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志
人的志向决定着人生的走向和境界。不论出身高贵还是低贱,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但是,由于对生活目的的理解不同,生活的质量与境界也就千差万别。我国古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重视立志的问题。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一个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降低自己的志向。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志向,对于人的身体和行为就像三军的统帅一样;只有有了明确而远大的志向,行动起来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和动力。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一个没有坚定而专一的志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智慧;只有在志向的指引下努力奋进,才能建立起赫赫的功勋。
从王阳明的年谱和传记等资料中可以发现,在少年时期,他就有着远大的志向。《年谱》中记载,11岁时,王阳明随祖父竹轩翁一起到京师看望任职于翰林院的父亲。路过镇江金山寺的时候,祖父与人一起饮酒赏月,酒兴正浓之际,诗兴大发,但揣摩良久,未成佳句。这时,王阳明在旁脱口吟道:“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纱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在座的客人都大为惊异。这首诗的过人之处,不只是词句的华丽,而且还在于诗中“打破维扬水底天”“玉箫吹彻洞龙眠”的气魄,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个11岁的少年之口。于是,将信将疑的客人让他以“赋蔽月山房”为主题再作一首诗。王阳明又随口应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再一次将王阳明超人的境界和抱负展示在世人面前。第二年,父亲让王阳明进入学堂读书。一天,王阳明问学堂中的先生:“何为第一等事?”先生回答说:“人生第一等事应该只有读书登第。”王阳明却对这一回答表示怀疑,他说:“登第恐怕算不得第一等事,人生第一等事或许是读书学圣贤吧。”
少年立志奠定了王阳明一生的人生走向。在讲学之中,他也念念不忘“立志”这一人生成才的根本,并且屡屡以此来告诫学生和子弟。在王阳明关于“立志”的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写给弟弟王守文的《示弟立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