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经典的人生歪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人生哲学篇——颠覆传统观念,摆正我的影子》:歪理心态——给心情一个不一样的弧度(1)

人生并非只有一个角度可供选择,颠覆了自己,说不定就是最好的自己。每一个弧度都必然是不规则的,有时候让自己的心态偏离一下正常轨道,说不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歪理一:没人会永远成功,也没人会永远倒霉

这个世界上,成功忙着挑选人,倒霉也真的没闲着。两个人都很忙,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将眷顾倾注在你头上,所以别期待什么永远。成功不会永远青睐你,倒霉也没那么多时间跟你起腻……在《孟子·告子下》中,有这样一段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相信这段话曾激励过很多人在逆境中锲而不舍、奋发向上。

然而,在励志的同时,这段经典的语言往往让我们想起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历尽“苦难”的故事。这使一些人对成功的理解产生了错觉:成功太难,不流几桶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简直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历程真的这么复杂和困难吗?

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们愈来愈渴望体现自身的价值,愈来愈向往成功的风光。随着人们对成功的关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成功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对实现成功的方法解读得也越来越多。那么,哪一种方法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呢?难道只有艰难曲折这一途径吗?

其实,成功真的没有那么复杂。《为学》开篇讲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很多事情,不必搞得那么复杂,不必瞻前顾后,只要你“为之”,可能一切问题就会马上迎刃而解。人们之所以苦心孤诣地去追求成功,却不得其门而入,很多时候是因为陷入了心理上的误区——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其实,成功没那么复杂。库佐寥夫是苏联的火箭专家,有一段时间,他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并为此食不甘味、日夜不安。

他的妻子看他这么烦恼,便对他说:“这有什么难的呢?就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如果还不够,那就继续增加。”

库佐寥夫一听,顿时茅塞顿开,于是他采用了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马上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原来,复杂的火箭上天难题的解决办法一点都不复杂,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加法,一个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三个。一个家庭主妇的想法、一个简单的理念,往往就会成为事业成功的契机;而如果纠结于复杂化的思想与思路,反而会钻进牛角尖,让成功变得遥不可及。

其实,人世中的许多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不是让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普通人只要想做、去做,就很容易做到。而困难就像投射在荧幕上的皮影戏,看着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造物主不会让人永远倒霉,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向前走,那道门槛就很容易跨过,而成功便是水到渠成。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经常在喝下午茶的时间里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风趣幽默的成功人士并没有把成功看得多么困难和复杂,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功是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的事情。

时间长了,这位韩国学生发现,自己以前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总是夸张地渲染自己的经历,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看来,他们不过是让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罢了。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决定把这种心态作为研究课题。其实,这种现象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深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

惊喜之余,威尔·布雷登教授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撼。”后来这本书果然鼓舞了许多人,青年本人也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这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不一定要你付出多少艰辛,成功之前不一定非要经历“头悬梁,锥刺股”的痛苦,快乐的前奏不见得的是悲伤,成功与吃苦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人能永远成功,同样地,上帝也不会一辈子把倒霉加诸于你的头上。只要你执著地坚持你的事业,就会取得完满的结果——成功。

歪理二:走自己的路,才不管别人怎么说

路是自己开出来的,别人说什么其实跟你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生活很简单,人生是自己的舞台,所以尽管得瑟自己的,让别人无休止地嘚啵去吧……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见,路本来是不存在的,而是人走出来的。人多的地方就是大道,人少的地方就是小径,只有你一个人走的地方则只会留下你自己的足迹。

人生的道路千条万条,错综复杂,大道或许走得顺畅,小径或许风景独好。交织如网的人生道路就像握在掌心里的命运线,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走向,关系着将要面对怎样的未来。尽管熙熙攘攘的大道热闹非凡,然而,只有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人生才是独特的,才是真正绚丽而无悔的。1854年,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问世。这本书那创新的写法、不押韵的格式、新颖的思想内容,都像平地里钻出来的怪物一样,并没有那么轻易地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一时间,批评之声汹涌而至,惠特曼一度为此垂头丧气,情绪低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了1842年3月,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的社会图书馆里,著名作家爱默生富有激情的演讲:“谁说我们美国没有自己的诗篇?我们的大诗人、大文豪就在这儿呢……”当时,爱默生的话极大地激励了年轻的惠特曼,这也成为他创作的极大动力。他决定把诗集给爱默生看看。

