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演进蜕变 投机者的蜕变(一)
1085年,元丰八年,38岁的赵顼突然去世,举朝震惊。
赵顼在位18年,一直以再造汉唐盛世作为己任,力排众议重用小王等改革派,试图一改北宋以往积贫积弱的现状。
他的确做到了部分。
在赵顼时期,政府的财政收人大为增加,北宋府库储存的钱物可供政府二十年的财政支出。《宋史》云:“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文献通考》记载:改革前的国家税收,景德时为6829700石,皇佑中降到338457石,治平中回升到12298700石,而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剧增到52101029石,即使与治平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个变化是巨大的。
变法,让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国家经济出现繁荣。
但,赵顼毕竟年纪太轻,其政治操守和能力与仁宗赵顼相比还是差很多。
如果把治国当成烹饪,赵顼注重慢火熬,既让范仲淹等能臣上台,也让吕夷简等权臣得利,掌握着火候,不能让汤煮得太烫或者太凉。
他让吕夷简掌权,却时时用范仲淹来牵制他。他让知识分子看到希望,却又不完全让权于范仲淹等人。
他把握着火候与分寸。
这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情商。
赵顼则利用急火煮汤,老臣纷纷退二线,新派纷纷上台,将汤煮得太烫。而新提拔的新派品性又不行,如吕惠卿、蔡确、邓绾、舒亶、曾布、李定等事后证明都不是好东西。
完全依靠新派造成了朝廷的分裂和倾轧。
非常不利于团结。
对苏轼等人的打压,让那些中下级的官僚们战战兢兢,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这些中下级的官僚们的普遍想法是:苏轼这样的才子都得不到提拔,那我们这样的庸才就算了。
既不想违背初衷谄媚讨好上级,也不想因为不听话落得和苏轼一样的下场。
因此,北宋王朝中下级官员普遍沉默,轻易不写诗,不发声。
乌台诗案,表面上是让苏轼难堪了,但其实是伤了众多没背景没关系不善于投机钻营的官吏们的心。
兔死狐悲。
既然努力了也没用,那还不如顺势而为。
许多脑子“聪明”的官员纷纷提前退居二线,兼任“提举、管句宫观之职”。
有着优厚的福利,又不用干活,乐得舒服(毕沅《续资治通鉴》:“近年以来,朝廷宽假资格稍高之人,为其衰迟或不任事,未遽令休退,故置提举、管句宫观之职,优与俸禄,不立员数。而臣僚趋闲贪禄,或精神未衰,便私避事,亦求此职。条制既宽,初未厘革,今内外宫观约百馀员,无纤芥职事,岁费廪食不下数万缗”)。
但历史还在发展。
赵顼死后,太子赵煦即位,史称宋哲宗。
只是,此时的赵煦才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不具备处理朝政的能力。
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她将掌权9年。
前面讲过,在男权社会,在历史簿上能留下姓名记载的皇后并不多,一般都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才行。
高滔滔在史书上被尊称为“女中尧舜”,就在于她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儿子突然去世,孙子才8岁,她又是一介女流,平时深居内宫不理朝政。
朝中王珪、蔡确、曾布、章惇、邓绾这些权臣环伺,辽、西夏又蠢蠢欲动。
这个53岁的女人面临抉择。
高滔滔扛住了,而且工作做得很好。
她暗中将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等德高望重的老臣秘密召回,委以重任(《宋史》:“驿召司马光、吕公著,未至,迎问今日设施所宜先……事由中旨,王珪等弗预知……又起文彦博于既老……光、公著至,并命为相,使同心辅政,一时知名士汇进于廷”)。
她裁减开支,厉行节约,削减冗员,减少恩荫,赢得了民心(《宋史》:“未及条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减皇城觇卒,止禁庭工技,废导洛司,出近侍尤亡状者……又以官冗当汰,诏损外氏恩四之一,以为宫掖先”)
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滔滔深知此理,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身边的亲戚朋友没有因为她而得到越级提拔晋升(《宋史》:“侄公绘、公纪当转观察使,力遏之。帝请至再,仅迁一秩,终后之世不敢改”)
1081年,元丰四年,宋神宗赵顼听说西夏发生政变,国主秉常被囚,梁太后摄政,觉得这是大好时机,决定趁机讨伐西夏。高滔滔的堂叔高遵裕带兵围攻灵州(现宁夏吴中),久攻不下。西夏派兵掘开了黄河七级渠,高遵裕大败。事后,高遵裕被撤职查办。
蔡确脑子灵光,知道高遵裕与高滔滔的关系,看到高滔滔垂帘听政大权在握,想拍高滔滔马屁,主动上奏要求恢复高遵裕职位(《宋史》:“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确欲献谀以固位,乞复其官”)。
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宋军补给线被西夏切断,而且时值隆冬,大雪纷飞,西夏人又不讲武德,决堤放水。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高遵裕等将领还在誓死拼杀,保全了2万余将士性命。
想想确实有道理,这个台阶也铺得不错。但蔡确没想到的是,这种平时屡试不爽的马屁绝技,在高滔滔面前不管用。不但被臭骂一顿,还被排挤出核心决策圈。
据《宋史》记载,高滔滔是这样说的:
“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先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能寐,圣情自是惊悸,驯致大故,祸由遵裕,得免刑诛,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
高滔滔认为,高遵裕是灵州战役的主帅,这次战役的失败,宋军伤亡百万,直接导致了宋神宗赵顼攻夏计划的失败,赵顼得知战败消息之后,晚上觉都睡不好。高遵裕免于死刑已经很不错了。现在赵顼刚刚去世,我怎么能因为高遵裕是我的堂叔而徇私情?
蔡确“悚慄而止”。
高滔滔将身边人管得牢牢的,“聪明的人”就不敢自作聪明了,有才的人也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宋史》:“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这9年也算是苏轼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了。
苏轼以礼部郎中的身份被调到京城,先后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兵部尚书兼任侍读,跻身高官高官。
1093年,太皇太后高滔滔去世,赵煦亲政。
赵煦从小就十分敬仰自己的父亲赵顼。一亲政,就推翻了祖母的政策,全盘恢复赵顼时期的新政。
苏轼又被赶出京城,之后一路被贬定州、惠州,甚至被送到了蛮荒之地—儋州(现海南岛儋州),1101年,落魄的苏轼在常州逝世,享年66岁。
此时,离北宋灭亡还有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