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权力任性,牟斌收徒!

国朝。

以“忠”“孝”治天下。

牟指挥使以说书先生的口吻,向毕云、刘杰讲述了至孝之人袁姓秀才的事。

在顺天府西北,昌平县内,一介书生袁秀才,是个心眼死的人,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自然也就寻不到一个谋生。

只能靠着朝廷廪膳米,和县属官给予的鱼肉盐醯,供给母子二人生活。

生活,不过是聊以度日罢了。

所谓“雷打真孝子,财发狠心人,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那一日,袁母病重,孝子的袁秀才因家境贫寒,请不起县内的郎中,只得去邻县的应家村请郎中。

袁秀才请母亲撑着些,自己会快去快回。

请医路中,偶遇到一位陌生秀才和随从招呼,略作寒暄,也仅是耽搁了数十个呼吸的功夫。

那应家村,属于良乡地界,袁秀才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等跑到良乡时,早就上气不接下气。

刚要入城,就被城卒拦住,索要路引。

说到这。

毕云、刘总宪二人脸色一变。

路引。

是太祖鉴于元末民乱不止,为了约束百姓制定的律法。

民间想要走亲访友,或是商人买卖,离乡而走,都要以路引作为凭证。

洪武年间,此法,大大降低了人口流转造成的民乱。

不过。

随着时间推移,人心思安,民乱消止,至少在顺天府内,路引,有与无,非是重要的事。

绝大多数城卒,也许会查看商人车马的路引,却鲜有去索要普通百姓的路引。

似袁秀才这般,有故意为难之嫌。

不过。

顺天府内有条新法,被索要路引,能以证明身份的牙牌作数。

“袁母病重,袁秀才虽然恼怒,但却不想惹事生非,就准备拿出牙牌。”

牟指挥使看出两人的想法,笑道:“袁秀才往怀里一掏,忽然发现,牙牌不见了。”

苦命人的身上。

哪是一两件事就说完的。

袁秀才清晰记得,牙牌始终放在怀中,临行前,还确认过。

但摸遍了全身,依然找不到牙牌,袁秀才以为是来时路上,不慎掉落了。

于是,向城卒解释,家中老母病重,心急火燎间,忘开了路引,而牙牌又不知掉到哪去了。

请差役大哥体谅,先入城请郎中救母。

城卒跟着就问,袁秀才家住何处,答之,昌平县。

城卒闻言冷笑,家住昌平,却跑这么远,来良乡请郎中,既没有路引,又忘带了牙牌,当这良乡之地,是小子你的说书场不成?

言罢。

城卒唤上几人,就把袁秀才当流民逮了,当做功劳,丢入大牢之中。

袁秀才叫苦连天,然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袁秀才再急,也只能等待良乡知县提审,在公堂上辩白。

无巧不成书。

良乡知县受了昌平县知县相邀,去了昌平县做客,直到三日后方归衙。

多日之事,累加在案牍,良乡知县便紧着手头之事处理。

流民之事,没放在心上。

又两日后,方才把袁秀才提上公堂。

前三日,后两日,整五日大牢之刑,袁秀才固然能受得了,但念着家中病重的老母,本就不能自理诸事,这段时间,更是连个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