爱默生读过这部作品之后,给了极高的评价。他称这些诗是“属于美国的诗”“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他认为国人翘首以待的美国诗人诞生了。《草叶集》受到爱默生这样享誉全球的作家的褒奖,使得一些本来把它批评得体无完肤的报刊立刻改换了口气,变批评为褒扬。

不过,爱默生的推崇并没有使惠特曼的书畅销。然而,惠特曼却因此增添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1855年底,他印了第二版,在这版中他又加进了20首新诗。

1860年,惠特曼决定印行第三版《草叶集》,并打算补进几首刻画“性”的新作,爱默生曾竭力劝说他取消这几首诗。然而,此时的惠特曼已经决定坚持走自己的路。他对爱默生说:“删后还会是这么好的书吗?”爱默生反驳说:“我没说它是本好书,我说删了才是本好书!”

然而,执意要独行的惠特曼并没有让步,他对爱默生表示:“在我的灵魂深处,我的意念是不会服从任何束缚的,而是走自己的路。《草叶集》是不会被删改的,任由它自己繁荣和枯萎吧!”接着他又说,“世上最脏的书就是被删减过的书,删减意味着道歉、投降……”

结果,第三版《草叶集》按照惠特曼的想法得以出版。这本诗集热情奔放,冲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运用崭新的形式表达了民主思想和对种族、民族以及社会压迫的强烈抗议。爱默生曾经以为它不会畅销,不过事实却正好相反,这次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美国和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久,这部诗集还跨越了国界,传到了英格兰,进而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偏见常常扼杀很有希望的幼苗。为了避免自己被“扼杀”,只要看准了,就要充满自信,敢于坚持走自己的路。正是爱默生的鼓励,才使得惠特曼有了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勇气,即使在自己的“启蒙者”爱默生反对的情况下,也依然坚持己见,没有妥协,终于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前人走过的成功之路千千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彩,我们羡慕,我们欣赏,我们把他们当做榜样,然而他们的成功却不可以完全复制。别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或许如万花筒般美丽,但是我们自己的精彩或许只需要黑白。

人不要无事讨烦恼,不作无谓的希求,不作无端的伤感,而是要奋勉自强,保持自己的个性。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别人走过的路毕竟不属于自己。要想拥有自己的无悔人生,就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独一无二的足迹。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一个最没规矩的人物——拿破仑。

拿破仑从政毫无规矩:他没有贵族血统、没有门第背景,只是因为娶了一个有钱的寡妇,就挤进了法国政坛,让循规蹈矩的人们大跌眼镜。

拿破仑打仗也毫无规矩:别人都是列着队、敲着鼓约定时间才开打,可是他毫无“绅士风度”,总是先用大炮猛轰,然后再让骑兵冲上去一顿乱杀乱砍。

他曾经下达过一条非常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各业的学者以及一大堆书籍和研究设备。

拿破仑用人毫无规矩:在他的26位元帅中,有24位出身于平民,这些元帅出自鞋匠、木工、小摊贩等上不了台面的职业。

拿破仑当皇帝都没有规矩:别人做皇帝,加冕时都是跪下让教皇把王冠给自己戴上,而他竟然是站起来一把抓过王冠,自己给自己戴上!简直是离经叛道!

总而言之,就像当时欧洲贵族们咒骂的那样:拿破仑是个彻头彻尾的土匪!是这个世界上最没规矩的人!

