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筷有礼:筷子上的传奇、规矩、智慧、美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筷子影响思维方式

【走进火锅店看一看就会明白,很多火锅店把筷子改得又粗又长,这样方便用这双筷子在火锅里捞取食物,而不必担心烫到手。还有一些公用的捞勺供客人使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筷子。这未尝不是食具与时俱进的变化。】

筷子的出现,最初可能只是烹饪工具,慢慢地成为进食工具。

新石器时期,陶器广泛使用,当时主要的炊具有鼎、釜、甗等,烹饪方式主要是蒸、煮,此时“匕”是最主要的取食工具,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勺子。此时的筷子更可能的功用应是一种烹饪工具,在蒸、煮食物时,为了防止炊具底部烧结,使食物受热均匀,需要用筷子不断搅拌,之后还可以用筷子夹取炊具中的食物,用以检测食物是否已经煮熟或品尝食物的味道等。

随着烹饪工具和烹饪手段的丰富,人们对食物的加工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出现了炒、炸、烤、煎等方法,此时筷子较勺子的灵活性就体现得一览无余。筷子作为手指的延伸,可以隔绝热量,对各种形状的食物都能轻松、巧妙地夹取。

另外,“吃什么”决定了“怎么吃”。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驯化和农业起源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根本,农业是中国文明起源的经济基础,水稻、粟、黍等都是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并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可能中国自古以来的粒食传统,也是中国人选择并保持使用筷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千百年的习惯使然,一双简简单单的筷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情结。它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筷子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方式。

科学家指出,用筷子进食不但可以使人心灵手巧,还有训练大脑的作用。有西方学者断言,要想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先学会使用筷子。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德贵,在著作《筷子、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一书中认为:

“思维方式的差异,甚至影响到吃饭使用的餐具有区别。中国人使用筷子,显然是综合思维方式的表现。两根简单的筷子,巧妙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考虑了综合的因素。而西方人使用刀叉,显然是分析思维方式的表现。”

筷子之上,代表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沟通。

中国文化离不开筷子。很多外国人认为筷子是一种艺术,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表现。卢茂村在《筷子古今谈》中提到,1924年2月,中法大学董事会在法国里昂召开,中方董事长邀请法方董事长——巴黎大学教授欧乐吃中国菜。欧乐见宴席上放的是中国筷子和汤勺,便对中方校长蔡元培说:“你们中国人用筷子不用刀叉,不方便吧?”

蔡元培笑着回答:“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刀叉,不过,我们中国人是酷爱和平的民族,总觉得刀是杀人的武器,使用它吃饭不太文雅。所以从商朝起,就改用‘匕’割肉,用箸夹菜。后来烹饪改进,筷子可以夹肉,‘匕’就不再用于席上。”

与餐具相类似,中餐的制作方式,也是综合思维的表现,而西餐的制作则是分析思维。“我们可以设想,像豆腐这样的食品,如果不是采用综合思维方式的话,是不可能研制出来的。因为它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用分析思维方式是切割不出来的。”

筷子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体现的是综合的思维方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认为,东方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它照顾了事物的整体,有整体概念,讲普遍联系,接近唯物辩证法。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筷子的使用,也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日本的筷子在外形上就与中国的有所不同,他们的更尖更短,这其中有他们的饮食习惯的影响(比如他们主要以鱼为主食,筷子更尖有利于夹取),但其中也有饮食礼仪文化的影响。”邹沐洁在《浅谈中日两国礼仪文化的差异》一文中说,“中华民族有着一种‘和谐’‘团圆’的情结,大家更喜欢很多人围在一起聚餐,东道主一定要不停地给客人夹菜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这样才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符合中国的饮食礼仪。”

的确如此。用餐场景的不同,造成了筷子的细微差异。譬如,梁实秋在《圆桌与筷子》一文中,讲了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我听人说起一个笑话。一个中国人向外国人夸说中国的伟大,圆餐桌的直径可以大到几乎一丈开外。外国人说:‘那么你们的筷子有多长呢?’‘六七尺长。’‘那样长的筷子,如何能夹起菜来送到自己嘴里呢?’‘我们最重礼让,是用筷子夹菜给坐在对面的人吃。’”

日本实行的是分餐制,每人各有自己的一份饭菜,不需要给别人夹菜,所以筷子相比起来会更短一些。这个饮食礼仪显示出了日本民族谦恭、自律、不过分热情、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特性。

也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影响筷子长短与粗细的核心因素是夹取距离的不同。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夹取食物的距离越近,筷子倾向越短、筷头倾向越尖;夹取食物的距离越远,筷子倾向越长、筷头倾向越粗。

当然,这也很容易理解,走进火锅店看一看就明白,很多火锅店把筷子改得又粗又长,这样方便用这双筷子在火锅里捞取食物,而不必担心烫到手。此外,还有一些公用的捞勺供客人使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筷子。

有意思的是,马未都先生在他的书《都嘟》里,也写到筷子的不同:

“尽管韩国和日本都使用筷子,但是,筷子和筷子有所不同。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是非常独特的。中国人筷子的长短,曾经代表着生活的贫与富。过去,有钱人的筷子都长,没钱人的筷子都短。这是因为过去吃饭没有转盘,有钱人菜多,想要夹到远处的菜,筷子就要长点。为什么日本人的筷子短呢?因为日本人是自己吃自己跟前这一盘,长了没用,还碍事。而且,日式筷子头尖。为什么日本用尖头筷子,中国用平头的呢?中国人认为,吃饭时能夹起来就吃,绝对不允许你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扎呢?祭祀死者的时候,比如扎馒头。小时候去食堂吃饭,拿筷子扎两馒头举着就出来了。大人说不行,赶紧弄下来,这不吉利。日本人的筷子为什么是尖的呢?是因为日本人吃生鱼,生鱼滑,尤其切薄了以后更滑,所以允许扎。在日本,你拿筷子扎东西不丢人,也不违规。

“韩国人为什么用金属筷子呢?因为经常吃烧烤,竹筷、木筷很容易炭化,所以韩国人很喜欢用金属筷子。韩国还受早期辽金文化的影响,金属筷子呈扁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