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斧声烛影”是假的
“斧声烛影”是讨论宋太宗继位绕不开的话题,但这个故事本身是虚假的。
宋太宗如何继位,官方史书一字未题。“斧声烛影”出自《湘山野录》这部宋人笔记,作者文莹是一位僧人,生活在宋仁宗时期,当时离赵匡胤去世已有七八十年,文莹的信息只可能来源于传闻。《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去世前天晚上,天气本来十分晴好,星光灿烂,赵匡胤心情也十分愉快。突然之间天地陡变,雪雹骤降。天气变化让宋太祖非常紧张,他紧急传召皇弟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进宫后,赵匡胤将皇弟请进寝宫“酌酒对饮”,兄弟俩喝起酒来。奇怪的是,喝酒时赵匡胤让伺候的宦官、宫女全部离开寝宫,只剩下皇帝与晋王兄弟俩。接下来《湘山野录》以屋外宦官、宫女的视角描述当时的情形:
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6)
远远只见屋内烛影下皇弟赵光义做出避让样子,好像有甚无法承受之重,这个情节就是“烛影”说法的来历。喝至半夜三更,宫殿外雪积数寸,赵匡胤趁醉随手拿取桌子柱斧到屋外戳雪,这里的柱斧不是武器或工具,而是谐音“祝福”的摆饰类工艺品,所谓“斧声”是指柱斧戳雪发出的声音。
赵匡胤一边戳雪一边对赵光义说:
好做好做。
“好做”应该是“好好干”,暗含“你办事我放心”的意思,但也可以理解为“好自为之”;按太宗毒杀太祖的观点,“好做”也可以理解为“你干的好事”。不管什么意思,反正太祖醉后酣睡,鼾声如雷。《湘山野录》又记载,这晚赵光义留宿宫内。凌晨太祖鼾声突然消失,左右凑近一看太祖已经驾崩,赵光义便接受遗诏继位了。
太宗留宿宫中的情节几乎不可能出现,但后人还是依据这段所谓“斧声烛影”的记载形成了诸多猜测。因为有兄弟俩喝酒的情节,所以猜测赵光义酒中下毒害死赵匡胤;因为出现柱斧戳雪的情节,所以猜测太祖被斧头砍杀;又或者赵匡胤酒后打鼾,便推断死于脑溢血。但“斧声烛影”的情节在《湘山野录》中并非整篇叙述的重点,只是这部分情节被李焘摘入《续资治通鉴长编》正文,史家又过度迷信《续资治通鉴长编》,所以便围绕着这个情节打转。那么《湘山野录》叙述的重点在哪里,前面这段故事从赵匡胤观察天气开始讲起,但在此之前《湘山野录》还有很长一段叙述也被《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为补充材料保留在注文中,可能因为涉及道教神怪而长期为史家忽视。这部分内容是赵匡胤观察天气并请赵光义喝酒的起因,也是探究赵匡胤死因的重要线索:
祖宗潜耀日,尝与一道士游于关河,无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无”。每有乏则探囊金,愈探愈出。三人者每剧饮烂醉。生善歌步虚为戏,能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徵之声,时或一二句,随天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至醒诘之,则曰:“醉梦语,岂足凭耶?”至膺图受禅之日,乃庚申正月初四也。自御极不再见,下诏草泽遍访之,或见于轘辕道中,或嵩、洛间。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也,上巳祓禊,驾幸西沼,生醉坐于岸木阴下,笑揖太祖曰:“别来喜安。”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后掖,恐其遁,急回跸与见之,一如平时,抵掌浩饮。上谓生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苑吏或见宿于木末鸟巢中,止数日不见。帝切切记其语。(7)
“祖宗潜耀日”,“潜耀日”就是还没有飞黄腾达、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祖宗”不是一个词语,中间可以加一个顿号,其实是太祖、太宗两个人的连称,就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赵氏兄弟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曾经跟一个道士在关河一带一起游历。这个道士的名字也不确定,有时叫“混沌”,有时叫“真无”,反正神叨叨的。三个人在一起玩,钱花完了,道士就从一个袋子里去掏钱,袋子里钱掏不完,“愈探愈出”,越掏越多,或者说这个道士会法术,能点石为金,点金术是宋朝非常流行的道家法术。有了钱三人就在一起喝酒,喝到烂醉。“步虚”是说神仙凌空行走,也指道教仪式中道士绕着法坛游走,有特殊的步法,边走边念念有词,“善歌步虚为戏”是说道士善于举行道教仪式。道士还有特异功能,能通过喉间向“杳冥间”也就是天空发出“清徵之声”,一种特殊的声波,有时只有一两句话,可以远距离传播,然后借助自然风定向发送,且只有太祖和太宗可以接听。有次道士就用这种方式向太祖、太宗传达了一个信息,“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道士是在喝醉酒时说出这句话的,太祖、太宗听不懂,等道士醒了就问他这话什么意思,道士说我喝醉了说的梦话,毫无依据,你们千万不要相信。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他登基当皇帝的那个日期是庚申年正月初四。传统中国以天干、地支纪时,建隆元年是庚申年,正月是寅月,地支又与生肖对应,申猴寅虎,所以赵匡胤登基就是“真龙得真位”,宋太祖登基日就是“金猴虎头四”。所以这么长篇幅的叙述,就是为了说明道士的预言非常灵验,同时也非常关注太祖、太宗两人的命运。换言之,前面讲道士对太祖称帝的预言,是为了引出下面对太宗得位的另一个预言。
赵匡胤称帝之后就找不到这位道士了,他下诏在民间寻访,但报告只说道士在嵩山一带出现过,无从知道其确切行踪。十六年后,也就是开宝八年(975),赵匡胤参加三月初三日上巳节的祓禊活动,御驾临幸西沼——注意这个情节非常关键,“驾幸西沼”应该是故意含糊其词的表述,考诸史实应该是指赵匡胤往西京洛阳祭天。这次西京的行程是导致赵光义决意夺嫡的重要转折点,这个情节在史书与笔记的记载中相互呼应,只是为了“脱敏”而将西京祭天曲写成“西沼”“祓禊”。赵匡胤这次外出,突然发现道士醉酒坐在岸木阴下,道士看到赵匡胤便笑嘻嘻地上前打招呼问候。赵匡胤很开心,急忙派内侍暗中将道士召引至宫中,因为担心道士溜走了,又赶紧回宫与他见面。两人久别重逢,仍如旧时一般谈笑饮酒。这时赵匡胤就对道士说,我一直想让你再帮我确定一件事情(“决克一事”,就是再算一次命),想问问自己能得寿多少。道士就说,今年十月二十日的晚上是一个大坎(其实赵匡胤的卒年是开宝九年,这里错写成了开宝八年),如果那天晚上天晴,那么你还能活“一纪”(十二年);如果不是晴天,刮风下雨或者别的,那就赶紧安排后事。算命之后,赵匡胤把道士留下来,安排在皇家宫苑中。管理宫苑的官吏有时会惊奇地发现他在树梢、鸟巢这些奇怪的地方睡觉过夜,数日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道士说出了一个赵匡胤可能去世的具体日期,赵匡胤牢记在心。这样接下来才有了赵匡胤夜观天象以及通常讲的“斧声烛影”的故事。
“斧声烛影”是整个故事的结尾,天气突变是兑现赵匡胤死亡预言的一个征兆,所以赵匡胤死亡的秘密藏在道士预言而不是“斧声烛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