但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规矩,他们根本打不过拿破仑。所以,骂归骂,他们又不得不臣服于拿破仑,按照拿破仑的规矩生活。拿破仑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这就是他自己的规矩。任何一个人在成功的路上,都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质疑的声音。商鞅变法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袁隆平搞杂交水稻,别人说他异想天开。其实,对于别人的质疑大可不必理会,秦国最终通过变法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袁隆平最终搞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

当然,选择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面对不被理解的困扰和庸碌者无知的嘲笑之时,抉择是艰难的,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魄力和勇气。如果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和勇气,就一定能踩出属于自己的厚重脚印,而你的人生,也必将与众不同。

歪理三:懂得了遗憾,就懂得了人生

假如人生没有遗憾,那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遗憾。其实人的一生就是用无数的遗憾穿起来的,有了它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动力经营自己的期待……生活中,有人这样批评总是犯同样错误的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好像伤疤好了也不能忘记,也要死死揪着不放,即便它已成为过去。然而,对于因遗憾造成的伤疤而言,我们多“怀念”它一次,它也就会多伤害我们一次。我们真的要不时揭开它,感受那种痛吗?

“随它去吧!”一位哲学家说,“它不会持久的,没有一个错误会是持久的!”遗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调味剂,但绝不是赖以生存的主食。那些记忆中的伤悲、痛苦、错误等一切,不该永远占据我们的记忆,只有把那些令人遗憾的事情放下,我们才能重新开始人生。

所以,对于那些不愉快的经历,那些年少轻狂留下的遗憾,那些不能重来的不满意的昨天,我们唯一需要去做的,就是彻底把它们埋藏在心底。有一位高僧十分喜爱陶壶,讲经说法之余,总喜欢欣赏把玩。高僧对陶壶的喜爱几乎痴迷,只要听说哪里有佳品,不管多远,高僧都会不顾一切地前去鉴赏。如果看中了哪件陶壶,纵使节衣缩食,他也要把它买来收藏。陶壶似乎已经成了高僧生命的一部分。

收藏的众多茶壶当中,高僧最钟情一个莲花壶。用这把壶沏出的茶,除了茶香四溢,隐隐中还带着莲花的清香,令饮者如醉如痴。

某日,有朋自远方来,高僧很是开心,便特意拿出这个挚爱的茶壶为他沏茶。朋友也甚是喜欢这个莲花壶,对它爱不释手,却在把玩的过程中,失手将它打成了碎片。朋友异常抱歉,高僧却神色如常,收起碎片之后,又拿出另外一只茶壶沏茶,依旧谈笑风生。

送走朋友,弟子问高僧,这是师父最喜欢的茶壶,被打碎了,不难过吗?高僧说:“我之所以喜爱它,是因为它能让人品茶时沾染香气,并不是为了难过才收藏它啊。壶碎已经是事实了,再留恋它又有何用?不如重新寻找,也许还会找到更好的。”

高僧的“不是为了难过而收藏”的佛理,深深地感染了弟子们。弟子们潜心修佛,最终修成正果。高僧失去了心爱的莲花壶,并未因此郁郁寡欢,把遗憾放在心头。这是因为高僧参透了“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要去体会失去它时的伤心”的佛理。世间的事物本就变化无常,既然已经失去,不妨就随它去吧,何必要刻意去体会失去的痛苦,反正已经无法挽回。

生活就像一条向前流淌的河流,从不回头,也从不后悔。有些遗憾已经发生了,就应该面对现实,以豁达的胸襟对待过去,以感恩的心珍惜现在的拥有。错过了,失去了,反思了,就要果断地放下。若放不下,快乐与幸福将永远与我们无缘。就像爱情,与不合适的人相忘于江湖,才能有机会与正确的人相濡以沫。一位有过3年婚姻,最后婚姻失败的女性写下了一段凄婉刻骨的文字:

“你现在做什么呢?是不是已经结婚了,很快乐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我想了无数次要离开这里,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但是我还有自己的责任,我必须挺住,直到最后一刻,直到佛陀召唤我的时候。多么希望那一刻早些到来,我可以微笑地走到另一个世界,微笑地看着你。能够每天看着你幸福地生活,我心满意足。

可是对于现在发生的一切,我没有一点挽回的办法,我的心在哭泣、在流血。佛陀,你愿意帮助我吗?我愿意付出一切,来实现自己那平凡的心愿,哪怕下辈子受苦……”

