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1章 公元前237年之东周列国(二十一)

赵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3年,

直至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风雨。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后期成为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与西方的秦国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霸战争。

赵国的国君属于嬴姓赵氏,其始祖为造父,

他是商朝名臣飞廉(也称蜚廉)的次子季胜的后代。

造父因在征伐徐国时立下战功,被周穆王封于赵城,从而以赵为氏。

赵氏与秦国的嬴氏有着共同的祖先,即飞廉。

飞廉的长子恶来的后代形成了嬴秦氏,而次子季胜的后代则形成了赵氏。

“赵”这个字的本义与速度有关,这与赵氏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传说,周穆王在巡视西方诸侯国时,徐偃王趁机发动叛乱。

季胜的重孙造父因其御车技术高超,为周穆王驾驭骏马,

以极快的速度(赵行)奔驰千里,及时赶回平定了叛乱。

周穆王因此表彰了造父的“赵行”之功,这也是赵氏来源的一个说法。

后来,周穆王将赵城(今山西临汾赵城县)封给了造父,

造父便以封地为氏,其后人建立的国家也沿用了赵氏作为国号。

公元前497年7月,晋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动荡。

当时晋国最强大的两个家族——范氏和中行氏,联手围攻赵氏,

导致赵简子不得不逃往晋阳避祸,晋阳城随即被包围。

这场内战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的直接结果,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卿族争斗的典型表现。

到了同年11月,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军队响应晋定公的命令,出兵攻打范氏和中行氏。

然而,由于范氏和中行氏的实力过于强大,智氏、韩氏、魏氏联军反而被击败。

范氏和中行氏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他们决定向晋定公发动进攻,

这一以下犯上的行为,最终导致他们众叛亲离,失去了其他家族的支持。

这场战争持续了近8年之久,直到公元前490年,

曾经在晋国最强大的范氏和中行氏逐渐呈现劣势,无法在晋国立足,最终弃城逃亡齐国。

晋国内战的结束,标志着晋国六卿制衡的格局被打破,晋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公元前454年,智伯联合韩、魏两家围攻晋阳,赵襄子坚守城池。

在这场危机中,赵襄子派遣丞相张孟谈成功策反了韩氏和魏氏,

使得原本的敌对联盟转变为反智联盟。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联合起来,共同灭掉了智氏,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这一事件是晋国分裂为三个独立国家的前奏。

从公元前453年开始,一直到邯郸沦陷的公元前228年,

赵国的领土大致包括了今山西省北部和中部,

河北省西部和南部,以及内蒙古阴山以南的部分。

赵襄子死后,其弟赵桓子短暂自立为君。

桓子死后,赵襄子之兄赵伯鲁的孙子赵浣继位,即赵献子。

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赵烈侯,他是赵国的开国国君。

在公元前403年,赵烈侯与韩、魏两家一同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

从此赵国正式建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这一事件标志着春秋时期晋国的彻底分裂,也预示着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局面的正式形成。

赵国的建立,不仅是晋国卿族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赵国在战国时期是秦国东出扩张的主要障碍之一,

两国之间的斗争充满了复杂的外交和军事对抗。

赵武灵王作为赵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君主,他的一系列举措对赵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武灵王曾有雄心壮志,企图绕开秦国的函谷关,从九原出击攻灭秦国。

为此,他甚至亲自乔装成使者入秦,考察秦国的地形,

这一行动体现了他的胆识和对秦国的重视。

赵武灵王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的决策引发了内乱。

他最初立小儿子赵何为王,后来又封长子为代城君,导致长子密谋夺位。

公元前295年,代城君伏杀了赵何的丞相肥义,并逃往赵武灵王的沙丘行宫。

王叔赵成和李兑包围行宫,杀死代城君,

而赵武灵王则被围困在行宫中,最终在坚持了三个多月后饿死。

赵武灵王去世后,赵惠文王继位。

赵惠文王任用了廉颇、蔺相如等一批能臣,赵国在此期间名将名相辈出,多次击败秦军。

特别是在渑池与秦盟会后,赵国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

夺取了齐的高唐,并攻击关东诸国,夺取了大量土地,一时间在关东地区的声威无两。

然而,上党郡归属问题最终导致了长平之战的爆发,这场战争对赵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赵武灵王时期的重大外交事件,如使秦、完璧归赵与渑池相会等,

都是秦赵双方相互试探、暗中较劲的真实体现。

秦昭襄王虽然威震天下,但在与赵国大臣蔺相如的交锋中受辱,

这并非他心甘情愿,而是迫于赵国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公元前269年,秦国派遣大将胡阳率军进攻赵国的阏与,

但在阏与之战中,赵奢所统领的赵军精锐突骑击败了秦军。

这场战役显示了赵国军事实力的强大,即使是秦国也未能轻易取胜。

赵国与秦国之间的斗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智慧和外交策略的比拼。

两国之间的斗争充满了尔虞我诈,外交伐谋越演越烈,最终秦国通过变法革新,

逐渐超过了赵国,直至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国力大减,秦国最终统一六国。

赵国在建国之初,拥有较为广阔的疆域,其地理位置在战国七雄中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

以下是赵国疆域的大致描述:

1.山西省:赵国的疆域覆盖了今天山西省的东北部、东南部和中部。

这些地区是赵国的核心地带,包含了晋阳(今太原市)等重要城市,

是赵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河北省:赵国的疆域延伸至河北省的中南部,

这一地区对于赵国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它连接了赵国与其他中原诸侯国的交通要道。

3.陕西省:赵国的疆域还包括了陕西省的东北部,

这一地区与匈奴接壤,是赵国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前线。

4.山东省:赵国的疆域还触及了山东省的西边一角,

这表明赵国的势力范围一度达到了东方的齐鲁大地。

5.河南省:赵国的疆域北部延伸至河南省的北端,与韩、魏等国接壤,

这一地区是赵国与中原诸侯国进行外交和军事互动的重要地带。

6.北方边界:赵国与燕国以易水为界,

易水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两国之间的天然屏障。

7.西北边界:赵国与匈奴以阴山为界,

阴山山脉是赵国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

8.南方边界:赵国与韩国、魏国、卫国交错为邻,

这一地区的政治格局复杂,小国林立,是赵国进行外交博弈和军事扩张的主要舞台。

9.西方边界:赵国与魏、韩两国接壤,这一地带是赵国与西方诸侯国进行交流和冲突的前线。

10.东方边界:赵国与齐国以古黄河为界,

古黄河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分界线,也是赵国与东方强国齐国之间的缓冲区。

赵国的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既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也为其在战国时期的军事扩张和外交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这也意味着赵国需要在多个方向上维护其疆域安全,

与周边的诸侯国进行持续的互动和竞争。

赵国的历史,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不断寻求发展和生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