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割韭菜:从割据四川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3章 小矛墩新貌

赶了两天的路,到了小矛墩之后,杨庆亮发现这里焕然一新!

四周的围墙原先有缺口的地方,现在都被填补齐整,地上的杂草都被拔光,低洼不平的道路也都被填平,并用石碾子反复碾压过,大门重新刷了黑色的油漆,显得十分气派,悬楼也漆了桐油,太阳一照,隐隐泛着光泽。

墩堡内十几间瓦房拔地而起,铁匠铺、皮匠铺、木匠铺也都已经建好,就连原先的那些老旧房屋也都修葺一新,便是厕所也无太大异味,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清理。

现在的小矛墩干净整洁,一改往日面目。

杨庆亮在小矛墩视察了一边,感觉十分满意,看来程元直等人办事颇为用心。

不过,唯一让他有点遗憾的是新盖的瓦房现在还在粉刷墙壁,里面既潮湿又呛人,暂时还无法住人,要等干透了散去味道之后才能搬进去居住。

好在现在天气暖和,住在帐篷里倒也还不错。

转了一圈之后,他才发现少了一个建筑——澡堂。

现在小矛墩大约有两百口人,但却没有一个澡堂,如果想要洗澡,只能自己弄点水在屋里凑合着洗一下,这实在是不方便。

现在天气暖和,还能将就,等到冬天,那便无法经常洗澡了。

他要将招来的这些难民训练成战兵,每天必然要有十分繁重的训练科目,士兵们劳累一天,淌了一身臭汗,却没有地方洗澡,那还怎么讲究个人卫生?

卫生环境差,就意味着生病的几率高,这个年代缺医少药,若是发生传染,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杨庆亮当场拍板,加建澡堂,分成两个部分,一个男澡堂,一个女澡堂,专人供应冷热水并清理澡堂。

等他进了总旗的办公场所之后,程元直、徐静江、张承浩、韩田垄等人早已恭候在那里了。

他们一起道了一声:“见过总旗大人。”

杨庆亮摆摆手,示意他们无需多礼,然后走到桌案后面坐了下来:“大家都先坐吧!”

众人分左右在椅子上坐了。

徐静江毕竟与他熟识,所以首先开口问道:“大人,商号的事情处理的如何了?”

原先他一直称呼杨庆亮为亮子哥,但是这几日在程元直的提醒下,他改称呼了。

这些日子,程元直通过了解,大概得知了杨庆亮的一些事迹。

虽然现在杨庆亮只是一个低级武官,但个人武艺、指挥才能无不出众,更难得是他还具有商业头脑,知道利用经商来养兵,特别是他搭上了明正土司和刘家和的关系,立刻就拔高了他的起点。

这样的人是不会久居人下的!

现在战乱频仍的时局就是他最佳的表演舞台,假以时日必然建功立业。

所以程元直对他期望甚高,私下里劝说徐静江改变称呼。

徐静江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对读书人抱有亲近感,一听他说的有理,当下便改了口。

杨庆亮将商号的事情大概说了几句,众人得知事情平息,全都松了一口气。

他又向程元直等人大概询问了一下小矛墩的工程进展状况,众人将细节一一禀报。

待众人汇报完,杨庆亮便教他们退下,各自去忙手头的工作。

张承浩和韩田垄二人却互相递着眼色不肯离去。

杨庆亮看见了他二人的小动作,便问道:“怎么?你们二人还有事情?”

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张承浩陪着笑脸首先开口说:“杨大人,是这么回事。这几日我们听说你有给手下人发月饷,小矛墩的军户们委托我二人问一下大人,是否也会给我们发月饷?”

韩田垄也紧随其后说:“是啊大人,同为军户,都是大人的手下,还请大人莫要厚此薄彼啊!”

这几日小矛墩的军户与那些杨庆亮带来的人在一起盖房工作,自然少不了攀谈,一聊二谈之下,得知那些人居然有月饷,立刻心里就不平衡了,大家伙怂恿张承浩和韩田垄等杨庆亮回来之后讨个说法。

在没有杨庆亮坐镇的情况下,小矛墩的建设能如此迅速,与这些军户们企望拿月饷的心理密不可分。

杨庆亮微微笑了一下,说:“从国朝初年开始,可没听说有给军户发月饷的!我招的那些人可不是来这里做军户那么简单,他们都是我的家丁!”

张承浩和韩田垄闻言表情同时一窒。

尼玛,你一个总旗养五十个家丁,骗龟儿子呢?便是百户也养不起那么多的家丁啊!

张承浩硬是挤出一副僵硬的笑容:“这个,杨大人,请恕属下孤陋寡闻,从来没听说总旗需要养那么多的家丁!”

韩田垄也在一旁帮腔:“是啊是啊,这也不太合规制啊!”

杨庆亮慢条斯理地说:“你们二人也都知道,我有马帮和商号,现在时局不靖,连带着关外也有许多的马匪,所以这些人我打算训练出来做护卫。”

二人听了这话,面上有些抽搐。

一会是家丁,一会又变成护卫,看他这左推右挡的样子,铁定是没打算给小矛墩的军户们发军饷了。

失望的表情再二人的面上表露无遗。

杨庆亮也不想太过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便说:“原小矛墩的军户我也可以挑选一部分人做我的家丁,但我只要勇武之人。”

现在的军户大部分都已经沦落为农奴了,他可不想招这些人进入自己的队伍,不过像谢振乾、纪大鹏那样的精锐之士,倒是可以吸纳进来。

二人乍一听要挑选一部分人做家丁,还十分高兴,等到听说要勇武之人,马上都垂头丧气起来。

他二人都已经四五十岁了,跟勇武完全不沾边,所以月饷的事情肯定没希望。

杨庆亮向他们丢出了一个糖果:“那四百八十七亩的山田,我打算让各家匀一匀,你们只需要负担朝廷的春税秋粮,其他所得全归你们自己。”

按照惯例,军户们想要耕种这些山田,可不仅仅只需要负担朝廷的春税秋粮,他们还要给上官缴纳不少孝敬,每年收获的粮食,能得到一半就谢天谢地了,现在听说有如此优厚的条件,二人都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