这位女士不能听到悲伤的情歌和与上段婚姻相关的词语。3年里,她没有笑过,陪伴她的,只有悲伤。她说:“无论是闭上眼睛还是睁着眼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怎么也抹不去。”

因工作接触,一个没有婚姻经历的小伙子爱上了她的温柔和善良。交往了一年后,小伙子很认真地向她提出回家见父母,把婚事定下来。她却犹豫不决,虽然最后勉强同意了,但那一天她还是失约了,小伙子终于没有等到她的出现。最后,只好黯然离开。

就因为她始终走不出过去的阴影,让一段原本可以重新开始的爱情和未来在明天的幸福面前戛然止步。其实,人得到一切都是以丧失为代价的。当你得到亲情、爱情、信仰、荣誉、尊严、事业的时候,也是正在丧失无拘无束的自由,丧失青春活力。失去一段人生中最缤纷的感情,固然是痛苦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然而人生不会因为离婚就终止,不能因为错过了就绝望,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把它深埋在记忆里,轻装向前。人的一生难免有伤痛,但不要因为一场失败的婚姻就损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学会忘记,也就学会了承受生命之重;学会忘记,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开始。

忘记是一种智慧、一种豁达、一种生命的旋律。把从前冰冷、灰暗的遗憾和不如意从心房里驱走,就像把一个盗贼从自己家里逐出一样。上天赋予人忘记的能力,就是让人们赶走阴霾,沐浴暖暖的阳光。

人生总是伴随着苦恼和忧虑,但不能让它们一直压在心头,把过去的事当成是一场梦,留下的不是沉甸甸的大石,而应该是豁达的感悟。遗憾,是人生乐章中跌宕起伏的部分,它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段时间痛苦的煎熬,但最终,它要汇进生命的交响乐,奏出命运的强音。

正因为遗憾可以带给人们对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所以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遗憾是一种破碎的美,因为有它,人世间一切的真善美将更值得称颂;因为有它,人们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拥有,就会更加期待美好的明天。

歪理四:低姿态谦虚,往往成就一个高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往往会成为出头的椽子——先烂。因此,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睿智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和大境界。人生漫长,变幻莫测,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低姿态,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个人,即使能力出众、才高八斗,也应该学会低调,学会谦虚。这样的人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不为一时荣辱得失而争执忘形,不因人情冷暖而迷失。

我们常说,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谦虚,只有“半瓶子醋”才会乱晃,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跪射俑,被称为“镇馆之宝”,深受人们喜欢。它呈跪射的姿态,古时称之为坐姿。坐姿射击时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感,且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

秦兵马俑坑里各种各样的陶俑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有些兵马俑已经身首异处。而这尊跪射俑却保存得非常完整,就连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那么,历经沧桑的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专家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1.97米之间,而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也就是说,“天塌了有大个顶着”,砸不到它身上。

其次,跪姿俑做蹲跪姿,重心在下,右膝、右足、左足3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身体,增强了稳定性,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2000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其实人生在世也应学学跪射俑,在浮华喧嚣的世事中,低姿态做人,学会低头、懂得低头和敢于低头。可是,有一些一无所知却自以为是的家伙,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一旦有人赞扬他们、恭维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唯我独尊、舍我其谁,从而飘飘然起来。他们不懂得什么谦虚,他们永远体会不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那种恬淡。

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不张狂、不自满。若不知悔改,不懂低调,他们必然会渐渐失去身边的良师益友,失去善意的规劝,最终会导致大家对他们敬而远之。而这样一种人,是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的。

当有内涵而谦虚的人,遇到浅薄而张狂的另一种人的时候,往往会引发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在美国纽约的一个车站,有位满脸疲惫的老人坐在候车室的椅子上休息。这位老人穿着普通,身上沾满了尘土,鞋子上也满是污泥,一看就知道他走了很长的路。铃声响起,老人等的列车要进站了,于是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向检票口走去。

此时,一个提着大箱子的胖太太从候车室外走来,她肥胖的身躯和那只巨大的行李箱让整个候车室的人为之侧目。箱子太重了,尽管胖太太非常用力地拉着它向前走,但一会儿就累得直喘粗气。就在这时,她看到了前面不远的老人,于是大喊:“喂,老头,你给我把箱子搬上去,我给你小费。”胖太太以为这位穿着沾满尘土衣服的老人一定是退休的老工人。那个老人没说什么,就接过箱子和胖太太向检票口走去。

