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仁孝与国法
“禀陛下,前些时日遇刺而亡的侍御史杨万顷一案,杀人凶手已然抓捕归案。”
“但此案情节复杂,民间百姓议论纷纷,需陛下亲自定夺。”
此案虽早已送呈中书省,但大理寺少卿张均不得不在御前提起此案,只因三位宰相意见不一,只能由陛下定夺。
听闻杨万顷一案,殿中大臣有些神色复杂,心中悲悯,为其求情,也有臣子脸色冷漠,认为该依国法处置,不可轻饶。
此案复杂难断,只因开元十九年,御史杨汪审查嶲州都督张审素贪赃一案,最终却捏造证据,污蔑其谋逆,使得张审素以谋反罪处死,并籍没其家,但因其二子年幼,便流放岭南。
怎知十多年后,张审素二子流窜回洛阳,暗中潜藏,探查清楚杨汪的出行轨迹,此时杨汪已改名杨万顷,也早已忘记此事,并未发现异常。
一日傍晚,杨万顷独自骑马外出,被暗中埋伏的张审素二子袭击,未来得及反应,便被刺成重伤,被兄弟二人当街杀死,并留下杨万顷造冤狱致使其父身死的证据,而后逃离现场,本想去寻当年同谋此事之人报仇,但刚刚行至汜水,便被官府抓获。
“陛下,臣以为,此案乃为父报仇,为孝子本心,于情于法,该网开一面!”
此案早已审阅数遍,张九龄也和两位宰相多次商议,但都意见不合,此时上禀陛下定夺,还是希望能为此二位孝子求一条生路。
哎!
心中一声长叹,张尘万分感慨,家父还是太过仁义,这等事情,本就不可翻案,即便张审素被杨万顷冤杀,但此案太过复杂,因当时有人举杯张审素贪赃枉法,朝廷才派杨万顷前去审查,但张审素的部下董元礼却领兵七百,将诬告之人诛杀,且威逼杨万顷为张审素伸冤,此等行径,已然犯上作乱,虽然很快董元礼被官军诛灭,但却留下谋逆的铁证。
被挟持的杨万顷自然对张审素颇为怨恨,便以其御下不严,胁迫制使为罪名,将其下狱,此后便罗织证据,最终以谋逆之罪,将其斩首。
说到底,杨万顷都是奉李隆基旨意办差,且是朝廷重臣,被人诛杀于街上,这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触碰了皇帝的底线,张尘无奈的摇头,家父为何如此执拗,这种铁案,如何能翻?必然会招致群臣反驳。
“陛下,臣以为,当街袭杀朝廷重臣,若罪犯都可宽赦,则会败坏国法,不可开此特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果然如张尘所想,礼部尚书李林甫第一个站出来反驳张九龄,以国法为基石,认为不能轻赦。
“陛下,其实此案最难的地方,便是人人都以孝子之名,冤冤相报,那致国法于何处,倘若如此,则会辗转相仇,何有限极?”
即便是身为侍中的裴耀卿,也觉得张九龄所言不妥,并未顾及二人的交情,直言不讳,进谏陛下。
“侍中所言有理,但此事已然满城皆知,洛阳的百姓大多数都为此二子惋惜,上万民书为其求情,群情激愤,难以抑制啊!”
虽然以治民尚严,为民所谓闻名,但河南丞严安之此刻也不得不禀明实情,毕竟百姓群情激愤,此事又由冤情所致,自己也不可不顾民情,只能禀明陛下,慎重考虑。
几位宰相各抒己见,朝中众臣也是纷纷进谏,以孝与法为名,相互驳斥,一时间,殿中颇为喧嚣。
“好了!”
“让朕考虑考虑!”
皇帝陛下略显愠怒,诸位大臣方才察觉不妥,皆是闭口不言,静待陛下定夺。
翻阅案几上的诸多奏折,李隆基神色逐渐凝重,未曾想到竟是如此多人上奏求情,而上奏请杀的则是少数,皆是言称国法不容情。
“传朕旨意,此案不可轻赦,但酌情思量,可以让此二子体面赴死!”
“裴爱卿,由你拟旨,为朕诉清此案因果,道明缘由,此前你所说便是此理!”
即便杨万顷罪该万死,但也需要国法定罪,李隆基不能容忍私人泄愤,诛杀朝廷命官,即便礼法孝道为名,也不能动摇国法为基。
“臣领命!”
此前所述已然明了,裴耀卿自是明白如何撰写诏书,才能安抚百姓之心。
“陛下,此事难道……”
“到此为止,勿要再提!”
打断了张九龄的奏请,李隆基猜到这位以礼法为主的老臣又要争辩,仁孝之心本无错,但不可肆意妄为,否则置国法于何处?
被皇帝陛下打断话语,张九龄唯有心中叹息,为张审素感到惋惜,但却无能为力。
“陛下,臣有奏!”
就在群臣寂静之时,却突然有人进谏,让李隆基颇为不满,目光一扫,竟是看到了张尘的身影,心中颇为好奇,这小子每次都是语出惊人,这又想到了什么鬼主意?
“准!”
“陛下,臣以为,国法不可坏,此为原则,但孝子之心,亦不可泯灭。”
“臣建议,严惩杨万顷炮制冤案之举,将与其同流之人,皆数严惩,以此给百姓一个交代,也可安抚民心。”
两全其美之法,本就不存在,张尘只能退而求其次,为张审素父子三人求一个公道,让其九泉之下,也可安然。
听闻张尘所奏,李隆基陷入了沉默,虽然此事牵扯之人并不重要,但似乎这样做便是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可民心所向,也必须安抚。
朝臣皆是悄悄观察皇帝的神情,知晓其陷入两难,但对于张尘所说,倒确实认同,未曾反驳。
“陛下,臣以为张舍人所言不妥,此事已过十数年,当年牵连之人皆已出任各地官吏,若是全部伏法,影响太大!”
主动反驳张尘,李林甫不能任由这个小辈左右陛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听闻李林甫之言,皇帝陛下并未马上表态,但却有几分认同,终是做出了定夺。
“两位爱卿所说,皆有道理,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死不能复生,朕决意,只惩戒首恶,将杨万顷籍没其家,其子嗣全部流放岭南,子孙后代不得入官!”
见到皇帝做出定夺,张尘也不再进言,毕竟自己只是行仁义之举,不可能为了陌生人陷自己于险地,虽然没能惩治杨万顷的同犯,但这个结果,也可告慰张审素父子三人的冤魂了。
如此结果,诸位重臣也比较认同,皆是高呼陛下圣明。
“好了,若无其他事,那便退朝吧!”
心神俱疲,李隆基望了眼众臣,便准备退朝离去。
“退朝!”
“臣等告退!”
随着宦官的一声高喝,诸位大臣纷纷恭敬施礼,而后退出大殿。
离开洛城殿的李隆基,向后花园行去,先去散散心。
突然,一位小宦官从后面追了上来,气喘吁吁跑到皇帝面前,神色苍白的跪地叩首。
“陛下,沐平公主她,公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