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父子:我包国维只用司丹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留级

“省立志诚中学?”

“哦,‘小包’上学的地方。”

看到这封信上的落款,包国维恍然大悟。

“省立志诚中学”是一所西式的贵族学校。

教学方式照搬西方,用的也是新派的教科文,除了国文算术外,还开设外语。

这是苏州城前几年新开的一家新派学校。

因为教学方式新颖,生源好,在这几年内,一跃成为苏州城最好最顶尖的中学。

谁家孩子有幸上了志城中学,以后绝对前途无量,不是某某大官,就是某某政治家,再不济也能子承父业,当个叱咤一方的大商人。

志诚中学是新派的学校,新派学校和传统学校的区别,不光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科书上,就连校服和课外活动,还有学校里的教学楼建筑,都透着一股“洋味”。

所以“省立志诚中学”又称“洋学堂”。

能上“上学堂”的,不是大官家的子孙,就是商人家的少爷小姐。

总之,能上“省立志诚中学”这个学校的学生,都很有钱。

一个学期的学费三十一块钱,再加上二十块“操衣费”,“操衣”就是校服,一共五十一块钱。

这五十一块,对这些大官商人来说,就是毛毛雨,一顿饭的事。

但对老包来讲,这五十一块可就不简单了。

老包一个月工资七块钱,包国维一个学期的学费五十一块,他得省吃俭用七个月,还得找胡大借两块钱,才能凑齐包国维一个学期的上学费用。

想要上“省立志诚中学”这个“洋学堂”,光有学费还不行,还得有大官员大商人引荐,才能获得入学资格。

秦老爷念老包侍奉秦公馆几十年,从青嫩小伙干到了花甲老人,本着这个情分,秦老爷才举荐包国维进了“省立志诚中学”。

秦老爷是苏州城的首富,他儿子秦天赐又在“省立志诚中学”一举高中北大,这面子自然没得说。

因此,“包国维”才幸运地入了学,上了“洋学堂”,和一帮大官员大商人家的富少爷攀上了交情。

“包国维”进了“洋学堂”,天天想着巴结郭纯龚德铭这些富二代,在学习上根本不用功,不是上课睡觉,就是迟到早退,学习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这张从“省立志诚中学”教务处寄到观前大街秦公馆的邮件,其实是一张期末成绩单。

包国维打开信封,抽出一张十三行信笺。

那个时候还没有a4纸,新闻和报刊常用道光纸,书写重要文件则多用十三行笺纸。

包国维手上这张,正是用一张十三行笺纸写成的期末成绩通知单。

民国时代,在纸张上写字,并不是像现代一样,横向,从左写到右。

而是继承了明清时期的古籍书写方式,从最右右边开始,以纵向的方式,从上写到下。

这一张通知书上,

最右边由上到下是:高秋二年生包国维期末考试通知书。

往左,分别是国文:丁。

算术:丁。

外语:丁。

物理:丁。

生物:丁。

历史:丁。

地理:丁。

军事训练:丁。

体育:乙。

评级:成绩不合格,留级重修。

落款:苏州市省立志诚中学教务处。

可以说,除了体育之外,“包国维”的国文算术外语其他科目,全部都是不及格,

而且因为挂科次数太多,“包国维”还得留级重修,原来是二年级生,这会儿还得留级重新上一年。

看着这张通知书,包国维脸都绿了。

这“小包”成绩也太差了吧?

除了体育勉强能看,其他科目全部都挂了,还得留级重修,

这什么猪脑子能挂八门课?!!

包国维前世是神舟top5高校的大学生,高考时以全校第一名,市里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到了重点大学,身为“学神”的他,自然看不起“小包”这份期末考试成绩单。

“真他娘的给老子丢人!”

包国维爆了一句粗口。

他现在穿越成包国维,这份成绩单自然就是他的成绩单,考出这垃圾不堪入目的成绩,自然就是他自己。

这留级重修……自然也得他来承担!

“这‘包国维’脑子都是浆糊吗?什么猪脑子,连物理算术这么简单的科目,都考不到及格线?”

民国时代的课本尽管和现代有所不同,但算术外语部分,大部分是相通的,难度系数相近。

不过也难怪,这“包国维”进了“洋学堂”,就没有一天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天天想着巴结富二代同学,意淫校花,爱慕虚荣,让他好好学习努力用功读书?

这是不可能的。

包国维平复了心情,顺手收起了考试成绩通知单,这份单子他越看越觉得碍眼,索性又塞回了信封里,信封里还有第二份文件,是交学费的账目单子,留级重修是要重新报名的,一个学期的学费依旧是三十一块钱,校服也要重新做,是二十块钱。

“真晦气!”

包国维骂道,将学费单子也塞进了信封,随手将信封插进桌上的书架中间。

谁料这一幕,被刚好端饭进来的老包看到。

老包端着一个大陶碗,陶碗里是白花花的大米饭和红烧肉,虾仁和土豆丝。

老包献宝一般将晚饭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上,对包国维乐呵呵笑道:

“儿子,饿了吧?”

“这是你爱吃的红烧肉和虾仁,你胡叔叔专门给你做的。”

老包放下饭时,正好瞥见包国维将信封塞进书架里,忙问道:

“哦对了,老爷今早给我一封邮件,让我转交给你,儿子你看了吗?这信上写了什么?”

老包一脸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变得懂事的好儿子包国维。

身为秦公馆老仆人,老包大字不识一个,小时候家里穷,七八岁就被卖到了秦公馆,侍奉秦老太公,没上过学堂,不认识字。

这份信他从秦老爷那里接过,来到屋里放在包国维经常坐着“学习”的桌子上,等包国维回来自己拆开,好把信上写了什么念给他听。

只不过老包很疑惑一件事,为什么自家老爷把信递给他时,看他的眼神有点怪怪的……

包国维看着老包浑浊且流露着一丝期待的眼睛,他不想让这个老人失望,思忖了一下,他淡淡道:

“这是我省外的同学寄给我的信呢,他问我寒假过得怎么样?作业写好没有?”

包国维对老包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啊耶,那你同学人还怪好哩。”

老包听完,连连点头,下意识瞥了一眼桌上的盛满红烧肉和虾仁的陶碗,急忙催促道:

“儿子,快!快坐下来,吃饭吃饭。”

“饭要趁热吃,趁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