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独立的孩子有颗坚定的心

孩子终有一天会走出父母的怀抱和视线,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过自己的人生,父母虽有不舍,却仍要为之高兴。

她上初中后,我开始逐渐放手,让她自己做决定,也越来越少地要求她必须怎样、应该怎样。我总是让她看到眼前有多少种可能性,每一条路会给她带来怎样的资源和困扰,引导她客观地看待每一条路。一旦她做了决定,我便会给她提供帮助,让她充分获得自己做决定之后的所有体验。

2010年,我们请李中莹老师到苏州上演讲课。那时候她就要升高二了,也盼着上李中莹老师的课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当时,她是课堂里最小的学员——除了她、一个在读大学的女孩儿和一个将读大学的女孩儿,其余学员都是成年人。开课第一天,她也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看到她的淡然和从容,大家都很欣喜。

我幻想着她在六天的课程中有很大的突破和成长,可是,她当天下午说头晕,很难受,要求回家。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用各种方法劝说她,希望她能留下,可她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她还是回家了。我感觉很遗憾,但我知道我不可以强迫她。

晚上回到家,看到她晕晕地躺在床上,我只好陪着她。她欣喜地拿出来很多在网上买的卡通玩具,我们用那些“战士”做起了游戏:红队和黑队之间的决战。我们两个躺在地板上,像两个孩子一样在游戏里打打杀杀。那个时候,我们不谈课程,也不谈其他,只是沉浸在游戏里。我知道,可能是课程中某些环节让女儿觉得有压力,或者是触发了某些创伤,她才那么抵触那个课程。我能做的就是陪伴她,帮她释放不良情绪。

我们两个玩了很久,最后女儿累了,躺在地板上。我用处理创伤的能量技巧帮她敲击身体。她乖巧、温顺地按照我的安排行动。半个多小时之后,她开始有力气了,感觉好起来了。她告诉我她的决定:明天不再去学演讲,而要去学英语口译,她在网上找到了相关培训的信息。中级口译一般是成年人学习的课程,但看她已下定决心,我也就同意了。

在炎热的夏日里,她每天自己骑车去学口译,学得很开心。她也会打听我们的课程学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我会很认真地向她介绍每个同学每天的变化,当然也忍不住说,要是你在,你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她则淡淡地说:“以后会有机会的,现在我更想学口译。”一个培训周期下来,她对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虽然没有考证,但因为是她自己选择的课程,所以她在学习上更加主动,也收获了更大的乐趣。

回过头来看,这为她后来参加世界联合书院的面试做了非常重要的准备。她好像跟随内心的召唤,选择了最适合她的学习内容。

当年去住校,也是她自己的决定,我无论如何都劝阻不了。她说她要去学习社会生活。住校伊始,她有很多新的体验。四个女生住在一个房间里,晚上穿着内衣睡觉,或者洗澡前后换洗衣服等,她都觉得很新鲜。她是个害羞的孩子,刚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同学那么放得开,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能当着别人的面剪指甲、换内衣。直到跟大家越来越熟后,她也可以裹着一条浴巾走进走出。她在学习与更多同龄人交流和交往。她在学校里有一两个要好的朋友,她会跟她们同来同往,她会主导很多谈话的主题,也会跟她们一起搞恶作剧,在校园里疯狂地大喊大叫。

慢慢地,她也能跟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她依赖朋友,她也被朋友依赖,甚至会因为跟朋友闹矛盾而苦恼、困惑。

直到高二上学期,她告诉我:“我现在可以一个人独来独往了。我不再拉着某个同学,等她一起去吃饭,我也不害怕一个人回宿舍了,不害怕一个人走在路上时的那种孤单了。”她说这些话时,我看到了她的坚定和成熟。在宿舍里,她仍然是搞怪能手,每天睡前跟舍友天南地北地“卧谈”。她的手机铃声非常独特,这些都成了宿舍同学独特的记忆。她考上世界联合书院,不再回学校上课,同宿舍的姐妹还跟她说:“宿舍少了你,我们好不习惯。”

2009年五一期间,我和先生在重庆开课,把女儿留在家里,外公帮忙照顾她。5月2日早晨,我给女儿打电话,问她昨天过得怎么样。她无比兴奋地告诉我,昨天晚上她去酒吧了,11点多才回来。我心里一惊,马上问她:“去哪家酒吧?怎么那么晚才回来?”

