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功高万世
“怎么想就此在这住下?”韩奉闻言却是大笑着打趣道。
刘刚笑了笑没有说话
韩奉见状也笑了,“天下欲居于长安者多如牛毛,不过某以为长安并非善地……”
刘刚赞同道:“明公所言甚是,长安居大不易,在内不如在外……”
韩奉不禁满脸怪异的看着他,心中想着,“没想到这刘刚看着粗鄙,竟也有这样的认识……果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刘刚注意到韩奉的眼神,“某这也是平日里听宋长史所言!”
刘刚所说的宋长史就是宋华,宋华此时已经被金日磾暂时任命为护羌校尉长史。
因为天色已不早,连日来也是旅途劳累,所以韩奉一行人并没有直接前往长安,而是先来到了驿馆,准备在茂陵休息一日再进长安。
一行人沿着主路走了大约三百步,很快来到了茂陵驿馆外。
“还请明公稍待?”
韩奉虽是乘坐比二千石的轺车,身边又带着诸多护卫,但那驿丞还是一本正经的仔细检查了韩奉一行的验传文书才把他们安排进驿馆。
众人安顿好后,一直对长安心中向往的葛洪坐不住了,他先是邀了刘刚,随即就来向韩奉请示。
“明公仆等可否去里坊中逛逛?”
韩奉闻言,也动了出去走走的心思。
“如此也好,尔等自去便是!”
两人走后,韩奉换了身衣物,也与韩江带着两名护卫出了门。
走在街上,韩奉有意无意的打探起市面上的物价来。
“公有所不知,如今这关中粮价却是涨了不少呢……”
“咱们这里算是好的了,太子封邑才惨……陛下……”
“就是,太子妄称仁善,却如此盘剥封邑百姓……”
“慎言,此非你我可论……若是被人听了去……还是莫谈国事的好!”
一路上韩奉听到行人不少抱怨之声。
韩奉皱了皱眉,压低声音对韩江道:“此事可当真?”
韩江点了点头:“确实是如此,不过此多为太子家臣所为……”
韩奉点了点头,嘴上没有说话,不过心中已然有了自己的看法。
太子竟然对自己的门客都无法管理好,往后又如何能治理好整个国家呢!
韩奉回到驿馆之后,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
次日,用过朝食韩奉带着人前往陵区。
距离陵区还有十余里,韩奉一行人就被拦了下来。
表明身份之后,又用去一块金饼,韩奉方才得到许可带着韩江、刘刚、葛洪三人继续往前。
韩奉此行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祭拜一下霍去病与卫青。
一行人在一名小吏的带领下来到了真正的陵区。
此时茂陵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是以在此服役的劳工并不算太多。
整个茂陵都被高大的城墙围起来,显得非常的壮观,一行人继续向前,不久来到了一处城门外。城门口有不少守陵的士卒。
“明公,此地就是了!”
小吏向韩奉道。
“有劳了!”
“明公客气了,公欲祭拜景桓侯,在此就可,但没有陛下的命令却是无法进入。”
韩奉点了点头,道了声“谢”!随后取出提前准备好的祭祀用品,找了一块空地对着霍去病的陵墓祭拜起来。
守陵的士卒见状只是打量了韩奉等人一番,并没有上前查看,想来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走吧!”
简单的祭拜一番后,韩奉起了身准备去往卫青的陵墓所在。
卫青的陵墓在霍去病墓的西边,位于茂陵东北“起冢象庐山”。
因为卫青墓还没有完全完工,因此韩奉也才能一窥全貌。
卫青墓封土为二层台覆斗形,比霍去病的墓要稍大一些,西北角凹进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遥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中腰有平台。
“明公,此乃平阳烈侯之墓!”
小吏在一旁介绍了一句。
韩奉点了点头,向葛洪道:“把牺牲献上……”
韩奉这次完全按照弟子之礼祭拜卫青,因此也就更隆重一些。
望着卫青之墓,韩奉默默发誓,此生必继承大将军遗志,为大汉之民夺取更多耐以生存的土地。
“多谢!”
感谢陪同的小吏一番后,韩奉一行人回到了驿馆。
向众人交代一番后,韩奉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或许是因为疲劳的原因,刘刚、葛洪等人今日也没有再去街上。
次日,大家一早就上了路,想到今日就能抵达长安,大家心中都十分高兴。
尤其是葛洪,想到马上就可以见到梦想中的长安城,他就激动万分。
一路向东,不久他们来到了一个叫“细柳”的亭驿,渭水河畔还剩下些叶子的柳树低垂。
“这就是当初细柳营所在了?”
马上就要到达长安,韩江的话也多了起来,他指着前方的一片农田向众人介绍。
“这就是当年的细柳营所在?”
韩奉下了轺车,环顾四周,昔日的营垒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的农田。
“哎!”韩奉叹息一声
刘刚打量着四周不禁感叹道,“如条侯复生,见如此景象,不知是何感想……”
这时韩奉笑道:“诸君无需感伤,想来如条侯见几日模样,亦当大喜才是……”
刘刚闻言诧异的道,“这是为何?”
韩奉笑道,“孝文皇帝时,匈奴两次入寇,入北地郡,杀都尉,掳人民畜产甚多,还派骑兵烧了回中宫,雍城和甘泉宫也曾经受到匈奴威胁,烽火经常燃遍整个关中。”
“正是因为当年战场已经推进到三辅,所以才不得不在渭北驻扎大军,因此才有了细柳营,如今我大汉却是再也不需要了……”
“原来如此!”
刘刚感叹道,“陛下与大将军、骠骑将军功真真是功高万世也!”
韩奉点头道:“大将军与霍骠骑当为古今第一将……没有陛下与大将军骠骑将军对匈奴人的主动出击,如今我大汉之民怕是还要在匈奴人的马蹄下瑟瑟发抖啊……”
从军以来的这些日子,让韩奉明白,两国交锋一味防守是不行的,必须得主动出击,打出去!只有让战争发生在敌人的地盘上,这才能保证本国的安全。
他看着眼前已经化为农田的细柳营不禁想到了后世的赵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