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
首先,让我们观察8岁的小男孩儿。这个年纪的小男孩儿喜欢跑来跑去,玩一些追球的游戏。游戏“群雄逐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当一个男孩儿拿到球时,其他几十个男孩儿就会集体追逐拿球的人。当拿球的人被包围时,他可以选择继续持球,也可以选择传球给其他人。而接到球的人,会立即变成下一个被集体追逐和包围的对象。这个游戏需要很大的一个场地才能玩。游戏的主要活动就是疯狂地跑来跑去。
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认真,也常充满着欢笑。通常来说,一旦有一个男孩儿变得过度情绪化,那其他孩子就会忽视他,然后接着玩游戏,因为孩子们希望他能自己好起来。然而有时,男孩子们也会选择处理他的情绪。例如,一次,一个叫布赖恩的小孩,他玩着玩着开始大哭起来。另一个叫盖布的孩子自认为是这个混乱组织的首领,大声地让每个人都停下,然后走向布赖恩。“你怎么了?”盖布问道。布赖恩眼泪汪汪地说:“我一次球也没有抢到。”然后,盖布转向其他人并大声宣布:“咱们走!这次让布赖恩拿球。布赖恩,给你球。好样的!咱们走!”
然后大家四散开来继续玩耍。问题解决了,情绪也得到了处理。男孩子的目标很简单,即不管发生什么,都要接着玩球。每个人的兴趣都在玩球上。哭泣就像水蛭,让孩子们不能痛痛快快地玩。因此,哭泣并不受欢迎。孩子们的目标就是摆脱这个水蛭,继续玩。对男性来说,不论他们是8岁还是48岁,他们的想法都和这些孩子一样。男人的目标就是处理情绪,之后,他们就可以继续在伴侣关系中获得愉悦。
现在,让我们观察一下一群正在玩耍的8岁女孩子。莉萨和凯西正在玩跳房子,突然凯西哭了起来。莉萨问:“你怎么了?”凯西说:“你伤害到了我的感受。”莉萨说:“我怎么会伤害你的感受呢?”凯西解释说,她想要莉萨和她戴同款发夹,并且为此还从家里专门带了一个发夹给莉萨,这样大家就都会知道她们是好朋友了。莉萨说她不喜欢那个发夹,于是凯西哭得更大声了。凯西说:“可是我想要和你做好朋友!”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女孩子们开始回顾她们初次相遇时的情景,还有她们是如何变成好朋友的。她们回忆起曾经一起玩耍一起睡觉,曾一块儿商量要在谁家过夜,还讨论过要在一起玩什么。她们还决定要一起嫁给一对兄弟,这样她们就是妯娌了。她们就这样一直回忆,完全忘记了跳房子这件事。跳房子只是两人相处的背景而已。是情绪让她们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她们想要的是亲密的关系,而游戏只是使两个人的联结更加紧密。游戏本身无所谓,她们只是通过游戏来探索亲密的伙伴关系。
对于女孩儿来说,目标从来不是游戏,停止游戏也无所谓,即使停止也并不会妨碍她们的娱乐。对她们来说,有情绪也不是问题。相反,有情绪是一件好事,它提供了亲密的机会。对于女孩儿来说,表达感受需要承担风险,因为这意味着要敞开心扉、互相信赖,但这也是表明关系更加深入的好现象。最终,凯西和莉萨会解决发夹的问题。莉萨同意留下这个发夹。但实际上对女孩儿而言,戴或不戴发夹,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