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之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过去的货币

第一章 过去的货币

提到货币的起源,我们往往会想到这样的情景:在很久以前的某个时刻,它作为物物交换的替代品出现了。这种说法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5]。他在《政治学》(Politics)一书中说,人们使用货币主要是为了方便:“各种生活必需品不易搬动,因此大家同意用某种本身就有用处而又便于携带的商品作为生活中彼此交易时的中介,比如铁、银以及类似的东西。”所以,这些东西就成了交易的媒介。而且为了将来的方便,“人们逐渐在上面打上印记,标明价值,免除称量的烦劳”。

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后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货币作为物物交换的替代品是自然而然出现的。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Wealth of Nations)为现在所谓的“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在书中,他显然是基于当时对北美印第安人的了解,以猎人和牧人用“弓和箭……交换牛或者鹿肉”为例,为我们展现出当时以物易物的场景。同样,在他的书中,国家的作用也仅限于在金属上打上印记,标明它的价值;这有点类似于“为羊毛织布和亚麻织布戳印的官员”[6]

在现代教科书中,如果讨论到货币的起源,通常也会把它描述为物物交换的产物,措辞往往和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惊人地相似。在大众文化中也是如此。正如19世纪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7]指出的那样,这种说法的逻辑确实吸引人:“满载而归的猎人会有大量的猎物,他可能想要武器和弹药,以便继续狩猎;而那些拥有武器的人可能碰巧食物充足,于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就不可能进行了。”这时,货币的发明就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

“有多少人把钱花在那些毫无效用的小玩意儿上而毁了自己?”

——亚当·斯密

然而,关于货币的这一古老说法强化了两个观点。其一,除了便于携带和交易外,货币和其他商品并没有什么两样;其二,国家的作用只不过是等诸事落定,最后给货币打上印记,标明它的价值而已。这就好像给婴儿座椅颁发证书证明它的安全性一样,的确能起到令人安心的作用。但严格来讲,对于这个设施的实际功能,这个证书其实可有可无。总结下来就是:货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正如我们在本书中将会看到的那样,我们在思考货币时经常涉及的这两个核心观点相当有误导性。但幸运的是,货币真的非常特别。

货币的起源

我们先从这样一个说法开始吧:有人说,在货币出现之前,每个人都靠以物易物来生活。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去求助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古代哲学家,或者就这个问题而言,去求助现代经济学的教科书,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我们去询问真正研究这类事情的人类学家,他们会说,纯粹基于物物交换的经济似乎并不存在,或者(可能)从未存在过。

一枚哈德逊湾公司发行的代币,面值:一海狸(MB)。

易洛魁人的长屋,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没错,当原住民最初遇到欧洲人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确经常进行物物交换。在18世纪的加拿大,哈德逊湾公司(Hudson Bay Company)甚至使用“海狸(Made Beaver, MB)”作为记账单位,“一海狸”代表一张雄性海狸皮的价值。他们还以“MB”为单位制作了各种面值的代币。但是,正如19世纪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根(Lewis Henry Morgan)[8]观察到的那样,北美印第安易洛魁人(Iroquois)之间的交易其实是在长屋(longhouse)中进行的。货物先存放在长屋里,再由妇女组成的委员会进行分配。一般来说,物物交换看起来是一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甚至是敌人之间的特殊交易形式。“barter(以物易物)”这个词来源于古法语,意思是“欺骗”,因此它包含了抢劫潜在对手的意思。

另一种容易出现以物易物的情况是,人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货币体系,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使用正常的货币,因此他们不得不用其他东西代替。例如,在美国的监狱中,香烟曾经扮演过这一角色。但根据2016年对美国一所监狱的研究,如今犯人们选来充当货币的东西是方便面。这当然算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正如一名犯人解释的那样:“你可以从一个人的储物柜里存有多少包方便面来判断他过得怎么样。‘20包?哦,那家伙日子过得不赖!’”这些方便面可以付给其他囚犯来购买服务,比如清洁打扫或者洗衣服,或者购买从厨房偷出来的食物。香烟或方便面的一个优点是它们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它们的价值下降,就会很快被消费掉。

