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集聚效应错配长尾产品
我们从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长尾农产品在商业供需匹配上形成现在的错配现象。
现有的一般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过程有几种路径:
1)批发零售路径。例如苹果,果农种植苹果,一级批发商到地里以地头价收购,收购之后运输到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商(本地的就是终端店铺,没有三级)以批发价购买,进行包装,再批发给终端店铺进行销售,这个过程中,苹果从地头价2~3元可能会涨到6~10元(到消费者处),其中包含了运输和损耗,以及包装和中间商的利润。
2)网络直销路径。果农种植苹果,一级批发商就是终端批发商,以地头价收购,然后进行包装(选果,套袋,称重,装箱),通过淘宝、微店、京东等电商平台直接售卖(如何玩转这些互联网电商平台对于农民来说还是门槛较高的,所以网上卖水果的大多不是农民)。
3)农副产品和加工产品则是企业行为。品牌企业,如牛奶生产企业,或者有自己的奶场,或者是用收购的牛奶,在牛奶加工厂按照配方进行生产,这种农产品只是商品原料,价格压得就更低了(因为本书聚焦在区块链解决长尾农户的初级农产品上,加工后的包装和预包装食品仅粗略提及)。
在现有的流通模式下,不管是批发零售型还是网络直销型,价格的高低是决定性的因素,品质还不是首要的决定因素。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轨迹是一个加速城市化的过程,农产品(尤其是初级农产品)的消费终端多数是在城市,城里人的消费流程决定了他们是很难一劳永逸地解决产品品质问题的。
水果、蔬菜、肉、禽、蛋、米、面、油,这些可以总体定位为“生鲜”。生鲜的意思就是有季节性,保质期短,要及时消化。
乡镇的菜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生鲜集市,地方小,农民直接把地里种的瓜果蔬菜拉到集市上售卖,或者直接卖给商贩,当然也有从外地拉过来的当地没有售卖的食品。因为地方小周转快,所以物品都比较新鲜,也比较容易区别好坏:菜是早上摘的,豆腐是一早刚磨的,品质基本能保持稳定,乡里乡亲的价格也不会太过离谱,当然今天没带钱偶尔赊账也是可以的。
但是,大城市就不一样了,供需双方根本不可能有这么紧密的联系和互信。
北京、上海人口都超过了2000万人,城市面积很大,基本上已经没有耕地了,所有的生鲜都需要外采保证。城市的生鲜供应链是一个偌大的工程,比如瓜果蔬菜有大的集散地,如北京的新发地、广州的江南市场,全国有60多个这样的大型批发市场。大清早各生产基地的生鲜都拉到这些集散地,国外进口的也通过集散地批发,商贩们不再是直接到地里去收,而是到批发市场集散,链条比起乡镇那样的小农经济,拉得很长。
但是供应链变了,市民买菜的习惯不变,到附近的早市、农贸市场或超市购物,好像和小时候的乡镇菜市场没有什么区别。但其实东西已经不是原来那样了:同样的蔬菜在农村,从农田到餐桌只需要半天,在城市可能就需要两天。
流程拉长了,不可控因素就更多了。例如,包装、冷藏、保鲜、运输,既要满足客户新鲜卫生的需求,还得减少产品损耗。
然后到了价格问题,消费者对新鲜的果蔬的价格预期,40年来一直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什么都可以涨价,但是果蔬等农产品不能涨价。
于是,在商业竞争的压力下,如何保证低价变成了首要的问题。从农田到餐桌,人力和物流配送是硬成本,根本降不下来。唯一减少损耗和成本的办法就是牺牲品质。
例如,养殖猪和鸡时,在选种上选择出栏时间短、吃饲料、长肉快的品种;鸡蛋用抗生素,因为这样放的时间足够长,能减少损耗。
这些手段和措施,对于食物本身的味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表面这些办法对人体健康就有致命的危险。而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是一日三餐,很多人基本上都在外面吃,饭店里做饭加各种配料改善口感,实际上很难去鉴别食材是不是原生态的。
对饭店而言,如果盈利是第一要素,那么原料是不是具有价格优势,比食材是不是原生态的,更能影响采购决策。
如此全拼价格,绿色有机原生态的长尾农产品就很难具有市场竞争力。
首先从供应链角度看,从农田到集散地,再到商户,最后到消费者,这个链条中特色农产品的标准是很难界定的。消费者选择农副产品的标准往往不是你这个是不是沙窝萝卜,只要萝卜好吃就行,而且价格要便宜;这个大米是不是五常大米不重要,只要好吃且价格便宜即可。所以,这些农产品只能跟大宗农产品一样走渠道,形不成优势。
“他们做有机农业,一小捆有机小白菜以单价40元卖到上海,类似这样的长沙县一批企业都倒闭了。有一个圣义农庄(音),在山上搞菊花、搞瓜果,去年倒闭了,欠了个把亿。”笔者在一份长沙县的干部调研报告当中看到这个案例。
企业不好做,消费者同样也选择困难。许多到北京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大城市的东西不好吃,这几乎变成了一个共识。但是,猪肉15元/斤(猪瘟之前),鸡蛋1元/个,超过这个价格,基本上就是有价无市。所有搞生态农庄绿色有机产品的农户,都会感觉价格是最大的问题。
但是对于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者而言,价格太便宜则不赚钱,而且不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好东西卖不上好价格,老百姓又买不到真东西,这是我们能看到的中国农业领域最明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