就是不病故,恐怕也要饿死了。

袁秀才是至孝之人,在牢里,日日哭,夜夜嚎,牢役不但不理会,还觉得烦,视其为疯子,干脆就连牢饭都不给了。

心急如焚,又连饿数日,等提上堂来时,袁秀才几乎没人样了。

形容枯槁,连站立都做不到,躺在堂上,只有轻微哼哼的劲。

虽然差役说人是流民,在牢里又疯了,大人应以贵体为重,将人收押了就是。

但良乡知县不是个糊涂官,走下堂来,贴到袁秀才身旁,听清了那哼哼声。

分明是“娘死了”“娘死了”的话,并不含糊,流民不提,但绝不是疯子。

良乡知县命人把袁秀才扶起,又端上了些吃喝,好歹让他吃了些,恢复了些气力。

这才问袁秀才叫嚷娘死的缘故,并说,凡有不平事,尽管说来,皆会本县做主的话。

袁秀才神志逐渐清醒,声泪俱下讲了整件事情原委。

人命关天,良乡知县大惊,忙不迭令人备车,带袁秀才回昌平县。

又让皂吏骑马先前一步,通知昌平县衙,差人一道去。

袁秀才回到家,两县差役俱在,神情肃穆无比。

袁秀才发疯似跑到母亲屋子里,袁母已然身死,且屋中尸臭渐起。

仵作查验,病死有两三日了。

袁秀才心如刀绞,再加上数日大牢之苦,时下就昏厥了。

良乡知县自觉过意不去,说是会帮袁秀才厚葬袁母。

同时。

拜托昌平知县,等事过之后,再为袁秀才谋个事由。

换作旁人,许是就应下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生者日子还长。

袁秀才却是不依,非要将抓他的城卒绳之以法。

那抓他的城卒,早被良乡知县提了过来,在袁母尸体前跪地磕头。

一听这话,当即起身,呵斥袁秀才,大明律,凡成丁者,务各守本业,出入邻里,必欲互知,即便出城,亦须有引,无引而乱闯者,当地官司查实乃是流民,轻则牢狱,重则发配充军。

路引没有,牙牌不见,我乃按律行事,汝是读书人,当知这些,纵使是上的堂去,也是徒劳。

袁秀才争辩,牙牌本是带在身上的,可到良乡时,却又没了。

况且,人命关天,岂是一句按律办事就能了事的?

为人子女,如若不能讨回公道,就是大不孝。

当下。

袁秀才在灵堂前告祭母亲后,趁着未出殡,身着孝服去昌平县衙喊冤。

昌平知县接下了状子,打发袁秀才先回家等候传唤。

昌平知县,与良乡知县,既是同窗,又是好友,两人见面数次,都觉得棘手无比。

人命大过天,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做处置,有违公道。

可城卒,又是麾下之人,因此事锁拿了,又伤衙中人心,进退两难。

而昌平知县的师爷,这时候出了点子,此事,皆由那“丢失的牙牌”而起,不妨先找一找再做打算。

昌平知县、良乡知县连忙撒出人手去找牙牌。

两县紧邻,就三五里路,两位知县本以为会很好找到,却没想两班衙役找了数遍,亦未见袁秀才牙牌踪影。

就在昌平知县、良乡知县感到疑惑时,一名白衣秀才携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文房四宝,进入了昌平县衙。

在白衣秀才另一只手上,两位知县见到了袁秀才的牙牌。

而这人,正是袁秀才在求医良乡路上所遇的那人。

白衣秀才说,在他和袁秀才寒暄中,他的随从与袁秀才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如今,物归原主!

一个玩笑。

一条人命!

昌平知县想起那年院试,袁秀才是案首,而这白衣秀才名落第二。

顿时知道这是白衣秀才授意下人,或者随从为讨好白衣秀才,故意而为之。

白衣秀才也是没想到,昔日记恨之戏举,就闹出了人命大案。

此番前来,是欲将此事掩去。

国朝素讲人情,出了事,首先想到的,并非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找人平事。

两位知县不想管,可又不能不管,白衣秀才,姓孔啊!

衍圣公府的孔!

虽是旁支。

也是一县之主得罪不起的存在。

故此。

牙牌之事,昌平知县、良乡知县不再提及。

命人去给袁秀才送了三十两纹银,以作补偿。

袁秀才不知县衙曲折,但见知县如此,也知宛平县衙是无法为他主持公道了。

气性上涌。

袁秀才身着孝服,入了京师内,到东公街的顺天府衙喊冤。

顺天府衙,掌管京畿之刑名,顺天府尹,更是朝廷正三品大员。

接到状子,当然不能不管。

可昌平知县、良乡知县,正是顺天府尹的门生,先袁秀才一步去见了顺天府尹,告知了一切。

顺天府尹皱眉之下,命府衙公差将状子收了,躲着不见。

袁秀才在家中左等右等,始终等不来顺天府来人。

然而袁母死去多日,在灵堂内无法安葬,袁秀才明白,在顺天府衙告官是不成了。

袁秀才认死理,顺天府衙不公,那就换个公道的衙门。

一纸状纸,往三法司而去。

刑部没送,都察院没送,偏偏送入大理寺。

为防大理寺不受此案,不怕死的袁秀才干脆身着孝服,在大理寺门前喊起了冤。

大理寺卿李兆蕃听到动静后,了解事案后,直接让人把袁秀才打发了,说此类案事不归大理寺管,应去寻顺天府衙。

如此,大理寺推给顺天府衙,顺天府衙推给大理寺,来回推托,官官相护,不外如是。

袁秀才终究发了狠,意欲抬着袁母灵柩闯宫见驾。

宫廷禁苑,又岂是凡人想闯就能闯的。

袁母灵柩未至正阳门,就被五城兵马司的人拦下,袁秀才也被抓走。

“刘总宪如若有意,或许可以救一救这至孝之子。”