火车开动后,胖太太抹了一把汗,庆幸地对老人说:“多亏有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老人礼貌地点了点头,胖太太掏出一美元的小费递给了老人,老人微笑着接过。就在这个时候,列车长走了过来,对那个老人恭敬地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您好。欢迎您乘坐本次列车。如果有什么需要请随时跟我说,不用客气。”

“谢谢,暂时没有,我刚刚做了3天的徒步旅行,现在只想休息,有什么需要的话我会告诉你的。”老人客气地回答。

“天呐,洛克菲勒?我没有听错吧!”胖太太叫了起来,她惊讶地望着这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儿。自己竟然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提箱子,而且还给了他一美元的小费,这简直是一种对洛克菲勒先生的侮辱。于是,胖太太赶紧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费退给她。

“你根本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道歉呢。”洛克菲勒微笑着说,“我帮你提箱子是我付出的劳动,这一美元是我劳动所得,所以我收下了。”然后,洛克菲勒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郑重地把那一美元放在了口袋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一般人想来肯定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人物。然而,这位成就了了不起的事业的石油大亨,却完全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可一世、盛气凌人,而是像普通人一样活着,甚至比普通人还要低调。我想,洛克菲勒的低调平和也必定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真正的成功人士从来都是虚怀若谷的,他们不会像那些无知的暴发户一样,因为自己腰缠万贯而盛气凌人,更不会喋喋不休地向别人卖弄自己的成就,诉说自己的发家史。这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低姿态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度。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拜访。他挺着胸膛,迈着大步,昂首走进了那位前辈家的大门。结果,刚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直咧嘴。

迎接他的那位前辈看到他这副痛苦的样子,笑着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不要忘了。”

这次拜访给了富兰克林很大的感触,他把前辈的教导当成了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生活准则之一。后来,富兰克林成为一代伟人,可以说是因这一准则而受益终生。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是的,人不可无傲骨,但做事不能总是仰着头。涉世之初的年轻人,往往都心比天高,怀着远大抱负、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的心,却往往在现实世界的铁壁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在荆棘丛生的人生路上磕磕绊绊。如何面对横亘在生活道路上的障碍,是一个极富智慧的考验。

若能学会低头,学会以谦虚的姿态向现实学习,采用迂回和缓的方法去战胜和超越,则必能经得起时间和岁月的磨砺,从而走向从容,走向成功。若不懂得低头,只会昂着头跨向生活的门槛,很可能会被碰得头破血流,成为一个失败者。

低姿态的人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能够轻易被别人接受,这是一种处世的智慧。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降低自己的姿态,人们就容易去接近你,也乐意去接近你。如果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恐怕朋友们会对你敬而远之,慢慢地你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如果你想把事情做成,最好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这样可以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人们都喜欢跟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的人打交道,你的低姿态、你的毕恭毕敬的礼貌,都会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越是聪明的人、有本事的人,就越懂得谦虚,越懂得放低自己的身价。这种智慧,完全可以用大智若愚来形容。在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这种低姿态的智慧处世方式,将会使你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事务,顺顺利利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歪理五:压力成就非凡的毅力

人的一生说白了就是一根弹簧,压得低才能蹦出惊人的高度。不要恐惧压力的存在,假如没有压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件都是飘的。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把它转换成毅力充实自己。在一次对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考察中,动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西岸的羚羊繁殖能力要比东岸的强,并且它们的奔跑能力也大不一样,西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东岸的羚羊快15米。

羚羊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动物学家做了很多研究,终于揭开了谜底: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它们天天生活在能否活下去的压力之中,结果越活越有活力;而东海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的压力。

另有实验显示,那些经常受电击和夹趾威胁试验的幼兽,长大以后似乎比早年处于优越条件的动物更能适应生存的环境。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压力是人们成长的催化剂,而没有压力的环境反而难以造就非凡的人。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煮青蛙”实验。

