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发展历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才能顺利启动工业化进程并不断转型升级实乃一大谜题。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大一统的农业国遭遇西方工业化的巨大冲击,从此中国有志之士开始了强国富民的探求历程,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的赶超和初级工业化、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制度探索、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觉醒,均未能找寻到正确开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钥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经历,促使中国的领导者必然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以尽快实现强国梦。但是由于中国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状态,劳动力丰富,但资本匮乏,技术落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中国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不相匹配。经历了近三十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后,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一定基础,支撑着中国的国防安全和经济运行。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开启了工业化快速发展之路:遵照比较优势,借助后来者优势,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变迁升级,有为政府推动软硬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完善……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启动到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二次起飞,再到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崛起,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出现了四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奇迹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2018年中国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4%,经过快速发展,中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近1万美元,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2013年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在此过程中,超过8亿人摆脱贫困,中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减贫做出巨大贡献。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这一系列的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曾出现过的,足以称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中国在四十多年的时间内,几乎取得了西方国家百余年的工业化成就。但是中国在顺利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后半期时突然面临长期性全球经济衰退周期,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产能过剩等种种变化,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中国如何在2035年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已跨越了轻工业启动阶段和重工业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化的临界点,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阶段转型升级到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赶超阶段。
本书旨在基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探索历程及其顺次发展阶段研究分析,解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并试图回答中国如何成功完成高端制造业的赶超,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