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企业经营目标的本质
企业经营目标是指一家企业及其团队想要达到的状态、境况或标准。究其根本,有两个关键词不能被忽略:一个是“企业及其团队”,另一个是“想要”。所以,不只是老板,管理团队是否认可企业的目标也很重要,实现经营目标必须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内在动力及责任。很多企业之所以会出现难以超越指标的困境,往往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两个关键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写道:“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我们能够以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来取代强制式管理。”他所说的自我控制,更多强调的是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管理团队必须承担真正的责任,认可并努力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超越指标
明白了企业经营目标是什么,那么企业怎样才算超越指标了呢?仅仅是在一个经营周期结束后经过盘点,最终经营结果超过了目标就叫超越指标吗?这只是一种表象。
在这一表象背后,团队要通过对目标的确认、分析和思考,使实现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及其团队”的内在动力及责任,并最终获得远超目标的结果。所以超越指标是指“超”在事前,管理者要在目标落地前,系统、深入地分析“在哪儿超,超多少,以及怎么超”。在执行动作结束后,即便由于种种状况最终没能达到目标,管理者也要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原因是什么?怎么改正?从而为下一个经营周期超越指标提供依据、思路和方法。
所以超越指标强调的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数字层面的超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白背后的逻辑。
衡量和评估企业是否实现了超越指标,需要看哪些维度?图0-1为超越指标背后的逻辑:第一,企业要与所处行业的增长速度比较,观察自己的增长速度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第二,企业要和竞争对手比较,观察在同一个经营周期内自己的增长速度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第三,企业要分析最终成果是意外之喜还是必然之果,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得到结果,还要知道促成结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管理者能达到第三个维度,其实已经不错了。如果再加一个维度,那就是看清业务的本质和逻辑,提前预测和判断市场变化趋势,从而制定合乎理性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即使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也要确保目标达成,真正做到目标合理、达成可靠。
图0-1 超越指标背后的逻辑
近几年,中国家电行业面临增长乏力、消费结构巨变的局面。一方面,支撑家电行业发展的各种红利已耗尽,家电行业整体进入弱周期,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消费端渗透率的提升已进入尾声。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激烈,各大家电企业不仅销售增长困难,利润水平更是“节节败退”。
在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家电企业能否超越指标呢?
我们先来看一家知名家电企业遇到的挑战。这家知名家电企业各区域近些年在销售上极度承压,某区域一直亏损,在月度经营会上经常被点名。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区域开始导入有关降本增效的方法和工具,目标是“扭亏为盈”。项目组在做完第一轮研讨分析后,发现该区域之所以一直亏损,主要是因为其过于依赖过去的工作路径。过去是增量市场时代,工作重点是争夺增量市场、抢地盘。企业只要加大市场投入、强化销售力量,总能实现增长;只要抢占市场的速度不比竞争对手慢,企业的业绩结果一般就不会太难看。然而,这样的方法在存量市场时代失灵了。于是项目组尝试遵循超越指标背后的逻辑进行市场分析,并基于现状进行盘点,最终得出该企业在存量市场时代获胜的根本策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或聚焦局部增量市场。
经过一步步推演,项目组带着分析结果和调整方案去找老板汇报:“如果我们延续之前的策略,那么接下来的几个月,公司预计亏损XXX万元。如果我们能有效实施调整方案,那么公司预计减少亏损XXX万元。”
老板听完项目组的分析,当即通过了这个区域的调整方案和计划。于是该区域按照方案中的措施开展工作,当年10月开始实施,当月盈利,且当年12月底顺利达成目标。
有的管理者会问,企业要想超越指标,是不是一定要额外增加资源,加派人手呢?对于这个问题,美国著名行为工程学专家、世界绩效改进之父吉尔伯特教授的绩效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吉尔伯特重新对绩效做出了定义,他认为绩效就是有价值的成效与行为代价的比值,即绩效=有价值的成效/行为代价。
兼顾效能和效率
在上述公式中,“成效”是指企业的经营结果,比如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需要注意的是,“成效”一词之前有一个定语——“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成效”至少包含三个维度:客户成效、组织成效、个人成效。同时,这三种成效是有优先顺序的,客户成效排第一,组织成效排第二,个人成效排第三。但作为一个个体,管理者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从个人成效开始的。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成效”是不够的,管理者需要兼顾企业的效能和效率。一个企业可能实现了利润目标,但是有可能实现目标的过程是缺乏效率的。绩效的定义中还包含作为分母的“行为代价”。行为代价指的是企业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资源投入,比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
从绩效的定义看,企业要兼顾效能和效率这两个方面。一个企业可能具有较高的经营效率,但不一定能有效实现其经营目标,因为它生产的产品有可能是客户不需要的。同时,一个企业即使成功实现了整体收入目标,但也有可能投入了过多的资源,这样的企业是缺乏效率的。兼顾效能和效率,就是指将绩效公式的比值提高,从改变分子和分母的角度出发进行衡量和评估。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哪些变化就能让绩效提高呢?换句话说,提升绩效的方式有几种呢?答案是五种。
最简单的两种是分子和分母一个变化,一个不变化:分母不变,分子提高;或者分子不变,分母降低。另外三种是分子、分母都变化:分子、分母都提高,但企业必须保证分子提高的速度比分母快;分子、分母都降低,但企业必须保证分母降低的速度比分子快;最好的一种是,在分子提高的同时,分母降低。所以,吉尔伯特关于绩效的定义告诉我们,超越指标的路径不是单一的,这有五种可能。
成效代价比的高低,体现了管理水平的优劣
成效代价比反映了绩效水平,但这里的成效代价比和我们通常提到的投入产出比有所不同。企业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投入定下来之后,原则上如果没有其他变化,产出也应该是一定的。但是,每个企业都希望用现有的投入实现更大的产出,如果没有新的变量加入,那么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企业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这个变量就是降低做这件事情的代价。也就是说,管理者必须思考在企业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如何通过降低行为代价来让成效最大化。
我曾做过一个调研,结果显示90%以上的企业和个人都没有完成现有资源配置下的一般目标。这意味着在提高分子的同时降低分母,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让分母降低靠的就是降低行为代价。我们常说“有钱花是幸福,会花钱才是水平”,同样,管理者“有资源是幸福,能让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才是水平”。
总之,投入产出比是财务概念,是关于经营效果的静态指标,而成效代价比体现的是管理水平。如果管理者能在不加人、不加钱、不加资源的情况下提高有价值的成效,那么这才是真正帮助企业实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