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3章 公元前297年之东周列国(二十)

公元前297年,魏国魏襄王在位。

魏襄王,姬姓,魏氏,名嗣,亦称赫,是魏惠王的嫡子。

作为战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位君主,他在公元前318年登基,直至公元前296年驾崩。

在其逝世后,其子魏昭王继承了王位。

魏国,战国七雄之一,曾一度称霸天下,

然而到了魏襄王时期,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国力衰微,地位大不如前。

魏襄王,心怀复兴大魏的壮志,继位后继续推行其父魏惠王的“合纵”策略,

力图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强秦。

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结成联盟,共同发起了对秦国的进攻。

由于各国心怀鬼胎,真正投入战斗的只有魏国和韩国,使得魏军成为了伐秦的主力军。

随着燕、楚两国军队的撤退,魏国作为合纵的倡导者,不得不带领三晋继续进攻函谷关。

但三晋的军心并不统一,赵、韩两国缺乏与秦军决战的决心。

在秦军的突袭下,他们迅速撤退,留下魏军独自面对秦军。

孤立无援的魏军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结果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秦军在击败魏军后,并未停歇,继续追击韩赵联军,直至俢鱼,并在那里再次击败了三晋联军。

五国伐秦的战争结束后,魏襄王不得不向秦国割让城池,以换取和平。

这场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削弱了魏国的实力,使其在战国时期的大国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公元前314年,秦国派遣樗里子发动了对魏国的攻击,成功占领了曲沃,并在案门击败了犀首(公孙衍)。

这场战争不仅是秦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也标志着魏国在秦国面前的军事力量开始衰弱。

公元前313年,秦国为了巩固与魏国的关系,

派遣使者到魏国,立魏公子遬为太子,从而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联盟。

同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晤,

这次会晤涉及到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合作。

公元前312年,魏国在与秦国的联合下,对齐国发起了进攻。

这场战争中,魏国与秦国共同征讨了燕国,展现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军事行动。

公元前311年,魏国军队对卫国发起了攻击,成功攻占了两座城池。

这次军事行动给卫国国君带来了极大的忧虑,卫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公元前310年,魏襄王再次与秦王在临晋举行了会晤。

同年,张仪和魏章作为秦国的使者访问了魏国,

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旨在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

公元前308年,魏襄王与秦武王赢荡在应城举行了会晤。

这次会晤是为了讨论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和政治联盟,

以及如何在战国时期的复杂局势中保持各自的利益和地位。

在这些会晤和战争中,魏国试图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地位。

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魏国逐渐发现自己在与秦国的关系中处于较弱的地位。

尽管如此,魏国还是通过与秦国的合作,试图在战国时期的纷争中保持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公元前307年,魏国的太子前往秦国进行朝拜,

这一外交行动是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和友好关系。

同年,秦国对魏国的皮氏发起了进攻,但未能攻克,最终撤兵。

公元前305年,秦国将秦武王的王后送回魏国,

这一举措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用以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或是作为某种外交协议的一部分。

公元前303年,秦军攻下了魏国的几座城池,

这一军事行动是秦国扩张的一部分,同时也反映了魏国在军事上的弱点。

公元前302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举行了会晤,

这次会晤涉及到了双方的边界问题、军事冲突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合作关系。

在这次会晤之后,秦国决定将之前占领的城池归还给魏国,

这是会晤结果的一部分,表明双方达成了某种和解或协议。

公元前301年,魏国与秦国联合攻打楚国,

这标志着魏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转变,从与秦国的对抗转向合作,

是出于对抗其他国家威胁的需要。

公元前296年,秦国归还了魏国的部分土地,并与魏国讲和,

这是双方长期冲突后的一次重要和解,为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合作铺平了道路。

公元前296年,魏国的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继位。

魏襄王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魏昭王的继位则预示着魏国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继位后不久,魏昭王便面临了秦国的军事压力。

公元前295年,秦国对魏国发动了攻击,成功占领了魏国的襄城(今河南许昌境内)。

这场战争可能是秦国对魏国新君的考验,也可能是秦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公元前294年,魏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再次爆发,

但魏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利。

这次失败进一步削弱了魏国的军事力量,并迫使魏国在对秦政策上做出调整。

最终,在公元前296年,秦国归还了魏国的部分土地,并与魏国讲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冲突。

伊阙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韩、魏、东周三方联军的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93年。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秦国为了打开东进中原的通道,而韩、魏两国则试图遏制秦国的扩张。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变得强大,开始积极对外扩张。

公元前307年,秦军占领了韩国的宜阳,进一步威胁到了韩、魏两国。

公元前294年,秦国将领白起夺取了韩国的新城,这直接导致了伊阙之战的爆发。

在伊阙,秦军与韩、魏、东周三方联军对峙。

联军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韩、魏两军之间缺乏合作和信任,都不愿率先出击。

秦将白起利用这一点,采取了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

他先是用少量疑兵牵制韩军,然后秘密调动主力绕到联军后方,对魏军发起突然袭击。

魏军猝不及防,迅速溃败,韩军随之动摇,最终联军大败,秦军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伊阙之战以秦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俘虏魏军主将公孙喜并处决,占领伊阙及五座城池告终。

这场胜利使秦国打开了东进中原的通道,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

白起因此战功升任国尉,并继续率军扩大战果,夺取了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290年,魏国开始向秦国割地求和,将河东的四百里土地全部割让给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