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荀彧来投
“如此最好!”
刘备见到卢植算是彻底相信了,不再吵嚷着要去认罪伏法,心中也算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只不过,这次折腾了半天,宰杀牲口,又是准备祭品,刘备精力全部放在这上面了,倒是没怎么留心光幕的内容,听得是东一块西一块的。
再加上这回是劝说卢植时突然出现,关羽和张飞等人都不在,也没人帮着记录,好多内容就没听到。
不过,这一期李寒笑也确实没有说太多有价值的内容,除了介绍了一下卢植、皇甫嵩和朱僑三个人的能力之外,就是着重的说了关于刘备该不该救卢植的事情。
“毫无疑问,汉末三杰之中,皇甫嵩军事能力最强,是灭黄巾的主力军,卢植次之,卢植在皇甫嵩相助,官复原职之后,仍然身居高位,要是当时刘备出手相救,就算是没有成功,卢植也必定感激。”
卢植听了光幕所说,设身处地的一想,也确实如此。
而刘备要是真的不把自己带走,保不齐以自己的性格,还会一死以谢朝廷……
“好了,这一期的视频就到这里,这几天我会加更视频,补一补之前的空缺,喜欢的朋友一键三连,下期间见!”
光幕消失,卢植的情绪还久久没有平复,他现在心中感慨万千,真想拉着刘备说三天三夜的话。
奈何他刚刚好转,还体力不支,只得暂且歇息。
翌日,刘备率军赶路,约莫申时,已经到了中山地面上。
当初刘备在中山附近大破黑山军十余万,当地百姓对刘备是感恩戴德,毕竟刘备算是把他们从背井离乡流亡的火坑之中给救了出来。
中山百姓听说刘玄德兵马到了,当真是全体出动,夹道欢迎,带着家中那些不多的水酒粮食在道路两旁,感谢刘备。
“百姓如此,我情何以堪!”
刘备看着那些身上穿着破旧衣裳,并不富裕的乡民,他们也不富裕,刘备怎么好意思拿他们的东西?
“乡亲们,乡亲们,深情厚谊,玄德心领了!只是无功不受禄,当初水淹黑山军,也淹了不少田亩,在此赔罪!”
刘备到了人群前面,一躬到地。
百姓们见了,齐声道,“玄德公为我们保卫家园,还我等太平,免流离之苦,无以为报!”
“若各位丰衣足食,刘备心中自当宽慰,如今尚有要事在身,诸位,暂且别过,二弟,传令下去,敢取百姓一钱一物者,斩!”
刘备清楚,再不走,等百姓来得再多一些,那可就彻底走不了了!
有了刘备的军令,尽管老百姓夹道欢迎,拿着各种东西犒军,却没有一个军士敢碰,当真秋毫无犯!
而一个文士模样之人,此时也在人群之中观看。
“虽穿朝廷衣甲,却未见朝廷旗号……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军容严整,自有威武之气,不凡,不凡啊!”
那位文士看到了刘备的队伍不同凡响,边点头边夸赞起来,也越发好奇,这是谁的队伍?。
“老丈,敢问这是何处军马?”
那文士拉住旁边一老者询问。
“自然是破黑山的刘玄德啊!”
“刘玄德!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那文士闻刘备之名则喜,实际上,此人正是颖川荀家的荀彧,荀文若!
那日荀彧被荀谌说的心动,便想要离家去幽州走一遭,见一见刘备。
凤凰非梧桐不栖,忠臣非明主不事,历史上的荀彧选择了曹操,是因为曹操的实力最强。
而现在,有一个名声好,实力强,而且还是汉室宗亲,并且与他兄弟有旧的一个新选择,你说他还会再选择曹操吗?
荀彧正盘算着如何去见刘备时,刘备后军正好经过,荀彧一抬头,但见一赤面长须,手持大刀的大将骑马而过。
荀彧心中暗想,想必此人便是兄弟荀谌手中的刘备二弟关羽,关云长。
“关云长!且慢行!”
荀彧用力挤出人群,又高喊一声。
关羽听得声音,住马看到了荀彧,不由得问道,“先生怎知我名?”
荀彧先施一礼,随即自报家门道,“在下乃是颖川荀彧,荀谌荀友若正是在下兄弟!”
关羽一听,原来是荀彧,立刻明白了,随即下马。
“原来是文若先生,久闻荀谌先生说起,不知何故来此啊!”
关羽还记得当初光幕品评前十大谋士的时候,荀彧可是榜上有名,被称为“王佐之才”,岂可小看?
“特来此见玄德公!”
关羽脸色一惊,不由得暗想,当初荀谌临走时说自己虽然不能跟随刘备,但必然会举荐一位胜他十倍的大才前来辅佐刘备。
莫非,就是荀彧吗?
“文若先生,来,我带你见我大哥去!”
关羽明白,刘备现在谋士虽然有沮授、田丰,但人才毕竟是多多益善的,若是荀彧真是来投奔刘备的,那可是好事一桩!
“大哥!有客到!”
关羽带着荀彧到了中军,直接找到了刘备。
“这位是……”
“大哥,此乃友若先生之兄,荀彧,荀文若先生!”
关羽一脸激动的介绍起荀彧来。
“颖川王佐之才!”
刘备简直是把这个称谓脱口而出!
他对荀谌这位兄长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
当场和荀谌攀谈,荀谌就说过,荀家之中,他兄长荀彧,荀文若,侄子荀攸,荀公达,才学都胜过他不少。
今天终于见到了活人,刘备可一定要留住他!
“荀彧不才,有辱名问,见过玄德公!”
荀彧看着刘备的外貌,上下打量一番,确实是异于常人,气质非俗,待人接物一团和气。
荀彧这一路虽然见了刘备的军队军纪良好,但还想试探一下刘备究竟值不值得自己效忠。
毕竟,对他的殷勤有可能是惺惺作态,有可能是别有所图,至于刘备这个人真正的人品、能力如何,荀彧还要自己来考量一下,才能放心。
毕竟,寻知己之明主可是一件大事,荀彧马虎不得,必要知虚实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