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制造负面能量的罪魁祸首
第一章 压力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
“压力太大了!”这句话我们随时都会听到。全世界每天都有人在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着这一句话。
如果你想有压力,你算是生对时候了。
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困扰着,无论是全球大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铺天盖地的媒体信息每天都在刺激我们的神经:经济崩溃、房价上涨、恐怖事件、战争、储蓄贬值、公司倒闭、自然灾害以及不完善的医疗体系……令人烦恼的事多着呢。
然而也有人说过“没有压力我会觉得很奇怪”。的确,高压的生活方式能够激发人的内在能量。有些人甚至认为压力对人有好处,因为压力同时也是动力,给你带来竞争的勇气。有商务人士这样说:“竞争很激烈,你要比对手还厉害,才能取得成功。你必须铆足干劲,自我激励,要有一颗勇士的心。”
有些人的确能在面临巨大挑战时依然镇定自若,这样的人我们很佩服。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竞选总统时被媒体戴上了“不搞噱头”的光环。他的镇定优雅的确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另外一位杰出的代表就是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南非监狱度过了27个春秋之后,曼德拉与曾经监禁过他的人一起建立了新政府。后来他这样评述那段时光:“对政治犯而言,只有毅力和智慧才能战胜恐惧和脆弱。”
压力总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身体需要平衡,平衡才是自然的状态,只有这种状态才能让身体正常运转。
什么最重要,我们一定要心中有数,最重要的首先是健康。要有压力才能取得更好成绩的想法只是个传说。科学研究显示,长期的压力会损害我们的健康,导致严重的疾病,最终阻碍我们取得成功。
应当承认,我们自己恰恰就是制造压力的罪魁祸首。
记得有一次,巴西网球运动员古斯塔沃·库尔滕(曾赢得三届法网冠军)打败了比自己强很多的对手。那时候,他还不太出名。记者很吃惊,问他怎样调节自己的压力,库尔滕的回答是:“什么压力?不是我怎么调节,我根本没感到任何压力呀!”大家好生不解,记者紧追不舍:“这么紧张的比赛,你怎么会没有压力呢?”他说:“比赛的时光很愉快。我很享受与这些高水平的人打比赛的感觉,这能让我超常发挥,很开心。”
很显然,对记者而言,“压力”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比赛中是必然存在的。但对库尔滕来说,真正对他有意义的是他有机会和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比赛,有机会享受整个出色发挥的过程。此时,他的内心世界关注的是享受超常水平发挥的快感。在这种状态下,压力根本没有存在的空间。
不过,1997年初次赢得法网冠军后,库尔滕就不再感到毫无压力了。随着他在巴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别人对他的期待也越来越大,库尔滕同样尝到了压力的滋味。随后几年他一直表现平平,直到2000年才又一次赢得了法网公开赛冠军。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有压力才会成功”的想法。大概在3岁左右,压力就找上门来了——我们要学得更多,做得更好,表现得更加聪明——这已成为童年时期不变的主题。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想要提高、进步的渴望,然而不管谁的个人经历都可以证明,只有当你没有压力时,你才能做得更好。
一些商界精英却另有看法,他们说:“如果我不施加点儿压力,工作就完成不了。”员工也会说:“如果我不表现出挑战极限的样子,老板会以为我不够努力。”这就是恶性循环。
有挑战 没压力
在这里有必要对“压力”和“挑战”做一个区分。挑战是我愿意接受、想要尽力实现的更高目标。一般来说,接受挑战并不会让人感到压力重重,反而让人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发挥出色。而压力虽然来自内心世界,却像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感觉。“不能辜负别人的期望”,这种想法已经消磨了我们在放松状态下去争优的动力。
压力带来的是对失败的恐惧、内心的矛盾与斗争。而挑战带来的是放松下的专注、明确的目标以及充分发挥的热情。对于压力和挑战,我们都会打起120%的精神来应对。不同的是,挑战虽然让人感到疲倦,却不会像压力那样给我们的身心带来负担。
我曾给一家咨询公司的销售团队做指导,这家公司在东海岸很有知名度。我告诉所有的团队成员,营销业绩不是我们营销工作的唯一目标。我们还要关注在营销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从而享受这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我把这其中蕴含的三个要素概括为:表现、学习和享受。
我建议大家无论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还是为了个人的成功,都要平衡这三个要素。我没有想到,真正听取并实践我这一理念的是当时业绩排名最低的那个销售小组。他们觉得压力很大,发挥得不好,于是他们的领队决定要调整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他告诉队员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希望大家能走出去,尽可能多地了解我们的客户,了解客户对我们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的看法。”他提出“发现症结,享受过程”的口号。
一个月以后,这个小组的销售额排名从整个销售团队的最后一名上升到了第一名。显然,抛开压力后,剩下的就只有挑战了。也许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这种没有压力的工作方法可以不断复制,无穷匮也。
这三个要素是互相依赖的。如果在追求工作表现的过程中忽视了学习,工作的最终成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同理,如果这个平衡中缺少了享受,学习和工作业绩都会失去色彩。这一理念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都行得通。
真实故事/压力的吸引
来自爱德华·汉兹利克博士
52岁的山姆(Sam)是依靠压力生活的典型例子,但压力却差点儿要了他的命。山姆是在妻子和朋友的催促下才极不情愿地来看医生的。他身上有很多病症,包括头疼、恶心、腹痛,偶尔呕吐,紧张焦虑。他不愿意看医生,因为他怕被检查出癌症或脑瘤。我给山姆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
“我怎么会感觉这么难受呢?”山姆不解。我告诉他可能是压力造成的。山姆听后很惊讶,就像许多成功商人一样,山姆坚信压力是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他自己也能对付这些压力。
山姆的工作是给航天工业提供商业服务,这项工作本身就很有挑战性,工作时间长,而且也会有各种起起伏伏,但这是他养家糊口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与这些病症比起来,山姆更害怕自己失去这些压力带来的“动力”。
这样的说法我之前也听过,有的患者认为,如果你没有压力,别人就会认为你不求进取。
山姆意识到压力并没有带给他任何优势,没有带来轻松舒适,而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他的身体出了毛病。他开始积极学习,无论身边发生了什么,都要保持健康。“我发现有时我得学会说不,”他说道,“我现在已经不再埋怨自己做得不够好了。我意识到如果工作的时候我感觉并不好,那我的工作也不会有什么进展。”这对山姆来说是很大的突破,对他病情的好转也有很大作用。
随着焦虑和压力的减轻,山姆的症状开始缓解,这一点我并不惊讶。对于压力,只要人们稍微投入点意识,就会产生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