研究人员捉来一只青蛙,然后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装满沸水的锅里。这只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一下子就跳出了开水锅,安然逃生了。

过了一会儿,他们换了一锅凉水,在下面升起了小火,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因为火小,水也是凉的,这只青蛙就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

水慢慢地变热,不过升温的过程比较缓慢,一开始青蛙并没有感觉到。直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终于觉得不妙了。可惜,等到它意识到自己已经承受不住水温,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的时候,已经晚了。最后,这只可怜的青蛙无力地躺在水里,坐以待毙,丧命在锅里。像这个实验展示的事实一样,当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当挫折、困难十面埋伏的时候,当情势非常危急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发挥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杀出重围,开辟出一条生路来。反而是在安逸之中,在志得意满、功成名就之时,容易失去警惕、丧失斗志,而在阴沟里翻船,导致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那些胸怀大志的人,往往会自觉地给自己增加压力,把沉重的责任感当做自己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砥砺着人生的坚定脚步,从岁月和生活的风雨中坚定地走向未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只会逃避压力,就像没有盛水的空水桶,轻飘飘的没有根基,往往一场风雨便把他们彻底地打翻在人生的大海上。在浩瀚的大海上,一艘货轮在卸货后返航的途中,突然遭遇了巨大风暴。船只在惊涛骇浪中左摇右晃,有倾覆的危险。水手们惊惶失措,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听到这个命令,非常惊讶:“往船里灌水不是自找死路吗?”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系深深地扎在地下的大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都是那些没有根基的小树。”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命令往货舱里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船只看来不会有危险了,水手们都松了一口气。船长说:“你们要记住,一只空水桶,是很容易被风吹翻的,但如果装满水了,因为负重,风是吹不倒的。所以说,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只水桶,如果没有经历过困扰、忧虑、苦恼等种种压力,它就是空的,没有质感,就容易被风浪打翻。而生活给我们的那些压力就是水,这些水如果注入水桶,就能使我们站得更坚实,更稳当。

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为什么“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呢?那是因为,成功的路上必定会有坎坷波折,如果扛不住压力退缩了、放弃了,就会半途而废。那些成功者,大都命运多舛,历尽磨折,但他们面对压力不会垮下去,而是变压力为动力,从荆棘中开辟新路。只有让压力督促着奋起前行,才能走向远方美好的风景。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杰出的伟人都曾遭受过心理上的打击及形形色色的困难。若非如此,他们也许不会付出超越常人所需的那种努力。曾有人指出:“忍受压力而不气馁,是最终成功的关键。”

压力是生活的刺激,压力使我们振作,使我们生存。压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约翰·罗布林是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1883年,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河之间的大桥。他开始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计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这是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桥梁专家们也劝他趁早放弃这个疯狂的想法。

他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他跟父亲一样,也确信大桥可以建成。于是,这对父子怀着不可遏止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一起构思建桥方案,一起琢磨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随后,他们找到了投资人,之后组织了工程队,开始建造他们梦想中的布鲁克林大桥。

然而,意外不期而至。大桥开工仅仅几个月之后,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不幸身亡,儿子华盛顿的大脑严重受伤,丧失了讲话和走路的能力。人们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放弃,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但他的思维并没有受到伤害。他躺在病床上,想着工程如何继续,然后用唯一能动的一根手指,在妻子的手臂上敲出密码,然后由妻子把他的意图转达给工程师们。

整整13年,华盛顿·罗布林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建桥工程,直到雄伟的布鲁克林大桥这个奇迹最终落成。当压力不期而至,并且不可避免的时候,是向命运低头,还是勇敢地正视它、战胜它?只有学会驾驭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把它转化成使你继续前行的动力,使它成为激发自己潜力爆发的催化剂,才能战胜它,做它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是被它的利刃所伤,还是用它披荆斩棘,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如果你把压力看做是生活的不幸羁绊,那么即使区区小挫折都可能折断你飞翔的双翼。但是,一旦你勇敢面对,并驾驭它,那么它就会成为你人生乐章中铿锵有力的主旋律,帮你奏出生命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