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人类的进步源自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格的确定性。”
——皮埃尔·约里奥
(Pierre Joliot)
——来吧,冲呀!别犹豫!
——我?让我冲?你说得轻巧……
——怎么?你还没决定?
——不、不,再等等,现在还不是时候。
——你还有什么问题?
——我还没准备好。
我们经常会编造借口,告诉自己时机未到,没有做到万事俱备,随之而来的便是无限期的拖延……或者我们开始了一项新工作,但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们很快就停止了,甚至为了不再继续,我们还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借口。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拖延中,我们会无法认清自身的潜力,从而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能自由地表现真实的自我,最后庸庸碌碌,丧失自我价值。
一位朋友向我倾诉:“我好佩服那些敢于从事歌唱、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和写作工作的女性。她们是那样无拘无束,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她们陶醉其中,充分施展着自己的才能!”她希望自己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实际上,敢想敢做这一行为本身就表明了自身的与众不同,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知易行难。这需要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以及后天培养的才智与修养。除了瞬时的热情,不屈不挠的勇气同样不可或缺,这些勇气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思考、语言表达、行动、直面危险、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与创造力,以及克服阻碍行动的内在和外在的各种障碍等。
一些促进个人发展的训练方法,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些人产生效用,比如看似能够治愈我们的创伤、帮助我们建立自信、让我们敢于表达自我的一些肤浅的方法和标语等。然而,这些方法的风险在于它们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力,限制我们摆脱束缚的可能性,尤其是通过否认个体的独特性来抹杀我们的主观创造性。
我们也会看到,媒体上的某些导向性信息也给我们的创造力施加了巨大压力。例如那些批判“自恋”、推崇“心理韧性”“当下”和“积极思维”的道德神话。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去思考哪些因素会阻碍我们自由地发挥创造力,这种思考对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定会发现自己对于社会主流观念的服从,这种服从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这些社会主流观念涵盖心理学、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但除了服从,我们还需要学会反抗,敢于实现自我解放。我们要不断发现那些妨碍我们更富有创造力地生活、强化创造性工作能力、建立创造性人际关系、制定创造性人生规划的桎梏,然后彻底摆脱它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
面对生活的挑战,你会选择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出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决定我们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表达独特性的关键。事实上,正是由于我们选择了主动出击,我们的创造力才会被激发,它为我们绘制出生命的蓝图,规划出新的方向。同样,我们也会在很多人生回忆录中看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一些小说和电影就是最好的佐证。
即便我们的生活没有处于服从他人或循规蹈矩的状态,为了获得自由和感受到自己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而进行反抗,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挑战,因为我们每个人往往都会迫于现实压力而不断向生活妥协。
归根结底,本书的主题是,以我们自身的内驱力为基础,通过富有创造力的方式,投入到情感、艺术、文化、智力或精神的全新冒险中。特别是通过这些能够激励自我、点燃热情的活动,获得个人和集体双重意义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