一碗方便面。

即使在这种无法正常使用货币的情况下,人们更普遍地选择也是转而使用一套信用系统。亚当·斯密就描述过,在加拿大纽芬兰捕鱼业发展的早期,干鳕鱼曾经被当作过货币。他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支持一种观点:即便只是因为黄金闻起来没有鱼腥味,铸币也注定会取代干鳕鱼。但实际发生的情况是:渔民们以市场价格把鱼卖给经销商,并得到一笔信用额度,然后他们拿这些信用去购买日常用品。渔民们并不用鱼购买日常用品,也不以物易物,因为货币一直存在,只不过是以一种看不见的形式存在着。

1932年纽芬兰的鳕鱼邮票。

一些充作货币的东西:黄宝螺、马尼拉铜手镯、狗牙和贝壳串珠。

对于各种以商品为基础的原始货币,人类学家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古代墨西哥的可可豆;古代中国的黄宝螺;非洲部分地区的工具以及铁环或者黄铜手镯;苏门答腊岛上的人类头骨;加利福尼亚内陆地区卡洛克人(Karok)的啄木鸟头皮;等等。此外还有所罗门群岛上的羽毛、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狗牙、斐济的鲸鱼牙齿、北美殖民地的贝壳串珠,以及太平洋雅浦岛(Yap)上巨大而沉重的石头圆盘等。然而,一般来讲,它们的使用方式和货币是不同的——一位所罗门群岛的居民不会拿着一把羽毛出现在街角的商店里,雅浦岛上的人也不会滚着一块大石盘买东西。相反,人们把这些物品作为社会中礼尚往来和重大安排的一部分,应用在诸如婚姻以及解决纠纷的过程当中。

在西加罗林群岛(Western Caroline Islands),人们把这些雅浦岛大石盘当作货币。

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从作为交易媒介的商品,比如鱼、金属或其他某种物品中演变来的,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作用是最后为货币打上印记。然而,这种对货币的看法忽略了打上印记这一行为的重要性。而且,说到货币,打上印记并不是提供了什么额外的方便——而是提供了一切。

不妨想想一张1美元的纸币。该纸币的正面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肖像,纸币的背面一侧是顶部有一只眼睛的金字塔,另一侧是白头海雕图案,还有各种签名和声明等繁复的装饰。如果我们暂时忽略这些图案,那么在这张纸币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数字“1”的强调。在纸币的背面,四个角都标有英文字母大写的“ONE”和阿拉伯数字“1”,底部则写着“ONE DOLLAR”,纸面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ONE”。在它的正面,也有4个阿拉伯数字“1”以及2个英文字“ONE”。它的正反面一共有16个地方写着数字“1”,就是在提醒你,你正在看的这张纸,它价值为1美元。

换句话说,货币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使用了数字。所以,我们说货币就是由古代苏美尔人(Sumerian)(发明数字的人)发明的,这并不奇怪。

黏土货币

苏美尔人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东地区。除了货币,苏美尔人还发明了文字、算术、一天分为24小时的计时方法、轮式车辆、啤酒,并提出了城市生活的整体概念。他们的城市——例如乌尔城(Ur),就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经济繁荣,拥有成千上万的本地居民,同时还有农民为他们提供农产品。这些城市由神庙的祭司们统治。他们在黏土泥板上做记录,用来跟踪粮食分配和商业贸易情况。古代历史学家和博物馆观察者们称这些文字为楔形文字。

人类已知最早的文字发现于一块苏美尔泥板上,距今约5000年。泥板上面画着一个正在端着碗吃东西的人的头像,边上还画有一些圆锥形容器;碗象征口粮,容器代表啤酒。这块泥板可能是一个古代版的食物配给说明,也可能描述的内容相当于如今老板带员工出去喝酒的场景。

同他们的数字系统一样,神庙的会计使用60进制计算重量。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使用“谢克尔(shekel)”作为货币单位,1谢克尔银大约相当于8.3克银,或者一枚纯银戒指那么重。他们也用一定数量的谢克尔规定了其他一切物品的价格。《埃什嫩那法典》(Laws of Eshnunna)是以现今巴格达附近的一座城市命名的;这个法令中规定了各种商品的价格,其中体积的单位是“塞拉(sila)”,1塞拉大约相当于1升。

