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相信直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数据极客的自助书

你可以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大数据会帮助你。

感谢互联网的发展和所有网络数据,我们对人生最重要之事的看法正在悄然发生巨变。过去几年,专家在形式多样、体量庞大的数据集中不断挖掘,如大型在线相亲网站OkCupid上的各种消息、维基百科上的所有资料,还有脸书上的感情状态。他们应该也是第一次在数以亿计的数据点中,找到关于人生基本问题的可靠答案。这些问题包括下面这些。

· 如何成为一名好家长?

· 隐形富豪都是谁,为什么是他们?

· 一个人成为名人的概率有多大?

· 为什么有些人非常幸运?

· 婚姻幸福的征兆是什么?

· 什么寻常小事能让人开心?

对于这些问题,你可能猜不到大数据给出的答案。大数据会建议你做出你之前可能不会做的决定。原因很简单,海量的新数据会对问题做出新的解答,让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更好地做出选择。

下面举三个例子。这些例子均来自研究人员对人生不同境遇的研究。

第一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单身青年。目前,你的约会次数并不如你所愿。于是,你用了别人建议的各种方法让自己的外表看上去更好看:下功夫打扮自己,美白牙齿,花大价钱换一个新发型。但是,你依然没能成功约会。

大数据分析可能会帮你成功约会。

克里斯蒂安·鲁德尔是一名数学家兼作家,他研究了在OkCupid上收获“喜欢”的数千万种情况,以了解该网站上最成功的约会者具有哪些特征。鲁德尔发现,那些最受欢迎的约会者都拥有像布拉德·皮特和娜塔莉·波特曼那样大家公认的美貌。这个发现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但是,通过大量数据,鲁德尔发现,有一类约会者的表现令人惊讶。他们通常拥有不同于常人的外表,比如,他们可能染一头蓝发、展现身体艺术、戴着造型夸张的眼镜或剃光头。

为什么会这样?这些不走寻常路的约会者的成功秘诀在于,虽然很多人不会特别关注他们,甚至对他们根本不感兴趣,但还有一部分人就是喜欢他们1而在约会中,这种“就是喜欢”的感觉至关重要。

在约会这件事上,除非你本人明艳得不可方物,否则包装自己的最好方法,用鲁德尔的话来说,就是“要么很多人爱你,要么很多人不爱你,但是不要让人觉得‘嗯……还可以’”。鲁德尔发现,这样改变之后,人们在网站上被打招呼的次数增加了70%。数据表明,发掘并展现自己的特别之处,会让一些人特别喜欢你。

第二个例子,假设你刚刚有了宝宝[1]。为了抚养他长大,你需要选一个社区居住。你知道怎么选社区——咨询朋友、上网查基本信息、实地看房,好啦,你为自己家选了一个满意的住所。你以为这里不会有什么门道。

不过,选择居住地现在有了科学依据。

利用最新的数字化纳税记录,研究人员研究了数亿名美国人的生活轨迹。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人从小在某些城市生活,或者说在这些城市的某几个社区生活,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这些社区不是人们通常认为好的那些社区,也不是房价昂贵的那些社区。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广泛分析,研究人员绘制了一份地图,其中记录了美国所有社区的品质。

数据分析的作用远不只是这样。研究人员继续深挖数据,寻找最适合孩子成长的社区所共有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发现颠覆了很多传统育儿理念。感谢大数据,我们终于能够告诉家长,要想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什么最重要(比如,成年人行为的榜样作用),而什么远没有那么重要(比如,学费高昂的学校)。

第三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画家。你购买了绘画领域的各类书籍,听取了朋友们的反馈,反复调整作品价格,但你依然没能出人头地,也不知错在何处。

大数据发现了一个人们很可能会犯的错误。

近期,塞缪尔·P.弗雷伯格及其团队针对数十万名画家的职业发展路径开展了一项研究。2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潜在模式,揭示了为什么有些画家功成名就,而另一些画家没有成功。那么,著名画家和无名小卒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区别就在于画家如何展示自己的作品。大数据告诉我们,那些没有任何突破的画家往往倾向于在几处地点反复展示作品;相反,那些功成名就的画家会在更多的地点展示作品,以便抓住偶然的成功机会。

