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之歌(2019年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最美读书人”张娜:视力仅0.02,却甘做盲人阅读的“眼睛”

“最美读书人”张娜:视力仅0.02,却甘做盲人阅读的“眼睛”

朱洪园

将电脑上的字体调到最大后,张娜手拿着电子助视器,仍然需要眼睛紧贴着电脑来阅读。

7月15日下午,视力仅为0.02的张娜边看边读,用时四个多小时,终于录完了一篇名为《幸福的第六根手指》的文章。之后她还要剪辑、排版,并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我主要是在为盲人朋友们阅读,想通过文字和声音,将温暖和力量传递给需要的人。”张娜说。从2014年开始,这件事她已经坚持了五年。现在,张娜的读者和听众覆盖全国各地,他们纷纷为张娜点赞,称她为“最美读书人”。

2019年5月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河北沧州东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张娜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张娜在读书

自卑少年变身自强“学霸”

今年四十二岁的张娜出生在沧州东光县农村,因为先天性视力障碍,她从小就看不清东西。小时候,她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儿正常玩耍,经常自己偷偷躲在屋子里发呆。

上学之后,即使坐在第一排,她仍然看不清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人”“入”“八”,对张娜来说却非常难辨别。因为她看不见,她无法知道,同样的笔画,为什么一个是“人”,一个是“入”,一个是“八”?

“我特别感谢当时的老师和同桌,我看不见,他们就帮我读,老师为了照顾我,特意放大声音,或放慢语速。”她回忆说,从那时起,我就对声音非常敏感。

但即使这样,课堂上的内容,她还是好多不能理解。有的男同学很淘气,故意嘲笑她。

“我当时非常自卑。”张娜说,她回家跟母亲哭诉:“为什么我看不见啊?”这时候,母亲只能默默无语,躲出去偷偷地哭。为了能让张娜跟上学校的课程,这个从未上过学的农村母亲,便开始跟张娜一起学习。张娜说,每次都是母亲先自学了,再讲给她听。

张娜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沧州农村经常停电,在晚上,她只能和母亲点着煤油灯学习。张娜一手拿着煤油灯,一手拿着课本,眼睛紧贴着书本,头发不知道被煤油灯烧了多少次。

考试的时候,由于视力差,她看题的时间总是要比其他同学多几倍,最初试卷总是答不完。

但张娜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视力不行,她就在时间上下功夫。她用来学习的时间,总是比别人多几倍,终于,她的成绩赶上来了,并在班里名列前茅。

“全班同学开始对我刮目相看。”张娜说。那时候她就坚信,正常同学能做好的事情,她一样能做好。

就这样,张娜从小学读到高中,但最后还是因为自身原因,没有读大学。“没参加高考,没能读大学成了我一生的遗憾。”张娜说。

通过“爱心信箱”找到人生价值

进入青春期后,尤其是到了该做选择的年龄,张娜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困惑。张娜说,她有时能感觉到周围的人在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仿佛在说:“这个残疾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呢?”

张娜在读书

对别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对于张娜却很艰难,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她知道,如果一直这样困惑和迷茫下去,自己的人生将会非常灰暗。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4年,当年张娜的父母听到一个消息,称有一家医院能治好张娜的眼睛,已经有不少像她这样的视障人士获得了光明。

“我当时满怀希望,觉得自己的眼睛马上就能治好了。”张娜说。没想到,她和父母来到医院后,医生却告诉她,她的眼睛已经不能治好了。

“那是我人生中最绝望的时刻,感觉自己这辈子完了。”张娜回忆道。

回到家后,张娜将自己锁在屋子里,三天没有出门。

心中的苦闷无法发泄,幸好还有文字。喜欢写作的张娜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困惑,写成了一篇文章,然后投给了平时经常收听的山东德州的一家电台。

没想到,几天后这篇文章居然在电台播出了。不断有各地的听众给张娜来信,鼓励她振作起来。从此之后,张娜经常给电台写信。通过电波,她认识了许多朋友,有听众也来信向她诉说心中的困惑和苦闷。

“我就像一个知心姐姐一样,给大家答疑解惑。”张娜说,那时她感觉到能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以此为契机,张娜在电台做了一个名为“爱心信箱”的节目。通过一封封的书信,张娜在收获别人传递给她的温暖和感动的同时,也将温暖和力量传递了出去。

张娜记得,曾有一位来自河北定州的青年因为身体残疾非常自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通过信件与他多次交流,最终帮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树立了生活的自信。”

