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侠客皇帝
1.皇帝轮流做
宋朝的开国皇帝叫赵匡胤,庙号太祖,所以称为宋太祖。这个皇帝很奇怪,他本是一介武夫,建立的宋朝却显得过于文弱。其实文治宋朝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开创的。赵光义就是宋太宗,他在军队中没有势力,所以大兴科举,依靠文人来压制武人的力量。赵匡胤是军官出身,他深得军队的拥护,是武夫的首领。建立宋朝后,赵匡胤虽然削夺禁军将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但他在世时,还没有人敢看不起武人。然而他的儿子没有当上皇帝,北宋后来的皇帝都是他弟弟赵光义的后代。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他弟弟继位,赵匡胤开创的宋朝可能与武人当道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加接近,而不是后来大家熟悉的那副文弱的样子。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将赵匡胤当皇帝的那十多年看成是夹在五代与宋朝之间的另一个过渡王朝,一方面是五代延续下来的“第六代”,另一方面揭开了宋朝的序幕。
一直到北宋亡国,南宋的开国之君赵构没有子嗣,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孝宗才得以当上皇帝。这样一来,赵匡胤在宋朝的皇帝谱系中就显得比较奇怪。首先,宋朝就赵匡胤一个皇帝是武夫的形象,从他弟弟赵光义开始个个都喜欢舞文弄墨。其次,赵匡胤没让他儿子当上皇帝,很可能是因为他被弟弟谋杀篡位,但武夫的首领怎么就斗不过舞文弄墨的弟弟呢?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赵匡胤心太大,总是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换言之赵匡胤很懂在江湖上当大哥,却不太懂宫廷斗争那一套。这种人可以建立一个王朝,却在宫斗剧中过早出局,从而也揭开了宋朝宫廷政治史的序幕。
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建隆元年(960)正月初,禁军将领赵匡胤带着一支军队离开京城开封,向北行军,本来是说要去打仗,因为得到情报说北汉联合契丹将来进攻。陈桥驿是开封城北三十里的一个北上必经的驿站。军队行至陈桥驿过了一夜,第二天起来,赵匡胤发现自己被他率领的军队包围了。士兵们在纷纷闹事,一致要求由赵匡胤来当皇帝,原因是当朝的皇帝年龄太小,不懂得他们打仗的辛苦。
当时的周朝是唐、宋之间的五代的最后一个短命王朝,史称后周。后周传了三个皇帝,开国皇帝叫郭威,他的儿子都被杀,就认内侄柴荣为嗣子,柴荣以郭荣的名义继位。柴荣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在显德六年(959)突然病逝,年仅39岁,只好由他7岁的儿子柴(郭)宗训继位。这样大周就出了一个小皇帝,政权理论上掌握在柴荣的皇后符氏手中,而当时的符太后只有28岁。这种孤儿寡母掌权的局面对于军队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将士们就在陈桥驿围绕着赵匡胤闹起来,要求赵匡胤出来当皇帝。将士们认为,后周世宗柴荣当然是好皇帝,对将士们都很好,但他儿子太小,太后是个年轻的寡妇,这两人根本不懂打仗,所以不能当皇帝。原来五代长期战乱,皇帝多是长期御驾亲征的军事将领,跟军队的关系非常亲密,对战争当中谁的表现最出色,谁最忠诚,打完仗之后应该赏赐谁、给谁加官晋爵,都是一清二楚的。孤儿寡母做不到这一点,自然应该换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