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0章 公元前297年之东周列国(七)

大约在公元前318年,22岁的屈原带着远大的抱负,从他的故乡来到楚国的都城郢都。

他积极寻找机会,向楚怀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见解,

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楚怀王很快发现了屈原的学识和才华,决定重用这位年轻人。

屈原被任命为三闾大夫,负责楚国的祭祀活动。

在楚国,祭祀是国家大事,而祭祀时的歌词尤为重要。

屈原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创作了气势恢宏的《九歌》。

《九歌》是一组祭祀诗歌,通过专业的男巫、女巫吟唱,

其旋律优美,宛如天籁之音,让楚人的精神世界与上天成功对接。

祭祀活动结束后,楚怀王亲自接见了屈原等主创人员,

对屈原的诗歌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屈原的才华得到了楚怀王的赏识,

他被任命为左司徒,参与国家政事,并兼管外交,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屈原以其卓越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年轻的屈原不负楚怀王的期望,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

他在起草文件、接待外宾、制定政策等方面样样出色。

他主张明确法度,选拔贤能,改革政治,

联合齐国对抗秦国,提倡“美政”,这些举措一度使楚国呈现出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屈原的政治生涯看似光明,但由于他的改革主张和高尚品德,

引起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嫉妒和排斥。

屈原在内政上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对外则主张联齐抗秦,

这些政策对于楚国的强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触动了贵族集团的利益。

上官大夫等人出于嫉妒,开始对屈原进行诬陷,

导致楚怀王对屈原的信任逐渐减弱。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作为秦国的使者来到楚国,

他用重金收买了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利用他们作为内应,

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为诱饵,诱使楚怀王与齐国断交。

楚怀王受骗后,两次向秦国出兵,均遭惨败。

在这种情况下,屈原奉命出使齐国,试图修复两国的关系。

然而,张仪再次来到楚国,继续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得屈原的努力付诸东流。

怀王二十四年,楚国与秦国建立了黄棘之盟,

标志着楚国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屈原因此被逐出郢都,流放到了汉北地区。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昭王约楚怀王在武关相会,楚怀王被秦扣留,最终客死他乡。

楚襄王即位后,继续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

流放江南,他在沅、湘二水之间辗转流离,生活十分艰难。

屈原的流放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在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诗篇,

如《离骚》《天问》《九章》等,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不公正待遇的悲愤。

公元前278年,楚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秦国大将白起率领强大的秦军南下,攻破了楚国的国都郢都(今湖北荆州),

楚国的防线崩溃,国家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这一年,对于屈原来说,不仅是国家的灾难,也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

屈原的政治理想是振兴楚国,使其再次成为诸侯中的强国。

然而,面对秦国的铁蹄,他的理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楚国的危亡和人民的苦难,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绝望。

尽管他依然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但现实的残酷让他感到无力回天。

在这种极度的绝望和悲痛之中,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怀抱大石,

投入了汨罗江的滚滚波涛之中,以此表达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理想的坚持。

屈原的死讯传出后,楚国的百姓深感悲痛。

他们自发地来到汨罗江边,争先恐后地打捞屈原的尸体,

希望能够找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遗体。

然而,尽管他们努力搜寻,最终却一无所获。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用苇叶包裹糯米饭,

将其投入江中,以此来祭祀屈原。

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流传开来,并最终形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

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端午节,这个原本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因为屈原的牺牲而赋予了新的意义。

它成为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也是对屈原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屈原的诗歌和爱国精神,通过端午节这个节日,

得以在中国人民中代代相传,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屈原,这位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和政治家,

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更在精神和文化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

它以楚地的民歌为基础,融合了诗歌、音乐和舞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楚辞的特点是情感丰富、想象奇特、语言华美,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

采用了更加自由灵活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共有二十五篇。

这些作品包括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

每一篇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它以诗人自身的理想、遭遇、痛苦和热情为素材,

展现了屈原鲜明的个性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天问》则是屈原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探索,表现了他的学术造诣和哲学思考。

《九歌》是楚国的祀神乐曲,经过屈原的加工和润色,成为了充满生活气息和深情厚意的诗篇。

屈原的作品与神话紧密相连,许多内容都是基于神话传说的发展。

同时,他也是一个关注现实的诗人,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尤其是对楚国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屈原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诗歌创作,还在于他的精神和思想。

他的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追求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屈原的作品和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