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支那与蒙古

蒙古与支那同样是历史上构成中国的各区域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必须让大家了解蒙古的概况。如果我们尝试回顾支那地区超过3000年的国家发展史,常常要将其与蒙古的关系作为背景。

图3 万里长城与贸易路线

让我们看一下地图。凡是较早开始发展的国家,其中心必定位于从蒙古高原到北支那平原必经之路的终点之上。从东算起,北京是春秋战国时强国燕国的国都,正好位于从内蒙古经张家口、居庸关迈入北支那平原一步可达的位置上。而河南安阳,即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遗址——殷墟和战国时赵国的都城邯郸在黄河北岸呈一字排列。

这两座城市全都位于从山西高原太原方向沿河谷穿过太行山的断裂处并最终到达北支那平原的必经之路上。太原向北通过雁门关与大同盆地串联起来,而大同就与内蒙古直接相邻了。位于黄河南岸的洛阳盆地不仅是周朝的东都,同时也是从太原经太行山西侧南下路线的终点。在更西边的地方,西周的都城西安与秦都咸阳沿渭河河谷一字排列开来。这里也是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以及宁夏银川经固原南下路线的终点。

那么,为什么支那地区的古代都市大都位于蒙古高原、山西高原与北支那平原的交界处呢?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是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与北支那平原上的农耕民族之间的贸易关系。游牧民穿着用牲畜皮制作的衣服,饮用牛奶和酸奶,食用黄油和奶酪,住在用羊毛硬毡制成的帐篷中,这完全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为了获得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游牧民就要向农民购买谷物。因此,从史前时代开始,高原上的游牧民就必须组织商队到北支那平原与那里的农民进行贸易。这样的交易场所或定期集市理所当然被设置在农耕地区的边缘,即北京、邯郸、安阳、洛阳、西安、咸阳等地。大量为进行贸易而从农耕地区腹地赶来的人聚集在这些地方开展贸易活动,不久定期集市就变为常设市场,市场附近的村落也开始发达起来。这就是北支那古代城市的产生过程。支那地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职业商人,大概也是出于上述原因。

游牧民带到北支那边境城市交易场的货物中最多的是家畜,其次是高原盐湖所产的湖盐。家畜当中,牛主要是为满足农民耕地拉犁的需求,而羊肉则作为蛋白质资源提高了城市居民的伙食水平。

但是马匹的输入在政治上具有最重要的意义。马使战争成为可能。古代支那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一样,用马拖曳战车作战,直到战国时期才开始将马用于骑乘。总之,得到马匹的边境城市逐渐成长为城市国家,在这些城市国家中殷、周、秦又发展为王国,最终统治了其他城市及周边的农耕地带。这就是为什么北支那统一国家的出现要比南支那更早的原因。

因为南支那不靠近边境,城市发展陷于停滞,又不能获得马匹,所以没有办法与北支那的军事力量进行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