚集,哪里又有多少他们容身之地。

若是想从江淮去建业,这一路下去还能剩下什么那就说不准了。

至于北面汉赵哪里,这刘聪刚兵败身死,那汉赵还能存在多久都是个问题呢。

要是哪里再乱,那不还得再跑一次?

而西北的晋朝朝廷,长安之地,小儿为帝,权臣祸国,灾民遍地,也都是民不聊生,没有比这河洛之地好多少。

至于入川,还是算了吧,一个是没有路途,那进川之路,路途险阻,可别人还没到地方,全家都死光了。

算了一圈,还就是那乞活军张征的地盘还很安定,他也能打,谁也打不过他。

虽然对门阀豪族手段惨烈了点,但对那些中小贵族,只要没有恶名,还是能给一条活路的。

那还是去那边吧,能安定的生活,总比像这样一天天,朝不保夕的日子要好很多吧。

这些人来到了张征的治地,张征也没有拒绝,只要没有人投告他们的恶性,张征也不会动他们。

就像当初来投奔张征的各路豪强一样,刚来时他们还不觉得如何。

等到了一段时候后,才发下自己的手下们,和带来的那些逃民们,大部分都来说要离开他们了。

因为只要是逃难过来的,没有土地的人家,都会给分给土地。

但是若是谁家的家臣和奴仆则什么都没有。

而这些以前的贵人们,也不敢把这些要离开的人给绑在家里。

因为他们要是这么做了,那张征手下的理政们可都是在看着他们呢。

你别说把人绑在家里了,就是你平时无端的打骂了仆人,若是这仆人投告,你也得来到理刑哪里去走上一趟。

轻则罚没银钱,重则有苦役刑罚。

他们整个家族来投的时候,也会按着家中人头给予土地,但是只限于自己家族中人,那些仆奴家人则是没有的。

但是你在张征的治下,要是想要雇佣仆役,必须得给工钱,有每日多钱的短工,有每月多钱的中工,和每年多钱的长工。

但是结算日期,必须最低为月结,就算是干一年的长工也一样,必须每月结算工钱。

你要是不结算,想要克扣,那么都不用那些仆役来投告,那些理刑们就会找到你,和你谈话了。

自从评比升迁法一出来,这些基层的理政、理财、理刑们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升了上来,就都跟打了鸡血一般。

如果自己能够主动的发现并解决了自己治下的问题,那就可以是在升迁簿上记上一笔的。

所以那些跟着贵族们,来到这里的奴仆家丁们一看,我给你干活也就是给我点工钱,可是这工钱也就是也就是够自己,最多给家里人用了,可是没有剩余,那儿孙怎么办。

要是脱离了这些家主们,那就可以分到土地了,那可是能够传给子孙的。

慢慢的,这些从前的家奴家丁们,也都大部分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主们。

不要说他们不够忠义。

忠义这东西从来都是双向的,从来没有单方面的忠义。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哪里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那都是后世犬儒们所宣扬的东西。

因为他们宣扬这个可以得到好处,就是皇帝的赞赏,然后才能当大官,才能捞取钱财。

可是在张征这里,没有这种思想生根发芽的土壤。

张征治下之民,之所以愿意为张征去赴死,那是因为张征在用尽自己的全力,去为了他的治下之民去争活路。

他们都知道,张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他们更好的活下去。

他们都知道,张征无华服,无豪宅,食与军士相同,行则一匹战马。

既没有三妻四妾,也没有丝竹绕耳。

平时除了田间地头,就是各个作坊。

要么就是在各地奔波,或是在军队之中视察训练。

张征治下的百姓感激张征,也知道张征和他们是一路人,是一样的人。

所以他们甘愿为了张征去赴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只是为了张征去赴死,还是为了这天下千千万万的和他们一样的人去赴死。

死得其所,甘之如饴。

那些来到了张征治下的中小贵族们,来了这里一段时候后终于发现。

在这里,若是你想做一个安分的平民,那么这里是这天下最安全、最宁静的地方。

但是,如果你想在这里称王称霸,还想像以前一样,对于家中奴仆家丁的生命财产予取予夺。

那么对不起,这里的律法会立刻变得律法森严了起来。

没有人可以在这里还能像以前那样的生活了,有些中小贵族们很快的就适应了这种生活。

不过就是下地劳作,自己养活自己吗,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是。

这些人也基本上都是诗书传家的,诗书之上可不是教人骄奢淫逸的,那里都是教你走正道的道理的。

而在张征这里实行的就是正道。

而那些受不了这样生活的人家,也都纷纷逃离,但是你们一家全走了都可以。

反正分给你的地你也带不走,你走了,那地也就不是你的了。

可是那些不想和你们离开的人,你们不能强迫带走,这是不允许的,若要强迫带走,那你们也就只能留下了,矿场还很需要苦力的。

结果就是,来了的那些贵族们基本就没人走。因为走的那三家,因为强抢人口,都去矿场了。

剩下的,要不就是怡然自得的,种着自己家人们分到的那一份土地,然后休息的时候该读书的读书,该织布的织布,也算是个小康之家了。

这不本就是他们从书中看到学到的,三代之治中应该过的生活吗?

哪里有什么不好,只不过辛苦一些就是了。

但是每天劳作下来,吃饭吃的香甜,睡觉睡得安稳,既不用因担心山贼乱匪而日夜难安,也不用担心酷吏豪强上门勒索。

这难道不就是最为读书人所推崇的大同之世吗?

能来到这里,才真的是他们的幸运啊。

至于剩下的那些,也不得不去面对现实,要么你带这自己的家人走,可是路上那么乱,哪里走得远,可能出了这张征的治地走不了多远,全家就没了。

要么就在这里做一个平民,安心生活。

别的小心思不要打,这里的基层管理者,哪一个也不是省油的灯。

别说你们了,就算那些各方势力派过来的多少间人,哪怕是死间,也都载倒在了他们这些基层管理者和乡民的手里。

在这里,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那是需要地方理政开出路条的。

上面是要写上你的信息,和你要到哪里去,要办什么事,什么时候回来,这些都需要写的清楚,然后用印,这些都是需要留底,以备查询的。

就算那些和尚、道士们也要有自己的度牒,没有这些,哪里你都去不了,各地的民兵就能把你给捆了后送到理政、理刑哪里去。

所以这些人也就认命了,至少还活着不是,还有地不是,至少这里比外边安全的多不是。

其实这里也挺好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