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陆地奇迹(探索发现百科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沉默的岩石圈

天然计时器

科学家好不容易弄清了地球的起源,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三四百年以前,一些人曾试图以年为单位度量地球的年龄,就像猜测小朋友的年龄那样,他们给出了自己的估算——将公元前4004年定为地球的诞生日。可用年来度量地球的年龄,这实在有些保守了。

▍最初,人们把海洋中积累的盐分作为天然计时器

后来,海水中的盐分数据又给了一些科学家灵感。他们知道最初的海洋都是淡水,而海水中的盐分都是陆地河流带来的,那么,只要知道每年河流带入海中的盐分的总量,再除以海水中盐分的总量,就能得出一个年份数字,这代表盐分在大海中积累的年份,也就是地球的年龄。经过复杂的计算,他们得出了1亿年的答案。可问题是,就算海洋的年龄是1亿年,地球的年龄还是未知的。因为除了海洋,还有岩石,它们可比海洋出现得早多了。

接下来,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方法,利用海洋沉积物。有科学家推算出,每隔三千到一万年,海里的沉积岩就会加厚1米。而地球上最厚的沉积岩约有100千米,这样一算,地球的年龄被延长至3亿~10亿年。虽然这个数字比之前大了好几倍甚至十倍之多,但仍有漏洞。在沉积现象开始之前,地球就存在了。看来,地球的年龄还要更大一些。

▍2001年,科学家从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哈德森湾东海岸沿线的绿石带的一个古岩床带发现了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通过测量岩石样品中稀有元素钕和钐同位素的细微变化,研究人员证明岩石形成时间可追溯到38亿年前至42.8亿年前之间

实际上,人们为了推算地球的年龄,曾经试过不下40种方法。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才发现了一个最妙的办法——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入手,因为自然界中的某些元素具有一个神奇的特性——内部的原子会从一种元素转变成另一种元素。比方说,铀经过一定的时间能转变成镭,然后再转变成氦和铅,这个转变过程就算完结了。转变过程是稳定的,不受任何物质的影响。科学家找到含铀和铅的岩石,测算出岩石的年龄为30多亿年,再加上地壳形成前地球所经历的熔融时期,推测出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6亿年。

▍1956年,科学家克莱尔·帕特森改进铀铅测年法,发明铅铅测年法,并通过测定陨石中铅的同位素的含量,计算出地球年龄为45.5±0.7亿年

▍这个时间螺旋图展示了地质年代与生物演化

大地骨骼

地球养育了无数的生命,她并不虚弱,而是一位有着强壮骨骼和肌肉的母亲,其中岩石就是骨骼。

岩石就是我们口中的石头,用处很大,能做建筑材料,或者被提取颜料、金属等等。我们常见的玻璃、水泥、石膏雕像乃至钻石都是从岩石中得来的。全部的岩石构成了岩石圈。

薄而坚硬的岩石圈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厚度为17千米,像人的骨架一样支撑起了地球的表层。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构成的,它们的地壳厚度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大陆地壳的厚度在15~80千米之间,平均厚度达35千米;而海洋地壳的厚度只有2~11千米,平均下来只有7千米。地壳薄厚不一,所以地表形态也不一样,有洼地也有高山。

大概距今46亿年前,原始地核捕获宇宙空间高温熔融物质,形成了高温熔融巨厚层,其外部经过冷却凝固后,形成了原始地球的外壳,而高温熔融层中间形成液态层(外地核),液态层与外壳之间形成外过渡层,即地幔。液态层与地核间形成内过渡层,至此原始圈层状地球形成

环保小贴士

拯救地球

在科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地球在7亿年前曾处于“雪球”状态,整个地球都被冰川包裹着,奇寒无比。那么,是谁“拯救”了地球呢?是地壳运动。板块的剧烈震动,引起火山喷发,为大气提供了温室气体。当温室气体逐渐累积,地球渐渐“回暖”,生命进入新一轮的演化过程。

在地壳之下,还有厚厚的地幔层,厚度可达2900千米。地幔内有熔融的岩浆,还有多种多样的矿物质。岩浆的温度非常高,常常冲出地表,即火山喷发。地幔再往下是地球的深层核心——地核。地核的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像一个致密的铁球。