乌尔金字形神塔,建于4000多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1谢克尔银可以购买600塞拉大麦。类似地,1谢克尔银可以购买3塞拉精制油,12塞拉普通油,15塞拉猪油,40塞拉沥青,360谢克尔羊毛,600塞拉盐,300塞拉草木灰,180谢克尔铜,或者120谢克尔熟铜。

为了便于比较,在这里说明,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市场上银与铜的价格比例大约是1:80。法典上规定,一个月的基本劳动价值是1谢克尔银。这里还有一个古代苏美尔版租车的价格:

这张苏美尔泥板上描述了一个工人的啤酒定量。

雇佣一辆货车,连同牛和车夫一起,需要100塞拉谷物;如果用银子支付,需要1/3谢克尔银;车夫必须一整天听从调遣。

该法典对各种涉及人体伤害的违法行为作出了具体的惩罚规定:

如果一个人咬掉了另一个人的鼻子,罚金为60谢克尔银;戳瞎一只眼睛罚金是60谢克尔银;打掉一颗牙或咬掉一只耳朵罚金是30谢克尔银;掴别人一记耳光罚金是10谢克尔银。受罚者要按照上面的标准称量和交付罚金。

不过,尽管价格表上用谢克尔标明了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真的要拿这么多银子去买东西,就如同加拿大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的渔民们不用在钱包里放上鱼干一样。事实上,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以它的原始形式流通,但它并没有被打上印记或者被铸成硬币。相反,谢克尔更像一个信用体系中的记账单位。例如,一位农民使用的羊毛或啤酒可以在收获季节用相应的大麦支付,具体的数量是由官方价格计算出来的。大宗债务可以用楔形文字记录下来,放在黏土做成的信封里,在封口盖上借款人的印章。债权人保留信封,在偿还债务时打破封口,打开信封,从而结清债务。在某些情况下,泥板上写有承诺,承诺把钱还给任何拿着信封的人,这意味着收回债务的权利可以卖给另一个人。我们后面会看到,很多货币形式正是从债务开始形成的。

贷款利息的单位是“máš”,意思是“小牛犊”,这表示钱就像农场里的动物一样会繁殖。商业贷款的基本利率为每个月1/60,也就是每年20%。因为计数系统是60进制的,所以利息很好计算。

货币的发明以及有息债务的发明自然导致了破产这个概念的出现。当人们无法偿还这些债务时,他们就破产了。苏美尔统治者时不时会免除所有债务,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债务赦免”。如今,减免债务的呼声仍然不绝于耳,在美国经常会听到有人呼吁取消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或者免除学生的贷款。

那么,支撑货币体系的真金白银到底在哪里呢?它被存放在神庙守卫严密的地窖里。但人们可以想象,在一个由单一宗教机构掌权管理的国家里,很少有人会刨根问底,真的去检查这些库存。因此,这些货币更像是虚拟货币,真正重要的是这些货币有国家的支持。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类似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在美国偏远的伐木或采矿营地里发生的事情。当时在那些地方,一部分工资是用公司的“白条”支付的,这种白条只能在营地的商店(也是唯一的商店)里购买东西。不同的是,在苏美尔,这家公司也经营神庙。

中国战国时期的铜贝。这些铜贝用青铜制作,形状似海贝,用作零钱。

当然,苏美尔人并不是唯一想到货币这个点子的人,但在货币的存档记录方面,他们做得最好。古埃及有一套基于称量谷物的体系,称为“德本(deben)”。他们把小麦集中存放在仓库,这里实际上就是银行。在秦统一六国前,中国使用了多种形式的货币,包括黄宝螺以及各种信用工具,比如用有缺口的竹片记录债务。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是用青铜、黄铜模仿黄宝螺的形状做成的铜币。

总而言之,苏美尔人有一套完整运作的金融系统,包括货币、债务、税收、法律处罚等。这个系统既不是建立在以物易物的基础上的,也不是建立在钱币的基础上的。我们与其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认为货币是从以物易物交换中自然产生的,还不如把货币看成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社会技术。在这些早期的货币形式(包括我们今天使用的货币)中,作为货币的商品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你根本看不见它,真正重要的,是数字。