牟指挥使饮尽碗中茶,咂了咂嘴道。

陛下命内阁首辅大臣嗣子李兆蕃为大理寺卿,为国朝祈福,平定天下冤假错案。

能力平平,身在高位,本就危险不说,冤假错案到了眼前,李兆蕃依旧视而不见,何止是大逆不道?

如果在大朝会上,被人揭露此事,李兆蕃如何能逃的掉?

女婿的衍圣公出了事,嗣子的大理寺卿也出了事,李首辅,又当何如?

翁婿、父子,休戚与共,李首辅,难辞其咎!

“多谢指挥使大人提携!”

刘杰感激道。

既然如此,只需将那袁秀才从五城兵马司手中解救出来,带到御前,李兆蕃就在劫难逃了。

以子罪父,首辅府,跟着就完了,陛下的交代,也就完成了。

“次辅大人,与首辅大人交好,户部的事,是首辅大人爱徒李梦阳充任影子尚书,刘成学尚书才能安然当个甩手尚书,这般行事,刘总宪难道不先请示过次辅大人吗?”

牟指挥使眼中晦暗不明,提醒道。

李首辅,刘次辅。

相交多年,彼此之间,视为挚友。

如今,刘总宪,作为刘次辅独子,要狠狠地一刀剜在李首辅的心口上,传扬出去,刘家,顷刻间将会德义之名尽失。

“如果告知父亲,反倒会让父亲难做,此事,皆由我一人所为,万般罪责,我一肩担之。”

刘总宪沉吟良久,摇摇头道。

身为酷吏,就该以陛下之念为己念,不惜一切代价完成。

其余的,不在考虑范围内。

哪怕以后父亲闻听,予以打骂,参奏首辅府,也势在必行。

“你为什么想拜我为师?”

牟指挥使眼底闪过一丝精光,询问道。

像啊!

真像啊!

真像一把刀啊!

这样的刀,陛下握着,又锋利,又舒服。

这样的人,要是能进入锦衣卫,着力培养,下一代锦衣卫指挥使,舍他其谁,可惜了。

“保全亲人。”

刘总宪抬起头,与牟指挥使四目相对,坦诚道。

陛下命他和侄儿成学,踏足九卿之列,绝不是皇恩浩荡,而是以他和侄儿性命,束缚父亲手脚,让父亲听旨行事。

可是侄儿成学,实在不成器,在户部中,闯祸不断。

终有一天,会闯下大祸。

作为叔父,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在侄儿犯下杀身大祸之前,在陛下那,积攒足够的功劳。

到时候,换侄儿一条命。

因此。

他甘愿成为酷吏,甘愿成为陛下手中的刀,陛下想砍到哪,就砍到哪!

拜师锦衣卫指挥使,只不过是迎合陛下近臣的手段。

“有一天,刘杰你会不得好死。”

牟指挥使眼睛微眯,死死地盯着刘总宪,一眨不眨道。

历朝历代,从没有酷吏能有好下场的。

圣名,不能有污点。

那干脏事的人,终逃不掉被抛弃的命运。

“或许吧。”

刘总宪没有丝毫在乎,笑了笑道。

大不了遗臭万年而已。

“你适合拜我为师。”

牟指挥使收起威势,解下腰间牙牌,扔给了刘总宪,颔首道:“我不是儒门人,没有儒门的规矩,你又身居高位,见面也可以不拜我,想学什么,我都教你。

袁秀才,在五城兵马司的南城指挥司中,那南城指挥,是李首辅提拔的人,在这关头,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名头,如果不太好使,就用这个。”

“谢老师!”

刘杰跪地叩首道。

师徒之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