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家在战锤世界中的艰难求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三十六章:蛊王

‘呲啦呲啦’。

货舱区的一片空地上,苏桐将几根菌芽扔进烧成白灰的碳堆,饶有兴致的翻动着。

褐色真菌长出的胞芽像大致像草一样的大小,但是却粗壮饱满的多,像是树上新发的枝芽一样。

表皮很韧,不用刀割很难切下来,如果不完全做熟的话会有涩口的粘液。

但烤胞芽真的很好吃,新摘的菌芽是只有在喀什特上才吃得到的美味。

苏天坐在一旁,一根根掰断干枯死亡的菌丝扔到白灰上,静静看着他们烧出猛烈的火光。

褐色真菌在经历了两天不受控制的成长后已经堆满了地表,这些真菌本质上还是光合生物,自然而然的渴求更多的阳光和养分。

想要获得更多阳光,就要有更大的表面积,想要有更多的养分,就要有扎的更深的根系。

扎根属于褐色真菌的传统艺能了,在过去百万年间水分匮乏的时候,真菌们就是依靠足够深,足够广的根系存活下来的。

阳光的缺少属于是新时代痛点,毕竟笑死水分根本不够用,喀什特过去从来没有过地表面积不够用的情况。

基因驱使着每一个真菌个体做出更有利于自身基因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必要的‘利他性’。

就像人类会照顾自己的后代一样,因为后代中承载了自身百分之五十的基因,那些让我们爱护后代的基因在历史的冲刷中被保留了下来。

那些庞大且相连的菌网也不自觉地开始合作,一部分菌落不断地用风化的菌丝加固彼此之间的联系,它们不断将自身繁衍新生的真菌拱向更高。

同时褐色真菌也产生的剧烈的分化,每一个庞大的真菌群落都有着细微不同的发展路线。

其实用‘褐色真菌’这一个笼统的名字来统称喀什特上复杂的真菌群落是不合适的,喀什特上的真菌在不同区域,不同深度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真菌群落,有些平原巨型真菌群落绵延数千公里长,而有些山区间的真菌群落可能只有数十厘米宽。

这些真菌群落或许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祖先,但他们本身已经足够分化,并排斥着其他群落所伸出的菌丝,他们本能的抗拒彼此加入自己的群落。

在过去喀什特缺水干燥的土地上,大家还能相隔数里谈笑言欢,毕竟大部分土地都是全年无水的。就算是面对面脸贴脸的群落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冲突,毕竟可用资源就这么一点,大家光是活着就已经够难的了。

可是喀什特现在大气中有水,即是是最一丝一毫的水汽也足矣支撑褐色真菌茁壮成长。

那现在各个群落之间就不可能有以前的笑嘻嘻了,基因是自私的,褐菌需要三种资源:水,阳光,养分缺一不可。这是一个木桶效应的典范,即木桶的装载量只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那么在喀什特上’水‘这块木板已经短的不能再短了。

喀什特其实不缺水,这个世界上大部分行星是不缺少水甚至是液态水。氢和氧都是很轻的原子随处可见。只不过过去喀什特上的这些水没能很好的循环起来罢了。就像深埋在地底的煤炭不会参加碳循环一样,水与碳必须进入循环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在水资源竞争最激烈的阿德里安娜平原上,有些巨型真菌群落已经有像灌木那般高大的地表结构了,地下根系更是盘根复杂,不断的深入这颗星球的地壳之中。

有许多小群落在这样的变革中根本来不及反应,要么缺少养分和水渐渐枯萎,要么彻底失去阳光被其他群落所掩埋。

他们的菌网之间的连丝会在断绝资源后慢慢风化脱水,尽管菌网的结构还足够它支撑上百年之久,但那也只是缓慢的死亡罢了。

风干的菌丝,一点就着,绝佳的燃料。

“啊!这根应该烤好了,你们快来尝尝。”

苏桐从火堆中抓出一个烤的焦黑的胞芽,剥开不太咬的动的外皮,露出了其中透明的果肉,有一股独特的香甜气味。

苏天小心翼翼的用勺子挖出一小口,吃上去的口感有点粘粘的,有种芦荟的感觉,甜味不是很浓。

嗯,很好吃,但为此走上三公里,然后在闷热的货舱区等两个小时到底值不值得的呢?

嘴里含着勺子的苏天突然猛的一拍大腿,自己都差点忘记了今天已经是来到喀什特的第七个泰拉日了,是时候该把生态圈内的其他生物给释放出来了。

苏天其实并不是很清楚喀什特上的各种变化是如何引起的,他只看到在短短一周内喀什特的地表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态发展,于是他默认这一切都是生态圈的功劳。如果是在穿越以前,苏天或许还会担心这些入侵生物对本地生态的影响以及物种保护之类的事情,但就是要保护也得首先有个丰富的生态啊,况且这个生态圈是蓝精灵出品,想必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他把手中的胞芽递还给苏桐后起身去往生物圈旁,按照操作指南摁下了红色按钮。

生物圈内部,此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生物圈是一个十分完备的,拥有数万种生物的成熟环境,其中的通风是双向的,所以,真菌的孢子也在打开的那一刻随着气流进入生物圈内部。

于是一次生物圈内部的大混战开始了,褐色真菌简单粗暴的增殖方法使得它几乎可以适应并榨干任何环境,它一上来就开始将根系深深扎进土壤之中大吸特吸,同时茂密的真菌还会攀附在玻璃上遮蔽阳光。在野外成长的真菌想要自己搭建出足够的高度很难,真菌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慢慢把自己叠上去,可是如果有东西可以让真菌抓住,那他们成长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没到一周就彻底沾满了整片玻璃。

虽然生物圈的各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但不是每一个生物都有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在失去了土壤和大部分阳光之后,许多小体型的植物已经奄奄一息快要撑不住了,较为大型的植物则依靠自己的能量储存依旧繁茂着,但他们的叶片也正在努力的寻找着阳光。

动物们则嘎嘎乱吃,长在高处的胞芽都可以被大部分动物消化,就连菌丝和菌落也可以被一些昆虫食用,整个生物圈呈现出小动物爆缸的趋势。

真正热烈的对抗发生在土壤之下,生物圈同样装载了数种真菌,这些真菌各个都是来自不同世界的蛊王,早已在航行的过程中打得火热。在褐菌的孢子进入生物圈土壤的那一瞬间,一场微生物之间的大战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