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2 重复的主题

在心理学试图解答的复杂多样的难题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三个最重要的主题或难题。现在我们只简单描述一下这些难题,在本书后面章节将会再次讨论它们。

1. 心身问题

研究显示,比起痛苦的悲观主义者,那些生病但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人倾向于恢复得更健康(Bryan, Aiken, & West,2004)。这是否就是我们的心理如何影响身体的例证,还是说这仅仅是因为健康的人倾向于更加乐观?那么乐观又是什么?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还是单纯只是一组大脑的生理反应?心身互动的机制是科学史上智慧辩论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也是心理学史上最迷人的难题之一(Gergen,2001)。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认为实验科学无法研究“更高级别”的心理过程,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价值观、乐观、想象力或信仰等。他们争辩道:怜悯心和自由意志要如何测量?另一些学者则否认以上观点,并相信通过研究神经系统和大脑可以科学地了解心智。这些相对立的观点代表了一种全球性的科学和文化上的分离。正如你能想象到的,一个阵营常常遭到另一个阵营的指控——粗俗地试图把复杂的心理生活简化为凭借纤维的分子运动。作为回应,这个阵营则批判对方的落后与无知。时至今日,这场争论仍在继续,尽管心理学家不常使用这样情绪化的指控。即使借助最先进的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心理学家在测量人类经验的主观元素时依然面临着挑战(Kurzweil,2005)。

2. 先天-后天之争

某些特质诸如害羞或暴力倾向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我们主要通过经验而习得的?关于本性(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影响之间的复杂互动的辩论一直都是心理学关注的焦点。这一争论的本质未必是先天或后天二选一的两难困境。过去的学者和近来的心理学家都倾向于把人类视为自然世界和社会环境共创的产物(Münsterberg,1915),今天的人们普遍接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双重影响的假设。大多数的争论聚焦于这些因素影响的范围或程度,以及我们的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

3. 理论者-实践者之争

科学家应该关心他们研究的实际应用吗?科学界的两种传统影响着心理学。第一种传统坚持,科学首先应该是对如实理解自然的理性追求。至于这种追求会不会有实际效果,则不是科学主要关心的。而另一种传统宣称,科学尤其应该为了改善全人类的生活而服务(Morawski,2002)。过去的心理学家倾向于对两种传统全盘接受。不过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更致力于理论,另一些人更活跃于对实际的追求。1891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成立,其后的许多年来,它见证了心理学在大学实验室之外实际参与程度的激烈争论(Benjamin,2002;Griffith,1921)。一些心理学家相信,他们研究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其应用性。另一些人则批评这些同行——实践者,为了“取悦”赞助方而制造研究。正如我们在第5章中将看到的,100多年前,那些为可口可乐公司开展有偿研究的心理学家,被批评为帮助大公司打赢官司而“出卖”科学。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心理学史学是对这门学科的过去所做的学术调查,包括它的时代背景、杰出的个体和跨学科的根基。我们也对知识的研究报以极大的关注。然而,知识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