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趋势:基金明星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做长期投资者

姚振山:回顾一下2020年的操作过程,你的十大重仓股在2020年的四个季度中变动不大,而且是比较集中的,我感觉你是一个集中持股的代表,你应该是秉持着买成长股的思路,而且集中在锂电、光伏、军工这几个领域。还原一下2019年—也许是下半年,也许是年底—当你在制订2020年的投资计划的时候,你做了哪些调研和思考,从而让你笃定2020年是这几个行业的一个大年?

赵  诣:从整体来看,在2019年年底,我自己和我们整个团队都觉得新能源板块会在2020年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表现,但能够好到这种程度其实也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我的投资组合里比较大的方向是军工、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和新能源车,因为我自己是研究机械军工出身的,所以我的投资组合里常年会有一只以上的军工股。下面我首先从军工板块开始说一说我为什么会长期持有这些股票。一方面,以我的理解,军工的商业模式是偏必选消费的模式。我国整体的军费开支的增速是GDP增速的1.5倍左右,也就是说,如果GDP增速是6%,当年军费开支的增速大概就在8%~9%,有的时候也可能会多一点,因此整体的增速相对平稳。另一方面,它又和必选消费不一样,它的终端客户和消费群体其实是政府,所以军工企业的溢价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个赛道上面选公司,我更偏向于选产业链上游的公司,因为上游是比较市场化的行业,能够承载行业的稳定增长。我会给这类能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司配置比较稳定的基础仓位。一般来说,越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公司市场化越强。此外,参与竞争的企业可以借助自己在技术或者管理上的优势脱颖而出,这些企业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也比较市场化,能够让我们充分研究、预测、跟踪。

为我带来更大的收益的是新能源板块。为什么我会在2019年年底买新能源车?为什么2019年一季度我就买了光伏,后面又为什么大量追加投入?原因在于2019年对于所有公募基金,包括国内的龙头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大年。这些企业股价的上涨来自两个维度,一个是股价估值的提升,一个是业绩的增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新能源板块—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均处于业绩增长但是估值下降的环境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光伏是由于相关政策出台时间比较晚,导致并网的时间不在年内,并网延后又对业绩产生了一定的扰动。新能源车则是由于补贴的滑坡,导致整体的销售出现前高后低的局面,从而使得基本面变差。但是,估值下降也意味着风险释放,同时说明市场关注度相对比较低。在没有泡沫甚至出现折价市场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或者说更可能赚到这些企业业绩增长的钱。2020年政策会不会出现变化,我们不知道,但从2019年由于政策延后或者出台时间较晚对并网产生的影响来看,我们是可以吸取一些教训的。对于新能源车,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国内的“双积分”政策,还是整个欧盟的碳排放标准,在2020年都已开始生效。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2019年年底,所有的传统汽车行业巨头都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投资力度—以前传统车企很少投资新能源车—并加快了新能源车型的推出,尤其是大众等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加速推出自己的新能源车,而大量新车型的推出也有助于需求的提升。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觉得之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可能在2020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各个因素叠加起来看,我们可以确定或者说大概率能赚到新能源车行业业绩增长的钱。总之,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次获胜概率比较大的投资。

此外,2020年年初出现了疫情,这一意外状况导致欧盟加大了对于新能源投资的力度,尤其是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力度。我国在三季度,尤其是8—9月,也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而后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当选的拜登也以发展新能源为他执政的重要纲领。全球三大经济体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新能源为发展战略,使下半年产生了一个让我们很惊异或者说超过我们预期的额外的收益。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收益,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方向和赛道是对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些超出我们预期的政策及国家的支持力度,这些可能更多地是时代创造的机会和价值。


姚振山:开始时对行业赛道做基础的判断,可以知道这是不是比较好的赛道,但什么时间点开始买、买多少,可能还需要后续持续跟踪行业政策,包括数据各个方面的变化。

赵  诣:对,2020年全年的草根研究和数据,其实都在验证2019年的一些判断。需求确实起来了,尤其是到了下半年,新能源车的性价比相对燃油车逐步提升,对于消费的刺激是很明显的。


姚振山:2020年,你对这几只重仓股或者说整个持仓方面做过一些调整吗?