阿尔忒弥斯神庙的现代复原图,它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铸币

加拿大的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一位媒体理论学家。他曾经写道,“金钱万能”,因为“金钱是一种象征,是转换凭证,是桥梁”。他还写过一句著名的话:“媒介即讯息。”而当人们赋予货币一种新的形式——铸币时,它就找到了一种新的发声方式。铸币这种媒介释放了货币的力量,它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甚至也改变了我们思考和体验世界的方式。

已知的最早的铸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在吕底亚王国(Lydia)——它位于现在的土耳其境内。这些铸币是大英博物馆于1904—1905年在以弗所(Ephesus)发掘阿尔忒弥斯神庙(Temple of Artemis)时发现的。这些铸币呈椭圆形,由一种被称为“琥珀金(electrum)”的金银合金材料制成。制作这种铸币的方式是把一块没有标记的空白圆形金属放在模具顶部,模具上有一个狮子头的形象,然后冲压金属成型。

这些铸币是在阿耳忒弥斯神庙的遗址发现的。人们认为这是最早的古希腊货币。

正如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家们指出的那样,用这种新出现的铸币作为交易媒介有许多优点。它是一块金属,所以有自己的固有价值,同时也很便于携带和运输。它可以精确称量,并且可以打上印记认证,这意味着它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总是被接受的。但这些铸币并不是用来进行日常小额交易的,因为它们的价值实在太高了。1斯塔特(stater,它是从谢克尔转化而来的)[9]重约14克,可以支付当时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小一些面额的铸币最小有1/96斯塔特,但最常见的是1/3斯塔特的铸币,大约相当于当时10天的工资。

一枚四德拉克马银币,上面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肖像。

吕底亚人是活跃的商人,虽然不清楚当时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铸币进行交易,但铸币这个点子肯定传播到了周边地区——最先是传到了小亚细亚(Asia Minor)沿海地区的希腊城邦,然后从那里又传到了大陆地区以及周围的岛屿。到公元前600年,大多数希腊城邦都开始生产自己的铸币。从那以后,正如我们后面会看到的那样,控制货币供应的权力,以及指定法定货币的权利,一直是定义国家地位的特征。

“金钱是一种象征,是转换凭证,是桥梁。”

——马歇尔·麦克卢汉

这就是说,铸币的真正目的和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关系并不大,相比之下,和国家的需求关系更大。当然,货币助推了市场的发展,但正如历史学家迈克尔·克劳福德(Michael Crawford)指出的那样,这实际上是“铸币带来的偶然结果”。而货币的主要用途,是为昂贵的战争提供资金。

另一枚印有亚历山大大帝肖像的铸币。货币不单是一种交易手段,还是一种宣传工具。

当时,国家最大的开支就是养活一支军队,而铸币可以巧妙地解决许多后勤问题。国家用开采或者掠夺来的金属付给军队,军队用这些铸币购买食物和补给,然后国家再要求人们用铸币交税。事实上,普通老百姓为了交税,必须要拿到这些铸币。他们可以选择为士兵提供食物或者住房,这样就解决了军队的后勤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把一个多多少少已经存在的系统规范化了而已。长期以来,士兵和雇佣兵们都能从战利品中分得一杯羹。而像黄金这样流动性强、容易改变形状的资产,在前往(或者入侵)他国时,尤其有用。国家在铸币上打上印记,保证它们的价值,至少在由军队控制的地区保证它的价值。而提供补给的人需要拿到铸币来交税,这就进一步保证了人们对铸币的接受程度。整个系统就像一个游戏,由国家制定规则,由军队强制执行规则。

古希腊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德拉克马(drachma)”。在希腊语里,这个词的意思是“抓住”或者“夺取”。它是重量单位,相当于一把谷物的重量。当时使用最多的是“四德拉克马银币(tetradrachm)”,相当于4德拉克马。这种硬币的一面是雅典娜女神的肖像,另一面印着猫头鹰,象征智慧的雅典人。这种铸币每一枚含有15~20克银,相当于一个非技术工人两个星期的工钱。这些白银是从银矿中开采出来的,比如拉夫里翁(Laurium)银矿,它位于雅典南部大约50千米处,有大约2万名奴隶在这个银矿工作。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前323年),把这套系统应用得日臻完善。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帝国期间,每天用于支付十万大军的军饷高达半吨白银。这些白银大部分来自波斯的银矿,由战俘作为劳力开采,然后再铸成亚历山大大帝自己的钱币。这些铸币的背面是古希腊神话中至高无上的神宙斯的肖像,正面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肖像。