很多人都强调过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数据科学家发现,这种“展示”是指在尽可能多的地方展示自己。

尽管本书给单身人士、新手父母或拥有雄心壮志的画家提供了更多的建议,但本书并不只针对他们。我的目标是将全新的大数据结论告诉你,希望对你人生的任一阶段都有所帮助。本书将会使用数据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告诉你如何更加快乐、如何更加亮眼、如何更快地晋升等等。而我撰写本书的契机是某晚的一场棒球比赛。

生活中的魔球

我和其他棒球球迷一样,都察觉到现在的棒球比赛和30年前的棒球比赛相差甚远。我在青年时代追捧纽约大都会队,那时棒球队凭直觉打球;经理靠感觉确定棒球队要打触击还是偷垒;棒球队在选秀时依据的是球员青年时期的表现。

但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种种迹象表明,棒球比赛可以变得更加精彩。在我小时候,我父亲每年都会买一本比尔·詹姆斯写的新书。詹姆斯曾是美国堪萨斯州一家黄豆猪肉罐头厂的夜班保安,也是一名狂热的棒球球迷。他用一套非常规的方法——当时刚上市的计算机和数字化的比赛数据,来分析棒球比赛。人们称詹姆斯和他的同行为棒球数据分析师。根据他们的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球队依靠直觉做出的决定往往会酿成大错。

球队应该打几次触击?棒球数据分析师的回答是:尽量少打。球队应该偷几次垒?几乎不用。如果一名球员能够制造很多保送,那么他身价多少?远超预期。球队在选秀时应该选哪些人?多从大学联赛的投球手中进行选择。

对詹姆斯的理论感兴趣的不只我父亲一个人,还有比利·比恩。比恩曾是一名棒球运动员,后转做棒球教练。在他成为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总经理后,他用棒球数据分析师的策略运营球队。

结果无比成功。奥克兰运动家队用棒球联赛历史上最少的资金,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打入季后赛。3这段经历也被写入《魔球》一书,之后这本书被改编成电影《点球成金》,闻名世界。自那时起,数据分析在棒球比赛中变得无比重要。坦帕湾光芒队,一度被称为“比魔球奥克兰运动家队更具魔球特点的球队”4,凭借联赛第三少的球队资金成功闯入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2020年世界大赛。

之后,魔球理论及其核心观点——数据可以纠正偏见,改变了其他很多机构,比如其他体育项目的机构。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各球队越来越依赖数据分析,比如追踪记录投篮轨迹。5通过研究3亿次投篮数据,球队发现了大量非最佳投篮选择。上述分析发现,在NBA跳投手投丢的所有球中,过近投篮次数是过远投篮次数的二倍。球员在底角投篮时,或许因为担心砸到篮板,投篮总是偏向远离篮板的一侧。球员已经开始利用这些信息调整投篮以提高自己的命中率了。

在很大程度上,硅谷的公司也开始依赖魔球理论。我之前在谷歌做数据科学家,我的前东家显然非常相信数据在做重大决策时的作用。之前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即一位设计师从谷歌离职,原因是谷歌经常会忽视专业设计师的直觉,而选择相信数据。当时,让这位设计师下定决心离职的是一个实验。为了确定谷歌邮箱里哪种蓝色的广告链接能获得最高的点击量,该实验设计了41种蓝色并搜集对应的点击量数据。6这位设计师可能对这种做法感到很无奈,但这一实验给谷歌带来了每年2亿美元的额外广告收入。7在发展到市值1.8万亿美元的过程中,谷歌始终相信数据的力量。正如谷歌前CEO(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所说:“我们只相信上帝,其他所有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8世界顶级数学家、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将严谨的数据分析带到了华尔街。他和一个定量分析师团队一道做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即建立一个包含股价和真实事件的数据集,并深入分析其中的规律。在公司财报公布后,股价会怎么样?经济下行时呢?新闻曝光后呢?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自创立以来,其旗下的王牌基金产品大奖章基金完全依靠数据模型进行交易,扣除管理费前的回报率为每年66%。9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回报率仅为每年10%。研究有效市场假说的经济学家肯尼思·弗伦奇认为,任何产品的回报率几乎都不可能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他将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成功解释为“它就是比其他公司好”10

但是,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出重大决定?我们如何选择与谁约会,与谁步入婚姻殿堂?我们如何生活?我们是否需要找一份工作?

