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驾驭数字变革
李小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轮子、铁路、集装箱等每一次历史上的重大技术发明,都会重塑贸易和经济的形态。而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数字技术,则是一次通用技术革命性质的创新。
面对这种变革,不仅公众的认识偏于滞后,现有的经济也没有完全适应新的趋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一背景下,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加持下的服务贸易,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形态和新领域,这一领域存在以下几个特征性事实。
第一,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在全球疫情和保护主义抬头的环境下,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数字化的服务贸易使全球经济的动力、模式、主体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速高于货物贸易增速,也高于全球GDP增速。第二,数字经济向三次产业加速渗透,尤其深刻地改变了服务业的形态。第三,数字经济深化了服务贸易的内涵,扩大了服务贸易的外延,模糊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界限,丰富了服务贸易的形式。第四,易数字化的内容本身成为重要贸易内容。数字经济下的服务贸易,不仅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还是数字商品参与服务贸易,大量“时间敏感型、许可敏感型、合约敏感型”的商品以数字的形式进行交易。第五,数字经济重塑了比较优势的概念,为产业链后发国家和价值链劣势国家提供了机遇。服务部门与可贸易部门相比,国家间的生产率差异较小,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已不足以解释当今的数字化服务贸易。数字经济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整合,总体趋势是向消费区和创新中心集中。在这种趋势下,作为巨大的单一市场和部分领域创新领先者的中国,就具有了劳动力成本之外的新的比较优势。数字基础设施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供给也成为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内容。第六,数字经济对服务贸易的长远影响尚未完全显现,给服务贸易带来了新挑战。有前瞻性研究认为,平台经济可能成为传统模式与共享经济之间的过渡形态。
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诸如市场集中或者“赢者通吃”、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技术对生产力的真实提升效果如何、如何应对个人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数据鸿沟”(digital divide)等问题。
面对全球趋势的新特征和自身发展的特点,可以说政策设计和制度环境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中国已经出台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出台了《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确定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总体方案;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做出了以正面清单形式部分开放服务业的承诺。中国在制度供给上已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深。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北京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是先行先试、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在这一背景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设立的新型智库——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数字经济领域前沿研究方面建立深度合作,推出“数字经济前沿译丛”。
丛书重点关注数字技术与贸易、数字金融、数字货币、数字经济监管、平台经济发展等主题,在服务贸易的大框架下呼应时代需求。入选丛书的著作,既有聚焦于政策设计的学术著作,也有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其共性是主题前沿、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可读性强。希望该丛书能够促进国内外学术、政策思想交流,为相关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也希望能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