她听出我的紧张,马上告诉我:“不要急嘛,妈妈,是一家很独特的酒吧。”她说她在十全街上看到一家很小的酒吧,叫“异托邦”,那里有很多富有创意的小玩意儿,她发现店主是两个年轻人,二十来岁,他们放的音乐都是她很喜欢的爵士乐,她就跟他们聊天。两个年轻人很欣喜,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这么古老的喜好。他们从爵士乐谈到音乐,谈到各自的经历,谈了很多很多。

女儿说这是她第一次找到跟她有相同兴趣、懂音乐的人。她非常激动,不知不觉就聊了很久,直到11点多,她才恋恋不舍地骑车回家。她太兴奋了,终于有人懂她、可以跟她共同交流了。兴奋让她忘了一切,忘了恐惧,忘了家人的担心。回到家,外公因为她这么晚回来很不高兴,但她也没有多做解释。她掩饰不住那份兴奋和喜悦,即使在电话里,我也能感受到她的快乐。

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在治安非常好的马路上,11点多还比较喧闹,同时也比较安全明亮,一个女孩儿带着满足而兴奋的表情骑车往家赶。我在心里说:“好在苏州安全,好在女儿足够勇敢。她在用自己的方法,主动接触这个世界,去建立她自己的人际网络。她在用她自己的方法,寻找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者,她真的长大了。”

后来,女儿跟这家酒吧的店主关系非常亲密,她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新鲜的体验,学打非洲鼓,参加他们组织的创意活动,她很在意他们,这是真正意义上属于她的朋友——两个成年朋友。

有一天,我正好有空,她建议我跟她一起去那家酒吧看看。我也一直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她如此着迷,于是便同意跟她一起去。

走到一半,她提醒我说:“妈妈,跟你说件事,你不要大惊小怪。”

我问:“什么事?”

她说:“那个女孩子会抽烟的。”

我说:“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一个人抽烟往往是因为她内在力量不足,她想借助吸烟这种方式增加她的内在力量,这也说明她内在有很多缺失。你妈妈是学心理学的,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女儿看我很平静,又接着对我说:“你放心,他们这些东西都对我没有影响,我不会学这些的。我知道,我到店里可以学到的是什么。”

女儿的这句话让我很感动,我知道她已经有了足够的定力,也有了足够自我管理的能力。她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不是自己想要的。她知道用自己的方式靠近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我对她说:“我相信你。”

女儿把我带到店里,那是一家很自然、很简陋的小店,里面摆放了很多那两个年轻人自己制作的创意作品,还播放着迷幻、慵懒的音乐。女儿像老熟人一样帮我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向我介绍她的两个朋友。他们听说我是学心理学的,有些好奇,也有些紧张。我跟他们随意地聊着,直到大家越来越放松,女儿则很紧张地看着我和他们相处。两个叛逆而独立的青年远离家庭自己闯荡,我看到了他们漂泊、闯荡的辛苦,也看到他们在自我管理方面有待提升的部分,但是,我把这些想法都放在心里,找合适的机会再跟女儿沟通。

此后,我对女儿更加放心,我知道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地摆脱我们的安排和控制,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未来独立生活的模式。她不再是害羞的孩子,只要有兴趣,她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只要不是太功利的谈话,她都会轻松自在地表达。她仍然看不惯过于世俗、功利的人和事,她用她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同时,她在一步一步为未来独自行走做准备。我欣喜地看着她的成长,同时也感受到她正渐行渐远,逐步走出我们的怀抱和视线。她笃定、有力量地开始她自己的探索,我既放心,又有些不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学会放手,这是父母必须体会的复杂感受,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女儿要长大,我们要给她空间,允许她长大。女儿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她一点点长大,我们可以放手、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