我们的选择更像2002年的奥克兰运动家队,还是那时的其他棒球队?更像谷歌公司,还是零售店?更像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还是传统的资金管理者?

我想说,在一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大多数人在做出重大决定时,都非常依赖直觉。我们会咨询身边的朋友、家庭成员或所谓的人生赢家。我们或许听过信口开河的建议,又或许窥见了一些统计学基础知识。然后,我们会做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情。

当我观看那场棒球比赛时,我非常好奇,如果我们以数据为基础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以比利·比恩运营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方式度过一生,又会发生什么?

近些年来,我觉得人们越来越有可能用数据决定人生。我的上一本书《人人都在说谎》讲述了互联网提供的所有新数据是如何改变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和思维方式的。数据革命率先在棒球比赛中进行,要感谢那些痴迷于数据的棒球球迷,他们搜集并分析了各类数据。“人生之球”的革命则要归功于我们的智能手机和电脑搜集的所有数据。

让我们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让人快乐?

20世纪,能够严谨且有条理地回答这个问题的数据并不存在。当棒球界开始“魔球革命”时,每场棒球比赛的数据都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所以,棒球数据分析师可以逐场分析比赛数据。但在当时,数据科学家并没有像记录每场比赛那样,记录人生的选择和随之产生的情绪。与棒球比赛不同,严谨的定量分析无法分析快乐。

但现在可以了。

两位杰出的研究人员——乔治·麦克隆和苏珊娜·莫拉托利用iPhone(苹果手机)等智能手机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关快乐的数据集,他们把这个项目称作“快乐地图”11。他们招募了上万名手机用户,每天向用户发送消息,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他们在做什么,与谁在一起,开心程度如何。由此,一个包含300多万个快乐数据点的数据集形成了,而之前的相关研究只有几十个数据点。

在根据几百万个数据点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有些非常具有启发性。比如,当体育迷支持的球队输掉比赛时,他们的痛苦程度高于球队赢得比赛时的快乐程度。有些结论与人们的直觉完全相反。比如,你做家务时喝点儿酒,此时获得的快乐比社交时喝酒获得的快乐要多。有些结论非常深刻。比如,工作让人痛苦,除非你与朋友一起工作。

由数据得出的大多数结论都非常实用。你是不是也曾好奇过,天气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在快乐程度上,哪些活动会系统性地欺骗我们?金钱在让人快乐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周遭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感受?感谢麦克隆、莫拉托等一众科学家的研究,上述所有问题现在都有了可靠的答案,本书的第八章和第九章将会细致地阐述它们。事实上,我会以从数百万条智能手机信息中发现的快乐方案来结束本书,我将其称为“数据对生活之问的回答”。

所以,在受到那场棒球比赛的启发后,我在过去4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与研究人员对话,阅读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还仔细研读了论文的附录。而且我确信,研究人员肯定想不到我使用的研读方式。同时,我自己也做了一些相关研究和解读。我的工作就像是在婚姻、育儿、运动天赋、财富积累、创业、运气、外貌和快乐等领域中发现比尔·詹姆斯这类人,同时让阅读这本书的你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比利·比恩。现在,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向大家展示我学习到的一切内容。

我将其称为“生活中的魔球理论”。

生活中的魔球理论

在研究开始前,我问了自己一些基础问题。建立在魔球理论上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如果像奥克兰运动家队和坦帕湾光芒队一样依靠数据而非直觉,我们个人生活的决定会怎样?《魔球》一书面世后,我们再看棒球比赛时就会发现,数据驱动型棒球队的一些打法看起来,嗯……有些奇怪,比如内场手位置的选择。