亚历山大大帝又继续入侵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王国。他强制更新了那里的金融系统,清除了已有的信用体系,并且坚持要求他们用他的铸币交税。

古罗马

由此可知,和苏美尔人的信用体系不同,铸币并不是自己产生的。在每一个例子中,它们都是由国家强制流通的产物。同时,货币创造出自己的市场和机构,比如银行和外汇兑换商,而这些新生事物又不断推陈出新。货币还带来了新的社会互动和社会交易,它为所有人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规则,协助并且控制了这些社会活动。由于正式的数学计算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古希腊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当货币出现后,就迎来了科学、政治和文化艺术上的繁荣,这也许并非巧合。

朱诺·墨涅塔神庙。据推测,这是公元312年这座神庙在古罗马时代的样子。

亚历山大大帝32岁时死在巴比伦(死因众说纷纭)。在此之前,他带领军队征服的疆土包括中东、波斯、埃及,以及阿富汗、中亚和印度的部分地区。与今天美元的强势地位类似,基于军事实力,亚历山大大帝的铸币一直持续铸造和发行了大约250年。文化往往会跟着货币一起传播。正因为如此,这些铸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被人们收藏进了图书馆——比如以这位英雄的征服者命名的埃及亚历山大市那座著名的图书馆。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在现代的教科书中仍然讲授着亚里士多德货币理论的一个原因(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一枚古罗马银迪纳厄斯(denarius)铸币。上面是庞培的肖像。

古罗马的许多领导人和将军都非常崇拜亚历山大大帝。庞培(Gnaeus Pompey)的“大将军(the Great)”这个绰号,就是模仿他儿时心目中的英雄而获得的。庞培甚至连发型都模仿亚历山大大帝,梳成了他特有的“阿纳斯托尔式”发型——也就是从前额开始,把头发往上梳[不过也可能是因为他不喜欢凯撒大帝的锅盖头式发型——脸书(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模仿的这一种]。随着罗马帝国日益强大,希腊人发明的铸币为它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动力。

“货币”这个词来自古罗马最早铸造硬币的地方——朱诺·墨涅塔神庙(temple of Juno Moneta)。朱诺·墨涅塔(Juno Moneta)是保护财产的女神。其他各行省也设有铸币厂。到公元前2世纪,流动铸币厂有时甚至会和军队一起行动,就好像一台自动提款机。政府的最大开支一直是军队,而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持这部军事机器的平稳运行。

铸币用到的材料有三种:金、银和青铜。一直以来,铸币上的印记不仅明确证明它的金属含量,而且也在定义和彰显帝国的权力。古罗马早期的铸币一般都铸有罗马的传统形象,比如双面神雅努斯(Janus)。随着时间的推移,铸币的设计变得越来越政治化。皇帝、执政官甚至钱商都把自己的名字铸到了硬币上。这些铸币的一面通常是神情肃穆的现任皇帝,背面则是一些宣传图案。

大额的交易,比如购买昂贵的房产,是基于信用完成的。正如古罗马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Cicero)[10]所写的那样:“nomina facit, negotium conficit。”这是一句拉丁文,意思是“发放债券,完成交易”。债券对应账本上的一个条目,可以在某种原始的债券市场上从一个人转让给另一个人。这种金融交易中心叫“广场”,放款人聚集在一条叫作“交易所”的长廊里。在一个古老的信用评级体系中,人们把欠债不还的人的姓名刻在一个“梅尼亚圆柱(Columna Maenia)”上。负责在各行省收税的是被称为“包税商(publicani)”的私营公司,它们也负责安排资金的转移和调配。如果想把钱寄到西班牙或者北非的偏远地区,可以先把钱或债券存入罗马的分行,然后再在目的地那边的分支机构把钱取出来。