赵  诣:其实也做过一些调整,一方面是针对一些个股做出止盈的调整。有的个股我买的时候是希望能赚取稳定的业绩收益,但是因为一些主题原因出现了超涨的情况,或者估值达到一个我看不懂的水平之后,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消耗掉它,所以我选择止盈。另一方面是对一些公司做了止损处理,也就是调仓。这类股票虽然可能有盈利,但是只是因为之前买的价格低。可能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因,或者是公司行业地位的原因,使得它们不再符合我当时买入的标准,因此我做过一些动态的调整,但是大的或者核心的仓位都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变化。


姚振山:我看你的投资组合,十大重仓股中制造类的股票比较多,是不是跟你早期做机械和军工研究员的经历有关系?未来你是不是还会坚持这个投资方向?毕竟你现在管理的资金规模大了很多。

赵  诣:其实我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的都是机械自动化,毕业之后我进入了申万研究所,再之后进入了农银汇理,接触的都是偏制造类的行业,整体而言,这是我比较熟悉的行业。其实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我也做过一些其他的尝试。最开始的时候,白酒、地产、金融,我都买过,也做过轮动和仓位选择,但事与愿违,做这些操作没有办法让我获得超越市场对行业的认知,即使能获取收益也是不可持续的。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耕耘并慢慢地进行拓展,到2019年年初,我已经基本上将持仓换成了我自己能够理解的公司。从2019年开始,我的换手率开始持续下滑。以前对于中国制造业,可能大家会本能地觉得它是比较低端的,但是疫情之后,大家,尤其是很多一级、二级市场的朋友,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大家已经认识到中国制造业不只是能做低端的产品,很多高端的产品我们其实也能做。我们的供应链的完整度和响应速度从全球范围来看都是非常稀缺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有着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我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也会在这方面。同时,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我自己的能力圈也需要扩大,我也会去平衡自己的组合,所以我希望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把自己的能力圈拓展到一些偏成长的方向上,主要就是大消费、大制造两个大赛道上,消费、医药、科技及新能源等领域。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姚振山:我还注意到,你原来做过小盘股,但现在看你的十大重仓股,宁德时代、隆基股份等都是各个领域里的龙头公司,都是大公司。我很好奇,从小盘股到龙头股、大盘股的过程当中,是什么样的经历或者说你受到了什么刺激,才让你的投资方法和理念转变了过来?

赵  诣:其实我一开始是在申万研究所看了半年的中小盘,我内心希望挖掘一些不起眼的、规模很小的公司,尤其是正处于从0到1的过程中的公司,希望看到它们完成从1到10甚至从1到N的转变,变成很大的公司,我最初就买过几家类似于处在从0到1的过程中的公司的股票。在从0到1的发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很多问题,比如它的产品可能很好,但是客户有自己的偏好,所以不会使用它的产品;或者它的产品没有到足够好的程度,所以在评估性价比的过程当中,不足以让客户更换自己以前的选择。由于客户有以前的供应链体系、以前的生态圈,而在从0到1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打破以前的利益格局,所以以前的受益者必然会阻挠。因此,从0到1的过程并不会如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受到的阻碍会有很多。在我的持仓里,有一家公司,可能现在已经顺利走完了从0到1的过程,也许现在已经在走从1到10的过程了,但是回溯那个过程,会发现它也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可能在我的投资经历当中,有几个失败的案例,让我觉得投资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一个公司的产品其实是比较偏美国化的,也就是说,它的技术非常先进,而中国的相关行业比较落后,跟不上它的技术,所以它想把美国的技术以及整个体系和框架引进到国内来。但是,以前的传统体系有自己固有的格局,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此外,领导的更替也会对产品的研发带来重大影响。这个产品项目一开始是被批准通过了,但是当这家公司进入产品交付的周期时,新领导把之前所有的想法全部推倒,最终导致产品的退出。其实到现在三年过去了,它的想法还是没有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从0到1的过程其实是比较困难的。