地壳并不是地球的全部,但它对于人类的意义非同寻常。地壳中含有多种多样的化学元素,氧、铝、铁、钙、钠、钾数不胜数。这些元素通常与其他元素混合在一起,组成硅酸盐等矿物,它们是地球赠予人类的瑰宝。

我们脚下的地壳看起来沉默又牢固,从头到脚将地球裹得严严实实。但地球可不是像橘子那样由无缝隙的一整张橘子皮包裹着的。岩石圈是由大大小小的一些板块拼凑起来的,这被称为“板块构造学说”。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我们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之上,我们的东边就是太平洋板块,它被整个太平洋所占据。这些板块本来也是一块完整的“橘子皮”,但经过数百万年的缓慢运动后就分裂成今天的样子了。如果你拿出世界地图,仔细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再试着拼合它们,就能发现一些证据。

▍世界地图平面图

扭曲动荡的岩石

地球上的岩石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的含量最多,约为95%,沉积岩不足5%,剩下的就是变质岩。

岩浆岩是熔岩冷却后凝固而成的岩石。它们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但通常深埋地下,所以并不常见。但在地球形成之初,到处都是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玄武岩,它们都是黑色的,所以,当你想象最初的地球时,只要把它想象成黑漆漆的世界就行。

地表最常见的岩石是沉积岩,它们是受到水、风等外力搬运、沉积并凝结成的岩石,里面通常藏着古生物的遗迹。

变质岩则是由原来的岩浆岩或是沉积岩转化而来的,前提是它们受到了地质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质变。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地球上厚厚的岩石就像树木上的年轮一样,是一层一层累积起来的。它们从下往上,水平堆积。如果没有别的力量驱使,它们多半会一直水平积累下去。但地球内部有灼热的岩浆活动,地壳也会受到影响,表现在岩石上,就出现了褶皱和断层现象。

▍褶皱现象

当平整堆积的岩石发生弯曲时,所产生的便是褶皱现象。大规模的褶皱可蔓延数百千米范围,由此构成了绵延不绝的山系,比如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而坐落于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则是地球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绵延范围达到1.5万千米,整个美洲大陆西部,从南到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如果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地壳运动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就会发生断裂,就是断层。断层发生时,整个岩层沿着断裂面上升或是下降。断层发生后,当地的地表形态多表现为裂谷或陡崖,最有名的如东非大裂谷以及中国华山北坡陡崖。

▍断层现象

▍东非大裂谷

柔软的岩石

坚硬的岩石和松软的土壤看起来好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种事物,可事实上土壤正是从岩石演化而来的,只不过这个过程相当漫长。

地球最初是荒芜的岩石王国,在千万年的日晒、风吹雨打以及水、二氧化碳、氧气等物质的作用下,大块岩石分解出大量的小碎屑,在大量的腐殖质的帮助下,它们又变得黏而松散,富含氮、磷、钾等矿物质,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土壤。

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腐殖质是大功臣。腐殖质是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的集合体,具有黏性,能够改变土壤性状,增加土壤的黏性。这有利于土壤吸附水分,使土壤变得疏松又通气,还能将松散的土粒黏结在一起。此外,腐殖质还有吸热的功能,帮助土壤吸收阳光,提高温度,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而供养人类。

若是拿走土壤上面的作物,我们会发现土壤也不全是灰突突的,有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甚至红色的土壤。黑色的土壤是最肥沃的土壤,得来相当不容易。据测算,仅仅1厘米厚的黑土,就需要200~400年才能发育完成。

黑土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世界上仅有三大“黑土带”,分别位于中国的东北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及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地球孕育出这三块黑土带,至少用了2万年才成功,其珍贵不言而喻。

▍肥沃的黑土

环保小贴士

吸碳土壤

土壤不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它还有吸收、存储碳的能力。因此,有科学家提出,发明一种“吸碳土壤”。具体方法是向土壤中加入硅酸钙,它可以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无害,还能“锁定”二氧化碳,不让它们重返大气,以此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