一枚古罗马银币。正面是双面神雅努斯;背面描绘了一辆四马战车在飞驰。

在小额消费中似乎也可以获得贷款。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在他的《爱的艺术》(Ars Amatoria)一书中,给年轻男子提供了一个永不过时的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取悦一个“总是想着购物”的情人:

“如果你抱怨手头不方便,没关系,写下一行字就够了;不过是一笔小账单,而且不用马上付款。(现在,你可以诅咒你学会写字的那一刻了。)”

——奥维德

兴盛与衰落

最常见的罗马铸币是“迪纳厄斯(denarius)”,相当于古希腊的“德拉克马”。这个名字来自拉丁语的“deni”,意思是“十个”,因为它相当于10个面值更小的铸币——“阿斯(ass)”。今天,你可以在很多国家的语言中看到“迪纳厄斯”这个名字,例如意大利语的“钱(denaro)”、西班牙语的“钱(dinero)”和葡萄牙语的“钱(dinheiro)”;在另一些国家(主要是伊斯兰国家),“第纳尔(dinar)”就是现在的货币单位。

这种铸币的直径约为20毫米,最早是在公元前211年左右铸造的。1迪纳厄斯里面大约含4.5克的近似纯银,当时可以用来支付一名士兵或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人们铸造了数以亿计的硬币。据估算,仅在公元2世纪中期,罗马帝国每年的开支就达到2.25亿迪纳厄斯,其中大约有75%用于军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们养成了一个习惯,他们召回铸币,然后重新发行面值相同但银含量较少的铸币。多出来的白银可以卖掉,这是一个简便易行的牟利之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货币的两面性产生的矛盾,也就是虚拟数字和实体对象之间的矛盾。在古代苏美尔,谢克尔和白银之间的联系大多是理论上的,但在古罗马,士兵们总可以变卖充当工资的铸币,换来真金白银,而皇帝也可以做同样的事。

古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统治时期(公元51—96年)的铸币。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罗马本土的物产很少,所以货币不断流向国外。而罗马人对印度、中国等国家的舶来品消费越来越多,导致货币的外流速度更快了。到公元3世纪,随着对外征服活动的减少,贵金属的供应也越来越少。最终,在4世纪,罗马帝国本身的规模在不断缩小,但军队的规模却膨胀到65万人,供养军队的开销越来越大。

我们从迪纳厄斯的含银量上就能看出罗马帝国的衰落。它从最初95%~98%的含银量慢慢下降,到公元3世纪中叶,降到了大约50%,后来甚至跌到2%左右。最后在公元280年,这种铸币就只是在一块铜板外包裹了一层薄薄的银。铸币的贬值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为了应付开支,国家又只能发行越来越多的铸币。在公元274—275年这短短一年中,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了100倍。直到公元312年,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发行了苏勒德斯金币(solidus coin),才制止住这种混乱。这种金币每一枚含有4.5克纯金,相当于27.5万迪纳厄斯。这种铸币后来被称为“拜占庭金币(bezant)”,并且持续铸造发行了大约7个世纪。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统治时期(公元76—138年)的一枚铸币。

一枚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公元306—337年)的铸币。

货币的两面性

现在来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讲了些什么。货币并不是从物物交换中自然产生的,我们最好把它看成是一种精心设计出来的社会技术。它包含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一是货币的数字,其二是货币代表的实体。尽管苏美尔的“谢克尔”指的是白银的重量,但它强调的是货币的数字方面;而铸币强调的则是前者,尽管后期古罗马铸币中的银含量在流通和反复重铸中变得越来越少,但强调的内容是不变的。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纵观历史,货币一直是这样,在虚拟数字占主导地位和具体实体占主导地位之间来回摆动。

货币在本质上具有两面性,这有助于解释它的一些更令人困惑的属性。数字方面和实体方面的属性是非常不同的。数字永远不变地遵循永恒的数学定律,例如,2+2=4,这个等式永远成立。而实体方面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数字和实体之间在本质上的不兼容,意味着货币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容易出现突然的变化。在下一章中,我们将会看到它是如何在中世纪完成这样一次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