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根据形势适时提出的重要发展思路,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系统,因而我们需要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一发展思路重新审视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包括审视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的角色、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和体制机制的支撑等,研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以及如何建立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
当前全球贸易遭遇“寒流”,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政治保守主义等浪潮日益加剧,美国实行经济单边主义和贸易施压政策,使得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受阻,利用外部资源的难度加大,国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可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动作用,首先要实现科技创新“双循环”,即以科技创新国内循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国际循环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创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区域创新能力强,在金融、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肩负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重任。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的建设路径,对完善区域创新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完善区域创新理论体系。区域创新是知识和信息等要素不断流动和互动而形成的结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显著改变这些创新要素的流动方向和互动模式。因此,我们需要从国内外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的视角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创新链各个环节之间采用何种配置模式、路径、机制才能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快速形成有利于加快关键技术“补短板”“锻长板”的科技创新模式和新型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这对于完善区域创新理论体系、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是有利于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国际创新资源循环受阻、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流动存在行政壁垒、内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迫切需要以系统的、多维度的视角去研究如何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使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目标、任务、结构和资源配置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引导资源要素实现跨区域流动,促进创新资源合理分配和重组,对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为其他地区的创新生态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自立与开放协同的战略载体。基于系统论思想,构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搭建新发展格局下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创新有机协同的理论框架,厘清科技创新生态中的主体角色、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主体的互动关系和动力机制等,能够为其他地区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