还有一位青年因为年少无知,犯错进了监狱,出狱后非常苦闷,不知道人生的方向。他写信向张娜诉说,张娜一直鼓励他,终于,这个青年也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就这样,“爱心信箱”让张娜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成为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事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封和邮票成为张娜家里的一项重要开支,但家人一直非常支持她。

1996年,靠自己的努力,张娜成为东光县一所小学的代课教师。第二年,她又进入东光县职业教育中心工作。在东光县职业教育中心,她从事后勤工作,一直兢兢业业。

下班的时候,张娜也没忘记学习,她也意识到,只有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生存下去,坚持自己的事业。

没能上大学一直是她藏在心底的遗憾,工作稳定后,张娜开始自学大学课程。即使利用助视器,她仍需要脸贴书本,才能将字看清。就这样,张娜每天自学四五个小时,花了三年时间,她终于拿到了大专学历。随后,张娜又报考了河北师范大学,用三年时间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证,获得了学士学位。

张娜在录音

“自学虽然异常辛苦,但拿到学士学位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张娜笑着说,“我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我可以’,正常视力的人能做到的事,我一样能做到。”

“为爱读书”用声音传递温暖

在同事郭兰茹看来,张娜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别人能做到的她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她也要做到。”

“在东光县职业教育中心,四五十岁的老师们对计算机普遍不是很精通,有时上课需要,做个PPT或音视频,好多老师就十分为难。”郭兰茹说,这时大家会不约而同想到找张娜帮忙,因为她是老师们心中的“计算机高手”,张娜也总是很热心地为同事们答疑解惑。

因为工作的原因,张娜比较早接触到计算机。她说,“当时我就觉得,电脑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普及,会对我很有帮助。”

因此,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张娜就开始自学。从最简单的打字开始学起,当时没有电脑,她就请一个朋友,在硬纸板上画了一个电脑键盘。就这样用一个“纸键盘”,张娜学会了盲打。

后来有了个人电脑,张娜又自学了各种办公软件和音视频剪辑软件。由于身边没有能请教的人,张娜学得十分艰难,有时候一个操作卡住,她得自己摸索好几天。

2009年左右,张娜开始在当时的网络聊天室与网友进行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就像之前做‘爱心信箱’一样,只不过当时的载体是电台,现在是网络。”张娜说。

有一次,张娜看到网上一个盲人朋友在用一款软件朗读。张娜觉得,用那个软件“机器味儿”太浓了,缺少“温度”。

“我为什么不自己朗读一些优秀文章上传到网上,传递温暖和力量呢?”张娜暗自琢磨。

从2013年开始,张娜开始在音频网站发布她的朗读作品。2014年,她开通了“生命阳光之为爱读书”微信公众号,正式通过这个平台发布音频作品。她选择的文章以励志类居多,同时还及时发布与残疾人相关的政策信息。

每天从选择文章,到朗读录制音频,再到选择配图、配乐,然后在微信公众号里进行编辑排版,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推送完毕已是凌晨。

对于双眼视力仅有0.02的张娜来说,录制音频有多难可想而知。因为看的速度跟不上语速,她只能一遍遍地记,一遍遍地录,每篇作品录下来需要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可是再苦再难,她都不曾放弃,她始终坚信,她诵读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陪伴,是温暖。

五年来,“生命阳光之为爱读书”微信公众号已陆续推送有声作品七百余篇。张娜说,她感觉自己是在用声音为盲人朋友描绘着梦想的模样。

通过读书,张娜不仅温暖了众多盲人朋友,许多身体健全的志愿者也受到感召,纷纷要求加入读书团队中来,帮助她一块做。目前,已有六个固定的志愿者在帮助张娜做这个公众号,他们七个人,每周一人一天。

作为团队中的一员,陈金平一直对张娜充满敬意,她感叹道:“在为盲人朋友读书这件事上,张老师真是太认真负责了。”

陈金平记得有一次,她加班到晚上九点多,回家后才突然想起当天是自己朗读录音。她赶紧找文章朗读、录音,并联系张娜。接通电话才知道,张娜白天被大车撞伤了胳膊,正在输液。

“我觉得当天微信肯定发布不了了。”陈金平回忆道,没想到晚上11点多,她看到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她朗读的作品。后来,她才知道,张娜当晚用一只手编辑排版,做好了微信。

随着“生命阳光之为爱读书”微信公众号的粉丝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张娜说,最初听众主要局限在河北、山东等地,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听众。

“影响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张娜有时深感压力,但她从不跟别人提困难。“说困难不是我的性格,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克服。”她笑着说。

最近,张娜和团队志愿者正准备系统地给听众朗读一些经典名著。相信这位“最美读书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更多的爱和正能量播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