在后《魔球》时代,越来越多的棒球队选择“内场移防布阵”。球队把防守球员集中在场地同一位置,让其余大片场地处于无人防守的状态,这似乎给击球员留出了广阔的击球空间。对传统棒球比赛的球迷而言,内场移防布阵简直荒唐至极。但事实恰恰相反,此打法相当合理,因为这是经海量数据分析得出的战术。12这些数据能够告诉球员在哪些位置击球更易击中。而击中球数印证了选择内场移防布阵及数据分析的正确性,尽管它们看起来不正确。

如果将魔球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我们同样会发现,一些看似奇怪的选择实则非常合理。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生活中的内场移防布阵。

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一些例子。为了获得更多的约会,将自己剃成光头或染一头蓝发,这便是一种生活中的内场移防布阵。下面是从销售大数据中发现的另外一种移防布阵。

假设你在销售一些东西。这种经历现在越发常见了。正如丹尼尔·平克在《全新销售》一书中所指出的,不管我们是在“劝说同事、说服投资人,还是在哄逗孩子……我们都在销售”13

反正,不管你销售的是什么东西,你都会尽全力去做。

你把推销的话术写了下来。(很好!)你练习推销的话术。(很好!)你晚上睡了一个好觉。(很好!)你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很好!)你克服了紧张并最终迈出了一步。(很好!)

当你进行销售时,你要记得通过大大的、发自内心的露齿笑表达你的热情(这个……其实不太好)。

最近一项研究分析了销售人员的面部表情对销售额的影响。

这项研究使用的数据集包含99 451名销售人员的直播零售业绩。(近年来,人们更多地在亚马逊直播等服务平台上买东西,这些平台让商家能够通过视频的形式向潜在客户推销产品。)研究人员搜集了每名销售人员的工作视频及最终的销售数据(还有相应的商品数据,比如价格、是否包邮)。

研究方法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研究人员将6 232万帧视频转换为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视频中销售人员的面部表情编码,比如销售人员看起来是生气的、厌恶的、害怕的、惊喜的、悲伤的,还是快乐的。

研究发现,销售人员的面部表情是影响销售额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销售人员出现生气或厌恶等负面情绪时,他们的销售额较低;愤怒当然不会带来任何销售额。令人惊讶的是,当销售人员出现快乐或惊喜等积极情绪时,他们的销售额也较低;开心也不会带来任何销售额。如果想要提高销售额,销售人员就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兴奋情绪,因为比起面带笑容,销售人员严肃一点儿所带来的销售额是商品包邮的二倍。14

有时,为了将产品卖出去,你应该少点儿热情。这乍一听可能不对,但数据告诉我们,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从《人人都在说谎》到《别相信直觉》

请允许我稍缓一下,向我写的第一本书《人人都在说谎》的读者解释一下现在这本书。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被这本书吸引,因为你们是我第一本书的书迷。如果这还不能解释为什么你翻开了这本书,那么我或许可以用接下来的几段话说服你购买它。让我试试。

《人人都在说谎》一书讨论了我的一项研究——如何利用谷歌搜索揭露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我将谷歌搜索称为“数字吐真剂”,因为人们面对搜索引擎时总是非常诚实,所以我也把谷歌搜索数据称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人类心理数据集。

我在《人人都在说谎》中展示了下面这些内容。

· 有关种族主义的谷歌搜索数据预测了奥巴马在2008年和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在哪些州的得票率不高。

· 人们常在谷歌搜索中输入完整的句子,比如“我讨厌我的老板”“我喝多了”“我喜欢我女朋友的胸”。

· 在印度,在以“我的丈夫想要”开头的谷歌搜索数据中,数量最多的是“我的丈夫想要我给他喂奶”。在印度,关于如何给丈夫喂奶的谷歌搜索量和如何给孩子喂奶的搜索量几乎一样。

· 在美国,“自行堕胎”的谷歌搜索量最高的地区正是难以进行合法堕胎的地区。

· 男性在谷歌上对“如何让自己的生殖器更大”的搜索量远高于“如何给一把吉他调音”“如何给轮胎打气”“如何做煎蛋卷”。关于生殖器,男性最常在谷歌搜索的是“我的生殖器有多大”(见图A)。

