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现实意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曾经近乎神话的格林斯潘成了众矢之的。这场由美国开始,迅速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再次向世界证实金融领域对实体经济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格林斯潘在位期间所实施的低利率政策成就了其在位20多年的名誉,但是退休后却被冠以“泡沫先生”。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危机可能比一场地震更为恐怖。如果将宏观经济研究大致分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两个范畴的话,经济危机很大程度可以看作一种经济波动现象,因为现存的技术和资本以及劳动在危机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产出却大幅度减少。将经济危机作为短期波动而不是增长来研究有很多理论和实证上的优点。首先,我们可以暂时忽略经济增长的很多因素,把注意力集中在影响经济运行的短期因素上;其次,在实证研究中,我们会将经济增长趋势通过各种滤波滤掉,仅保留波动因素,由于前人的卓越贡献,这方面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具体介绍见书中第三章的相关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已经从直接干预的货币政策体系转型为间接干预的现代中央货币体系。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利率体系也已经逐步建立健全,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相对于国外央行而言,在中国基准利率依然是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但是随着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下简称SHIBOR)的开放,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指日可待。

在以上国际国内背景下,研究货币政策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国内文献将较多的研究视角放在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中国货币政策规则问题等理论方面。对于如何评价一种货币政策是否可取,在备选的几种货币政策中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国内文献较少研究。本书立足于中国实际,运用DSGE模型分析中国近年来经济波动的根源,评估近年来货币政策效果,并运用情景模拟方法模拟几种货币政策。本书的重点在于引进DSGE模型这一重要工具,以评估不同货币政策效果。涉及货币政策必然讨论的问题是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实施工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