在《人人都在说谎》一书的最后,我写到自己的下一本书可能会叫《人人都还在说谎》,并将持续探索谷歌搜索告诉了我们什么。抱歉,我想我说谎了。

图A 关于“我的生殖器有多大”的谷歌搜索

① 1英寸≈2.54厘米。——编者注

从表面上来看,这两本书完全不同。如果你想在本书中看到更多关于男性搜索自己生殖器的数据分析,你肯定会大失所望。嗯……好吧,那我再给你讲一点。你知道男性有时候会在谷歌搜索中输入一个完整描述他们生殖器大小的句子吗?15比如,他们会在谷歌搜索中输入“我的生殖器有5英寸”。如果你分析了所有这类搜索的数据,那么你就会得出,报告给谷歌搜索的生殖器尺寸数据接近正态分布,中位数为5英寸。

让我们通过我的研究进入谷歌搜索数据的奇异世界吧。如前所述,你可以在《人人都在说谎》一书中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与《人人都在说谎》不同,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研究都来自他人,而非我自己。《别相信直觉》更加实用,因为书中的内容与自我提升紧密相连,并非对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探索。此外,本书对性的关注度明显低于上一本书。本书中关于性的任何讨论都不再涉及上一本书中大量提及的隐秘的性欲或两性之间的不安全感。相反,本书中关于性的讨论是关于性能否让人快乐的(答案是可以)。

但我依然认为,本书就是上一本书的续作,原因有二。

第一,我写这本书的部分原因是想追踪读者真正想要的数据,而不是听他们所说的。在写完《人人都在说谎》之后,和其他优秀的市场研究人员一样,我询问了我的读者,想知道他们对书中哪些内容最能产生共鸣。很多人告诉我,书中关于全球性问题的讨论,比如虐待儿童和不平等现状,以及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讨论打动了他们。

但是,作为《人人都在说谎》的作者,我其实并不太相信读者说的,所以我还想参考其他方面的数据,或许是“数字吐真剂”。通过亚马逊电子阅读器等平台,我可以看到读者在电子版《人人都在说谎》中都重点标记了哪些内容。我注意到,他们通常对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生活的内容做下划线等标记,而鲜少对如何改变世界的内容做标记。于是,我得出结论:不管人们承认与否,他们终究会被有关“自助”的内容吸引。

另一项关于亚马逊电子阅读器的广泛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涉及的大量被标记的句子中,“你”出现在下划线最多的句子中的频次是这个字出现在其他句子中的频次的12倍。换句话说,人们很喜欢“你”这个字所在的句子。16

因此,本书的第一段话是:“你可以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大数据会帮助你。”

这是依靠数据而非直觉写下的第一段话。它出现在一本帮助你得偿所愿的书中。你喜欢吗?

在对史上最畅销的书一探究竟后,我们便能知道为何这些能够给读者带来帮助的书如此受欢迎。我统计了过去各类畅销书,在非小说类里,占比最大的是自助类(约占非小说类畅销书的42%),其次是名人回忆录(28%),排名第三的是性研究(8%)。17

在此说明一下,通过追踪数据,我想率先将这本自助书完成;接下来,我还会撰写《性与数据》;最后,我希望借这两本书的热度,再写一本《通过追踪畅销书数据而出名的作家:赛思回忆录》。

第二,《人人都在说谎》和本书的另一个关联是,本书也运用数据揭示现代生活中的秘密。数据之所以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原因之一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事实并不知晓。大数据揭示了一个秘密:谁能在生活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如这个:谁是富人?很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将会帮助每一个想要追求更多财富的人。然而,想知道答案并不简单,因为多数富人财不外露。

最近的一项研究利用数字化的新纳税记录,针对富人群体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研究。18研究人员发现,美国典型的有钱人并不是科技大亨,也不是公司高管,更不是你猜想的其他什么人。研究表明,美国典型的有钱人做的都是“地区生意”,比如汽车经销商或饮料经销商。这谁能想到?!在本书的第四章,我们将会展开讲讲为什么他们是有钱人,以及这对职业选择有什么启示。

媒体也对我们撒谎了,或者说它们至少通过挑选并报道特定事件,误导了我们对世界运转方式的看法。利用数据揭穿这些谎言有益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以年龄和创业成功的关系为例。数据表明,媒体对企业家年龄的报道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错觉。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商业杂志中报道的企业家的年龄中位数为27岁。19媒体非常热衷于报道那些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及其背后的风月故事。

但实际上,企业家的平均年龄到底是多少?这项关于全球企业家的研究发现,成功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42岁20,60岁以前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大21。此外,年长在创业时确实会发挥优势,这一点在科技领域也适用,虽然大多数人认为科技领域需要年轻人来掌握新工具。22

所以,对那些感觉错失了创业机会的中年人来说,这就是有用的信息。在本书的第五章,我们将会打破创业成功过程中的一些神话,讨论一个由数据分析得出的可靠方案。这个方案能够让任何一个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

当你知道世界运转方式的真实情况并拒绝听信其他人和媒体的谎言时,你已经为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做好了准备。

从上帝到感觉,再到数据

在《未来简史》的最后一章中,尤瓦尔·赫拉利写道: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宗教革命,类似的革命自18世纪以来人类再未经历。赫拉利将这种全新的宗教称作数据主义。23数据主义崇拜数据。

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大多数智者都认为上帝具有最高权威。赫拉利在书中写道:“每当人们不知道如何选择结婚对象或职业,又或是否应该开战,人们就会遵照《圣经》的指示。”

赫拉利认为,发生在18世纪的是人文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挑战了以上帝为中心的世界观。伏尔泰、约翰·洛克以及我最喜欢的哲学家大卫·休谟等人均认为,上帝是人类虚构的,《圣经》里的规则都是错误的。这些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外部的权威引领我们,我们就应自我领导。赫拉利指出,在人文主义革命时代,当做出重大选择时,人类会“听从自己的内心”“看日落”“写个人的私密日记”,并“和密友谈心”。

赫拉利指出,数据主义革命质疑了人文主义者以感觉为中心的世界观,这可能需要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被大家接受。生命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对“感觉是一种准宗教”表示质疑。用赫拉利的话来说,生命科学家和生物学家觉得,“生物就是算法”24,感觉仅仅是“生化计算的过程”。

之后,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等著名行为科学家发现,感觉经常将我们引入歧途。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告诉我们,我们的思想中充满了偏见。25

你认为凭直觉行事可靠吗?特沃斯基和卡尼曼表示并不可靠。比如,我们经常过于乐观,高估容易记住的故事的流行程度,相信我们想要相信的信息,乱总结、瞎预测。除这些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对人文主义者来说,“听从自己的内心”充满了自由和浪漫的意味。但坦白来说,在你阅读了最新一期的《心理学评论》或维基百科上的精彩文章《认知偏见列表》后,你就会意识到“听从自己的内心”其实非常危险。

最终,大数据革命能给我们提供一种替代“听从自己的内心”的选择。对人文主义者来说,直觉和同伴的忠告是我们在无神世界中唯一可依靠的智慧源泉;而数据科学家正在建立和分析庞大的数据集,帮助我们从思维偏见中走出来。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还对数据革命进行了更多的描述:“在21世纪,感觉不再是世上最好的算法。我们正在利用前所未有的运算能力和庞大的数据库开发更强的算法。当你考虑要与谁结婚、从事什么职业、要不要发动一场战争时,答案是,现在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我还不敢妄言《别相信直觉》会成为数据主义的《圣经》或“十诫”。但如果你认为本书讨论的成果会成为数据主义的先知,那么我非常赞同。(研究成果确实极具开拓性。)

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向你展示数据主义视角下的世界,并提供一些算法,帮助你或你的朋友做出重大选择。本书包括9章,每一章都涉及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及哪些数据可以在这方面帮助我们。在第一章,我们将会讨论一个或许是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也是赫拉利列出的第一个会被数据主义改变的决定。

所以,数据主义者和未来的数据主义者们,让我们进入第一个话题:算法能不能帮你决定“和谁结婚”?


[1]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